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 看见

2020-11-19 23:41 作者:盆中莲花  | 我要投稿

看见你;看见了世界。

陆陆续续读了两个星期,印象或深或浅,当时读出的感动 ,现在已经很迷糊了,,可能是信息量太大了吧!

不过。对,我看这本书是有目的的,事实上我不知道读书是否要带着目的性;说实话,我不咋滴喜欢带着目的读书:他有可能会使你读的很快,超出你自己能接受的速度,同样的虽然在很短时间内读完,但是没有用上脑子,完事后脑昏昏的。

好了,不扯了;目的有两个:一是猎奇心理作祟;二是在阅读时突然产生了对我自己出生时代的好奇;三是 对柴静本人的兴趣;四是对记者生活的兴趣。

在这个不能离开手机超过一天的时代,猎奇心理啊,我想是能够维持我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的主要因素,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乱搞自己的手机,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心里的一阵恼怒发泄到我的手机上;导致我手机的SIM卡被锁,有很多无法解决的因素,导致我无法在寝室外面使用网络,多亏了支付宝的离线支付;我才不至于落到无法生存;就这样种种的不方便,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我在刚开始的一天里几乎不能正常听课,心里总惦记着,一种莫名其妙的焦灼感,如坐针毡。无法忍受。虽然后来情况减缓了不少;现在想来真是很无奈啊。只有自己真正感受了,才知道 难处。

我想这个与柴静的看见是一样的,或许同文章所见,这本书或许只是写一些思考和事件。

我想大家肯定看过很多思想性比较高的书,道理是比较好,但是呢好难懂,将你说服是可以,但是呢,无论是站在作者角度还是读者角度,对    知识真正的尊重,笔者认为是发生改变,嗯,发生改变,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因为这篇文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我想这应该是文章比较好的反馈了。

一种似有似无的东西;「看见」;本来就只是一种状态,并不是一种动作;所以,就只是看见而已,之后的事,很抱歉,我也不知道,你看了这篇文章;是的;我只知道你看了而已,其他的事,就是你的事了。

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我并不知道,同样的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对所有人,他的受众只是读这篇文章感到略有改变的人而已。

笔者在这里片面的认为:记者 的本质是记录,不论你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普通的家庭里,做一个看见的人;今天就先到这,追寻,需要时间;慢慢写,说不定在下一篇我自己就把这一篇的观点给否定掉了,哈哈哈,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


读 看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