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人格的修正:向“善处”学习
(来源:作家方晓莉)
看到题目,可能有些人会想:“人格怎么修正?”,“人格居然也能修正?”,其实,性格是逐渐培养的过程,或者自然形成,或者会受到一些影响,而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人在正确的命运掌握之下,予以合理的把握,只要遵循客观规律做事,那么实际上人所形成的性格,与一定的因缘有所关系,而不一定仅仅是天生自带的勇气,或者善良等等。
那么人格如何修正?……在我知乎回答问题过程中,有些知友会询问我,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但往往会以隐晦的形式而存在。
我可以看出:这类人对自身人格的修正,命运的把握,具有很重要的向往因素,但由于表达的原因,他们会显得特别隐晦,而在隐晦中,渴求一线生机!
因为很多时候,人往往绝望的是:是不是我没救了?……或者觉得自己曾经错大了,是不是已经没办法挽回了?

(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
其实,我年少时期,接触到了戴尔·卡耐基的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生活中的一线曙光。
他采用了比较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我:只要改变自己,就能改变生活!……而改变自己,他打消了我很多顾虑,让我认识到,所有人也是向善,也希望每个人温暖的相待,所有他从积极意义上给予人,以肯定,也从积极意义上,告诉我,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可以努力去追求我心中的梦想,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所遇到的一切难题,我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
年少的我,其实当时并不了解:“NLP”(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解读:李亚玲老师卧底半年的PUA培训班与成功学、NLP区别在哪里?》,指出“PUA”与“NLP”的本质区别),但事实上,戴尔·卡耐基不少见解,其实接近于“道”,但东方学说当中更多注重是对本体的运用,阐述以及运用本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展示出来的,恰好是在道体运用过程中的表现,直接阐述道义,且将道的本质予以圆满阐述,并且说明其“空性”并且各类圆满性质的,如佛家当中的《心经》、《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以及《佛说四十二章经》等等,佛经当中的阐述,往往都是在本质上予以说明,而呈现空明圆觉之见解。
而其见解,因为其颠扑不破,如金刚一般坚硬而不可摧,因此又名金刚般若。而此金刚般若是六类般若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而根据南怀瑾先生的见解,此金刚般若属于以上五种的内涵:在这方面,我的看法是同一而不可缺,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般若必然包括所有方面的般若,因此才能成其般若,但又因为其显化之因缘是此般若,而显其般若。是为方便之说法)。
那么,“NLP”:什么是真正的“NLP”?我个人认为是在心理学上,从语言到行为上,或者你在意识上包括潜意识上的予以修正。
也就是说,当你的观念修正之后的,你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在这一点上,我国无论道家,或者是佛家讲解或者其他学问,或者儒家,或者法家,墨家,农家,阴阳家等各种学问……它一定是在道理上改变人。
西方学说当中,以心理学为要,它往往会阐述一个观念,而这种观念通过事实与理论依据,告诉你是怎么样,从而让你遵循去做。
所以,它注重的是“术”,因此我在当时学习戴尔·卡耐基作品的过程中,我所领悟的是接近道或者有时候比较显示于“道体”本身的一种运用,所以人可以特别开朗,而看向阳光的一面。
我以为东方学说将道理讲明,而以君子之行,也是如此,但有一点极为重要,西方心理学当中更注重人的开阔性,而在深邃一路上,需求哲学,而于经济上,又可看西方管理学与经济学相关方面,尽管可以窥见人性不少阴暗,但总体来说,真正好的学问,无论东西方,都一定是向善,且开明,且与东方正确学说,是通汇贯通,殊途同归的。
也就是,并无本质的差别。
《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这个意思,其实道理很简单,意思就是说无论你出身于何地,你是何人,你擅长什么,这些本是你本有的因缘,但因为造化所致,可能你后来从事某个领域,和其他人是有所不同,但你终将在你的领域,如今这个领域内作出你应有的贡献。
而这种贡献,即便其它领域达人,你们的专业不一样,但在“道”一路上,是有所共识的。
也就是境遇和因缘即便不同,但在道上是“相通”的,因为道的存在而显达于一方,而教化于世人,或者所在领域内的人,或者其他人,也是因缘所致:本质是没有差别的。
而在“NLP”一路,这些年,不少人打着心理学名义开“PUA”课程,甚至胡乱引用,也令人感到震惊以及痛心!
我这里再次引用当时我在《解读:李亚玲老师卧底半年的PUA培训班与成功学、NLP区别在哪里?》当中的说明:

(图1)

(图2)

(图3)
(备注:图1、图2,图3皆来源于我的文章:《解读:李亚玲老师卧底半年的PUA培训班与成功学、NLP区别在哪里?》。)
那么,什么叫“NAC”呢?与“NLP”告诉你,怎么样做事情是对的,选择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或者选择怎么样合理的办法去处理一些事情(当然不能是机械的,否则肯定会出问题),这个“NAC”重在于自我的调解: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将你曾经成功的地方,加以复制或者模式套用在另外一个地方,而杜绝错误的方式。
(但事实上,有很多时候,你也要看场合,仍然需要避免机械运用。具体看情况。)
这里将“NAC”相关内容予以截图(概述性质居多):

(“NAC”心理学的创始人:安东尼·罗宾)

