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面试题-3.8 深入解析EM算法
**3.8 深入解析EM算法** 🤖🧮 **前言**: 对于EM算法,有时候看似简单但又似乎不容易理解,就像编程中的某些难题。然而,我相信问题并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资料的解释是否通俗易懂(如果不行,问问他人)。在探讨EM算法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了各种资料,其中有一些通俗易懂,但大多数则较为晦涩难懂。本文致力于以通俗易懂和全面的方式呈现EM算法,包括原理、推导和应用。即使你之前对EM算法一无所知,我也希望通过本文,你能够理解其核心概念和意义。如有问题,欢迎随时留言评论,谢谢! **1. 似然函数** 📈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似然函数”。似然函数在统计学中是关于参数的一种函数,表示参数取值的可能性。所谓“似然性”与“概率”类似,都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极大似然”则意味着最大可能性。 举个例子来理解似然函数。假设你和一位猎人一起出去打猎,一只野兔突然跑了出来。突然听到枪声,野兔倒下了。现在,如果你要猜测,是你还是猎人射中了野兔,你可能会考虑到只有一发子弹打中,而通常情况下,猎人的命中率较高,因此更有可能是猎人射中的。这个例子就展示了极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推测结果,而最大似然估计是已知结果,然后寻求使该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条件,以此作为估计值。 **2. EM算法的通俗理解** 📊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EM算法。首先,我们了解了极大似然估计的概念,即知道结果,反推条件。但EM算法处理更复杂的情况。 假设我们有一堆数据,每个数据点都有多个属性。现在,我们想根据这些数据点来估计一些参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每个数据点属于哪个类别,这就像一个隐变量。 EM算法的目标是找到使观测数据的似然性最大化的参数,但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难题,即我们不知道观测数据属于哪个类别。这就是EM算法的关键。EM算法通过迭代的方式,交替进行两个步骤: 1. **E步骤(Expectation)**:在这一步中,我们根据当前的参数估计值,计算每个数据点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这相当于“猜测”每个数据点的类别。 2. **M步骤(Maximization)**:在这一步中,我们利用E步骤中的“猜测”结果,重新估计参数的值,以使观测数据的似然性最大化。这相当于“校正”参数估计值。 EM算法不断交替进行E步骤和M步骤,直到参数的估计值不再发生显著变化。最终,我们就得到了使观测数据似然性最大化的参数估计值,这就是EM算法的核心思想。 通过这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我们希望你能更好地理解EM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EM算法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无监督学习、聚类和混合模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