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看《史记》吗
历史调研室的视频我是每期都看,但我实在没想到一芬兰领导人曼纳海姆能做4、5期,每期的时间也比过去的稍长,搞得似乎芬兰才是二战的中心一样。
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会有争议。比如斯大林同志,为了一国建成论,本国同志、别国同志、敌人都可以牺牲(曼纳海姆最后一期苏联的所做作为其实赶不上他做过的十分之一);比如丘胖,为了带英,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压榨殖民的机会,殖民地百姓多惨可汗的视频已经给我们展示过了;比如罗斯福,他真的想复刻一战美国的立场,挣钱嘛不寒颤,反正死的不是美国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四个字“国家利益”,站在这个角度才能理解,明明英法的绥靖、苏德的同盟充满了牺牲小国利益和背叛,而大家做起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国家利益的体现就是政治人物的纵横捭阖,但这和史记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实际是纪传体通史,核心是人,而历史调研室的视频,核心也是人。当然指的不是人民群众,实际里的百姓,历史调研室的人民,更多的是充当背景板,为左右两派的争论提供素材。
所以你把历史调研室的视频,当成实际一样的纪传体史书,自然感觉就不一样了,本纪(斯大林、罗斯福、元首、丘胖、戴高乐等),世家(弗朗哥、老墨、马大憨等),列传(贝当等),当然我这个本纪、世家、列传对应的人都是瞎掰的,大家自行对标,不过他们也正好算是同一代人。既然都纪传体了,在自己的专记里主角总不能能是革命群众吧。
而史记的关键在于,他记载的历史可能也只是历史的一个解释,毕竟司马迁自己都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有不同解释很正常,但同志们呀“君子和而不同”,别光不同却忘了“和”。
至于有人说,洗白这个、洗白那个的,我只能说在整体历史观点没被推翻的情况下,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