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手绘教程,零基础也手痒想画画了!【杰视帮】
大家看手绘视频或教程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刚开始:卧槽,有道理,好简单,我悟了!
视频过半:等等,刚刚你说画笔大小多少来着?
视频结束:可恶,我是从哪一步开始跟不上的...
下课后:我刚刚干啥来着?

平时看杰克炫技做合成,总会调侃自己看完“脑子会了手不会”。
然而,看手绘,更是如此。
在大神手中,每一笔都是那么的流畅,每一画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不费吹灰之力,一副精致的插画就呈现在了眼前。

暗戳戳地记住了大神的每一个绘画步骤,每一个绘画原理,即使做到倒背如流,真正上手时才发现:
“我要这双手有何用?”
很多朋友正是因为这种断层式体验,很多教程看了也就看了,放进收藏夹里吃灰,笔刷和插件装到PS都卡得不行,但就是一直没有勇气上手尝试。

是教程不行吗?
不是。任何教程都做不到教你每一笔如何用力,用多少牛顿力,笔与手绘板的角度应该多少度,笔在板子上应该停留多少秒...
那真的是手残咯?
也不是。脑子会了手不会是一个认知和执行之间的偏差问题,这是我们认知与感悟世界过程中很正常的过渡环节,是意识优先于行动的正常现象。
换句话说,产生这种想法,说明这个教程本身已经对你起到了帮助。

但是很遗憾,不少朋友在经历了这样的阶段之后,就被劝退了,调侃自己是手残学不会,放弃了手绘的练习。
你看,手绘学习的道路上,最难的是坚持,最缺的是信心。
尤其是信心这一块,往往是我们坚持的原动力,如果连画画的勇气都没有了,何谈坚持一说?

所以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基础的手绘小教程,帮助大家树立手绘的信心。


我们先来试着做一下手绘最有趣的新手练习:
材质绘制

关于材质绘制的教程,我们从草地开始绘制:

先用套索工具规定好我们的绘制范围。

拟定好光源,并把草地的明、暗以及中间调的颜色选择好,并根据光源这样随意地涂抹两下。

由于草地并不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根一根独立的小草组成,因此,即使是背向光的一侧也不会被完全遮挡住光照。
因此,我们用画笔在左侧面区域也加一些亮调。在这里,我们选一个绿色的邻近色作反光区,做一点艺术化处理。

底座铺好了,接下来就是做草地外部轮廓处理。
用描边笔吸取底座颜色,按照喜好随意地画一些草的形态,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画简笔画那样。

想知道具体画法?那就试着下笔时压重一点,然后憋一口气潇洒地往上一提,就能画出叶草效果。
当然,反向操作,下笔先轻后压重,同样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

接下来,顺着轮廓一层层将草地的外部画出来。
注意,草不要顺着一个方向生长,大方向定好后,画那么几根叛逆的小草显得整个画面更有活力。

稍微画出去一点,让草地更有生命力。


下一步,我们对草地的层次感进行一个加强。
我们先用深一点的颜色把大概的区域层次涂抹出来,一来是方便分层,二来是为了吸取颜色方便。

我们根据立方体形状,用深色画笔将我们的草地大致分层出几列:

大体走势定好了,我们换上硬边画笔将把每一层草的形态修一点:

关于层次之间的过度问题,对于新手朋友而言,还是老老实实打开涂抹工具吧。
选择涂抹工具,由深色区至浅色区轻轻向下刷即可。

通过修形和过渡,很快就能画出草地的质感。

层次和形态处理好后,我们来解决受光的问题。
我们在暗部用了青色的色调做艺术处理,那么,为了保证画面的冷暖对比,我们用暖色调的颜色来处理受光面。
增加高光区草地层次,同时做出该区域受光感。

由于受光不仅仅在亮面,其他区域也会多少产生一些光斑和高光区,所以,从受光区向两边,我们可以一边压暗色调,一边增加其他区域的高光。

你看,一块草地不就画出来了?

怎么样,这次是不是有了一种手也能学会的感觉?


复习完草地的画法,我们趁热打铁,来试试木块的画法。

一样的逻辑,拟定好边界区域,用色彩铺面。

新建一个图层,将图层模式选为正片叠底,缩小笔刷大小。

顺着木头的走势,画一些纹理。

不知道怎么画纹理的同学,没关系,像画水边一样,你就想象你要画一条笔直的直线,这样,自然的纹理就出现了~
每一面的线条都随意地画一点,想做出变化的同学也可以也可以画一些枝节的纹理。

画完,是不是感觉很平,毫无立体感?
没关系,新建图层,吸取一个亮色边,在转折面处着重提亮,防止木块转折过于锋利的虚假感受。

我们也可以模拟自然木块转折的残缺,做一些小豁口效果。

在木纹的位置,我们也勾一层高光,将木纹的立体感做出来。

如果阴影不够,我们可以用笔刷加重阴影部分。

接下来,根据阴影的色彩,在亮部区域用一个纯度更高更明亮的色彩强化亮部区域:

再强化一下明暗对比,你看,一个插画风的木块就画好了。

这两个材质的绘制,不难吧?

那么,除了打形和材质塑造,还有没有其他的手绘小技巧呢?
我们再用这样一个小教程,给大家分享一下在手绘后期氛围渲染上的技巧。

光影,是一幅作品画龙点睛的部分。
尤其在手绘里,精巧的构图、和谐的配色,如果缺少精彩的打光,那整个画面也会黯然失色。

比如下面这张练习作品,构图、透视、配色都还不错,但看着就很是沉闷。

这个时候呢,我们往往会用一个亮度高、饱和度较低、色相偏向光源的色彩给亮部做一个光源强化。

正常的时候,我们会通过改变图层模式,选择柔光或叠加的模式进行打光。

但是这种方式都不是特别理想,会让整个画面看上去有些许的模糊或局部出现曝光过度。

我们可以打开图层样式,选择混合选项:

拉住底部的滑块进行区域的调整,你看,已经有部分的轮廓显现出来了:

另外, 我们可以按住Alt键继续拉动滑块,进行细微的调整:

你看,做一个前后对比,效果很明显也很自然:

这种方法一大好处是,你不用根据地面的明暗小心翼翼地画高光,清一色涂满,这个方法会帮你自动保留高光部分。

而另一个好处在于,这个图层调整好了,画面其他区域的高光也可以直接在这个图层上进行强化。
比如窗帘的透光区域:

包括屋顶点缀的星星点灯效果:

怎么样,这波偷懒的画光操作,必不可能学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