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密集报道!世界最大跳台滑雪场馆群正式交付使用
12月15日,随着助滑道制冰设备调试完成,由中铁十六局集团建设的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世界最大的跳台滑雪训练场馆群正式落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连续9次滚动播报,河北卫视、河北日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给予关注报道。
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建成投用
该基地位于河北省涞源县,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国家级冰雪运动训练基地之一,分两期建设,为跳台滑雪国家集训、北欧两项、自由式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单板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等队伍建设的训练科研基地,保障运动员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
其中BIGAIR单板滑雪大跳台全长194.89米,建筑高度53.21米,占地面积5329.4平方米,为二期项目重点工程之一。该跳台最大亮点是赛道主体采用聚甲醛旱雪新型科技材料,着陆区采用辊轴滑毯,两种新型材料结合使用也是在国际跳台上的首次使用,同时通过喷淋、造雪来完成冬夏转化,实现冬夏两用,相似度、还原度可以达到95%以上。自今年3月开工建设,历时100天完成,创下了三项世界第一,即世界上第一个夏天能跳的单板大跳台,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夏季使用的空中技巧跳台;世界上第一个在同一跳台上实现两项运动结合,即两项不同比赛赛道可以转换使用的跳台。
创下3项世界第一的BIGAIR单板大跳台
建设过程中,为了既能实现夏季固定“旱雪”,又能保证冬季压雪车的负载造雪,整个场地钢框架结构预埋件多达1800余个。在预埋件施工中,旱雪立柱、框架钢梁纵横交错,且加工生产的预埋件及配件均为单件材料,极大增加了测量、安装工作量。面对工期压力,项目团队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合理划分施工单元,高峰期焊机高达30余台,焊工60余人。同时在施工中将单件材料简加工成模块化,然后进行拼装,既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又保障了安装的准确性。25天完成土石方塑形施工,37天完成锚杆支护,25天完成坡面混凝土浇筑......一个个工程节点的顺利推进,再一次在体育事业建设领域刷新了“铁建速度”。
建成后的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
该基地一期工程中的大跳台(HS140)和标准跳台(HS106)两条赛道,长度、坡度、宽度等均按照崇礼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赛道1:1打造而成,还配有世界体量最大、训练功能最完备的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该风洞最大风速42米/秒,包含水平、倾斜度分别为11度和32度的两个斜坡,可开展吊飞训练及助滑、起跳、飞跃等阶段的模拟训练。
安装风洞实验室天平感应装置
项目团队在工期紧、任务重、零施工经验、疫情反复的条件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先后克服了山体陡峭,机械设备没有作业平台;施工黄金季节恰逢雨季;跳台着陆坡采用土方填筑施工,稳定性不够;风洞实验室场地狭窄,工序繁杂等困难,历时两年,圆满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同北方工业大学开展系列科研合作,探索跳台大坡度超高填方及智能预警系统施工技术应用及推广,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先后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北京市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夜景
自2020年12月一期工程投用后,该基地已举办了中国冰雪2020—2021赛季全国跳台滑雪锦标赛、2021年跳台滑雪奥运积分系列赛选拔赛两大赛事,目前已具备进行世锦赛模拟和奥运会模拟备赛的条件。12月下旬,河北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将在此举办开幕式。北京冬奥会后,该基地将成为中外冰雪运动员的永久性训练和科研基地,对跳台滑雪运动在国内的推广普及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