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年记事—北寨山马桑与寺庙的传说(10)

2023-08-19 20:42 作者:闲云野鹤晚归林  | 我要投稿

由于寺内中间的正殿没了菩萨,显得格外宽敞空旷。课间时学生都喜欢在那里的活动,特别是雨天。8~9岁的小孩,正当野性十足。追逐嬉闹,上窜上跳下,每到课间整个院内就鸡飞狗跳的。但做得太过份了敬老院的院长会出来制止,大家都有点怕他。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正在楼上耍,几个男生把院长惹恼了,一发火就把上楼的板梯给拉了。那板梯很重,需两个成年男性才能架立。眼见上课了,其它几个高壮的同学麻溜地利用柱子上的孔洞溜下了楼,轮到我短胳膊短腿的非常吃力,一个干活的婶子见状赶紧过来用手托着我,使我顺利落地,这件事一直让我感动。 现在想来敬老院的院长也是好心,近3米高的楼层,四周无任何防护设施,一但掉下去不可想象。也曾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孩就摔断了胳膊,还好只是大殿边上1米来高的坎,从二楼摔下来就完了。 当然嬉闹中也有闯祸的时候,因为正殿右侧是三队的保管室,有些大件的或不重要的东西就存在外面,比如比小孩还高的大陶瓮,里面装满了作化肥用的氨水;装柴油的铁油桶;还有一些农具如戽水篼、拌桶、龙骨车等。当时有个圆柱形空油桶摆在那里,被课间闲得无聊的小孩子们放倒在地上,滚动着玩耍。七八个小孩在大殿里来回推动着油桶,听着铁桶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小孩们也跟着发出兴奋的尖叫声。大家欢快的追逐着油桶,有两个小孩嫌油桶滚动太慢,于是便一人加上一脚,然后嘭的一声,失控的油桶撞上了一只装有几百斤氨水的大陶瓮。 陶瓮的腰间被撞破了个比指头大的洞,氨水从中喷涌而出。顿时,惊慌和不安伴随剌鼻的氨水味弥漫在大殿里,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一个正在干活的社员赶紧从附近农户家里找来许多挑粪的木桶,冒着剌鼻的氨水味,用木瓢将泄漏的氨水一瓢一飘地舀起来。 接下来通过老师和生产队干部一番询问和了解,认定最后补脚的那两个同学为责任人。然后通知家长到学校处理。 两位同学一位姓陈来自二队,一个姓康来自四队(后来与书疯子起冲突那个小孩)。当康同学的父亲赶来时,其它同学都起哄说:要遭打要遭打。康同学也忐忑地等着暴风骤雨,结果他父亲说:事情出都出了,打一顿起什么作用。这是我认知中第一个闯祸没被处罚的小孩。很多时候小孩做错了事不是挨打就是被骂,曾经亲戚的一个小孩参与损坏集体的庄稼,被其父亲打得床上躺了三个月。陈同学父母年事已高,由其20来岁的三哥出面,也没挨打受骂。 我围观了赔偿协商全过程:舀起来的氨水不算损失,但得赔偿撞坏的陶瓮和渗到地下的氨水钱。由于氨水漏出来后都汇集在陶瓮附近的一个土坑里,被那社员及时舀起来了,损失不算很大。最后两家各自赔偿约7~8元的样子。那时某通职工月工资20元不到,所以对农村家庭来说也是巨款。最后队干部赞扬了及时舀氨水止损那个社员,并且提议两位家长对其表示了感谢。 那时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压不住孩子们的精力旺盛。每到课间,孩子们就会找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来打发精力。安全系数高的游戏之一就是拍纸板,但是亏书。就是要把书拆开,折成一面带十字纹一面光面的纸板。比赛时使劲用手将自己的纸板摔到对方的纸板上,一旦把对方的纸拍翻了面,对方的纸板就归自己。这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组合。有小孩课没上完,书就撕完了,全被折成纸板玩耍了。 还有种游戏是真人对抗赛:叫杀战,7~8个小孩分成两派,规则是被对方摸到到头发就算被杀死,然后下场。当对方全部下场就说明己方的胜利,反之亦然。戴帽子的摸到帽舌也算输,所以戴解放帽的小孩上场都会把帽舌旋到后脑勺。规则简单,玩起复杂,格、闪、躲、跳、跑都得用上,一般左手去格对方伸过来摸头的右手,在对方没换过手来前,迅速伸出右手摸向对方的头(摸到头发或帽子有效),对方的头会尽力往后仰,一击不成赶快闪。个子高手臀长是第一优势,然后是力量型也是优势。经常伸手格对方的手臀时,发现就象碰上铁棍,不但没隔开对方的手臀,自己反而被磕得生痛,结局可想而知。 这个游戏的升级版就骑马杀战,小个骑在大个子的脖子上,向对方冲去,谁最后留在脖子上谁赢。经常四个小孩摔成一堆,那时的小孩都抗摔,没见谁摔出问题。

童年记事—北寨山马桑与寺庙的传说(1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