(来源:百度百科,“NAC”词条。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渴望获得成功当中,他们选择了不择手段,或者一些很卑劣的做法,可以说是“NAC”的反面而进入了恶性循环当中,不断的负面循环,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在我过去从事心理学义工的过程中,我往往重视两点:
第一,找到真实的原因,看看对方为什么这么做;
第二,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给予的资料,很多时候,是存在偏见或者误解,或者其他性质的伤害,而本人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在对待他人这件事上,我往往需要根据对方的性格或者背景或者其他方面予以提醒,从而消除掉对方的错误观念,进入正确的“程序”之中,所谓正确的程序,是将对方引导到正确的路上,而这一点,则一定不一定是明面上的引导,很多时候,也是甚至以反面形式,而加以引导到正确的路上,因为有的人,性格天生反叛或者需要反面令对方警醒,对方才能认识,不一而足。
所以在具体心理学的引导上,往往不以居名利为要,关键是要纠正对方错误的观念或者进行相应引导,从而令对方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心理学从来不会给人妄加言辞而错误定义,这是对人,对人性的一种基本尊重。
当然更不会沽名钓誉,而作错误的引导,或者诱导,而成为自己升官发财的阶梯:这也是违背科学真实的定义,远离医学救人之道。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真正的治病救人一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的疾病,也包括社会上的疾病,所以很多人认为人文社科不重要云云,很多人还说文科教授也不过如此……这是一种偏见!
要知道,文化向来是国之根本,文化不行,那么很多时候,可能人才就导致外流或者人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要么被迫害,要么变质,要么产生其它问题,难道文化不重要吗?……它关乎社会和人性,人性之善的保持,人性之恶的驱逐!
它也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将来,所以人文社科的学者或者教授,或者其他老师,往往肩负着整个国家的文化之将来,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责。

(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的名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图片是范仲淹的雕像,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教育一事,从来不可存偏见。
以中华五千年历史,向来不能因短暂的眼前名利之得,而漠视掉文化之根本。
文化是国家的基石,至关重要。
那么,再回到我前面所讲的“人格修正”:
人格如何修正?很重要一点!
按照西方心理学的要素,你可以通过“NLP”的正确学习,从而找到你生命当中,生活当中,善人的成功,从而去学习。
如果选择恶人或者不择手段成功之人,而去学习,必将是一条不归路!……因此要选择正确的榜样。
譬如学习做学问,脚踏实地,就是一个好方法。即便不做学问,从事工艺或者其他,牢记两个字:良心。
而在另外一方面,自身也值得学习,也就是说“NAC”当中,自己偶然成功的因素,真善美的一面被挖掘后,可以反复使用,或者在特定场合中予以使用,但是这不是伪装:伪装则一定会暴露,所以一定是内心真正的真善美,而不是虚伪的表演,反复表演,这个离道远了!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善于撒谎,撒谎之后,整个人面部表情都变了,在当时,喜欢眨眼,或者其他行为,摸耳朵或者摸哪里,小动作特别多,表现在男性身上,则是挤眉弄眼,表现在女性身上,则是搔首弄姿(即便不是本人说话,如网络视频搞“对口型”这种说话或者唱歌的配音,也很难掩饰得了自己的表情,而体现出内心的空虚以及心虚等。)……长期以往的撒谎将对这个人的面相,或者说表情在长期的撒谎后,形成某种“面相”便显得虚伪,一旦加上一些表情,这个人是无法控制自己庄严且庄重的表情,所以总是习惯性撒谎,然后在撒谎途中,不断摇头晃脑,挤眉弄眼或者搔首弄姿:除去这个人本身这方面生理上必须如此,这种是一种心理上的不表现,是不自信的,所以需要通过不停的小动作去掩饰真实的自我。
也好比郭敬明在被易立竞询问抄袭事件的时候,他不停的喝水,这种小动作,是用来掩饰内心的心虚。
郭敬明其实在一些美学上(“幻想美学”),有一定鉴赏力,可惜在抄袭事件上,令人挺失望吧!……祝福吧!

(图1:易立竞。)

(图2:郭敬明。)
(备注:图1,图2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而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NAC”不仅仅能够将自我真善美的一面予以总结,而反复学习之,实践之,对于生活当中普通人,做得好的地方,也能反复进行参考与实践,从而让自己在端正行为的一面,真善美的化身。
当然,还是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任何时候的学习,不是机械的!……
回到东方学说上,我们就是讲道理,通过道理,让你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而不断实践道理的过程。
区别也是这里。
所以无论西方学说是“NLP”和“NAC”,任何其他学说你是拿不定主意的话,我认为你不妨听一听大儒王阳明的话:“致良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其实道理在人的心中,本身“良知”两个字足矣,循着“良知”两个字,循道而行,必定能够得到真正的收获,让自己成为理想中的人,不是那些沽名钓誉或者名利之辈,而是再合适的位置上,作出你应有的贡献。
所以本身其实是“良知”两字在心中,但王阳明加上一个“致”字,可见他是根据当时社会民情,以及理论舆情,而作出的总结。
这种“致良知”是有点引导学问的办法,通过引导学问,而引导人性向善,所以加了一个“致”字,它具备引导作用。
所以人格如何修正?……人格从善处着眼。
对于正确的观念的吸收,对于错误观念的摈除。
于西方学说,需有“NLP”或者“NAC”的正确辨认:即便不了解这两个术语,但也应该明白真正的意思:一个人应该良知而行,秉承良知而行,追求真善美,那一定是对的。
否认良知而认为可以左右事物规律,这一定是错的。
所以其实什么概念或者术语,已经并不是最重要的了,要知道,一切科学或者医学或者心理学上的理论术语,或者是文学,经济学等等,这些术语,一旦为人所妄用,则仍然会导致一些人被骗。
而骗人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包括前面所讲的,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而形成某种面相,静态是一方面,动态又可以看到,有诸多不真实之处,与掩饰之处:任何人具备自己的优点,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而一味任由虚伪与诈骗继续下去。
这是不人道的行为。
所以,对于人格的修正,其实东西方的总结,也在于两个字:学习。
你要善于向好的人和事物去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而远离那些错误的,负面的东西: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抛弃错误的东西,才能走向新生。
向善学习,是最本质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