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翻译】中国对“虚拟偶像”的思考
对中国“虚拟偶像”的思考
他们应该有更多权利吗?
中国对“虚拟偶像”的思考,他们应该有更多权利吗?
无论是为了营销还是娱乐,雇佣一个鲜活的流量,总是昂贵且具有风险的。最近以来,不断有中国明星陷入丑闻当中。某些因为“与其背道而驰”而陷入麻烦。就其方面,已经着手管控粉丝文化,禁止网络打榜。它希望民众们能关注正能量的偶像。然而,未曾想到,许多中国公司开始转而与“虚拟偶像”合作。
这些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偶像,通常由穿戴着动捕设备的匿名真人演员营造出数字化身。最受欢迎的虚拟偶像会在数百万观众面前唱歌跳舞。粉丝们则会投入金钱打赏或购买周边。许多虚拟偶像成为了顶流网红,甚至曾是营业额冠军。这非常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发展。根据咨询公司iiMedia,2021年,中国的虚拟偶像市场据估计越有160亿美元。
即使这样,虚拟偶像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珈乐(见图),是中国最有人气的虚拟女团之一,A-SOUL的演唱主力。她们背后的创造者是字节跳动,中国的科技巨头。据报道,在去年的某月里,仅珈乐一人的盈利就超过了200万人民币(30万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于打赏。但在五月份,却宣布珈乐将退出A-SOUL。据粉丝所说,虚拟偶像背后的扮演者抱怨她受到霸凌,工作过度且酬薪过低。她的上司否认了这些,并宣称扮演者们能收获直播流水的10%。无论怎样,虚拟世界里的珈乐已经永远消失了。
中国企业在元宇宙中找寻机遇,那么这些问题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去年,数以十亿的资金本投入到相关企划,字节跳动又在VR头戴设备Pico制造上投资了一笔钱。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0月份发表的一篇报道中提到,需要制定有关“虚拟劳动者”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年轻人逐渐对“996”的日程安排(即,每天早上9点至晚上9点,一周工作六天)越发不满。虚拟偶像则为他们提供了逃避的空间。但在这些光鲜形象的背后,是同样在哀怨这些的普通人。
(注:本篇翻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代表译者任何观点,请勿用做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