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现在有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自信的情况,比如说前几周,我朋友的小孩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老师认为孩子有能力解决这一个小问题,但孩子却不愿意做过多的思考,因为他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这一个新学的知识点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孩子不自信导致的。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是他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家长毕竟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很有必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与不自信的困难。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要知道产生不自信甚至自卑的首要原因是自我认识不足,无法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成年人总是以他人为明镜来认识和评价自己,这点对孩子也是相同的。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过低,就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别人对孩子行为的评价与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符,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落差,原本的优越感就会一次次的降低。比如,孩子认真复习,考试得了80分,心里觉得比之前进步了,因此很高兴。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考了90多分,老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表扬了那些考高分的同学,却忽视了进步很大的孩子,这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失落感;再比如孩子对自己的形象与能力认知不恰当,总是怀疑自己,这也会形成孩子的自卑与不自信。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充斥着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家长要了解如何才能形成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家庭教育,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塑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的第一个关键期就是童年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如果孩子做了错事,而家长又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辱骂孩子,长此以往,不光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在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很难再形成他本该具有的自信心与优越感。并且,家长在这个时期也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因孩子产生惧怕与畏缩的感觉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坏性格。
最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寻找并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这是形成自信心最基本的条件。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比如孩子遇到事情有一些退缩的念头时家长可以多做鼓励,你可以的,试试也没关系的,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引导,“既然爸爸妈妈这么说了,那我就试一下吧,也许我能行呢”,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内心的这种自信感也会逐渐递增。与此同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做家务或者是让孩子玩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乐高,适当的给予孩子积极反馈,让孩子有成就感,从而更加自信也会勇于尝试其他事物。另外,影响自信的很大因素,就是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客观的看待自己,可以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我们,也不是所有的人的评价我们都要全盘接收,我们需要在有自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再来客观的看待外人对我们的评判,不要人云亦云。
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是一场长途的马拉松,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在这个跑道旁边为孩子加油打气,做出正确的示范。家长是孩子的直接影响者,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诉求,这样的话,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