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诛仙世界》的个人解析·魔教篇

为了《诛仙世界》即将(遥不可期)的二测,决定开个个人解析栏目,仅供参考。
因为《诛仙》这本小说吃老本已经吃出天地宝库来了,所以原著只有参考价值而已,我会把《诛仙》游戏和原著的相关资料以及我个人理解进行推测和结合,而且这不是个为了原著党而开的专栏,我前面也说了是因为《诛仙世界》我才决定写的,所以请酌情观看。

魔教是小说《诛仙》中蛮荒圣殿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派系的统称。(没错,蛮荒圣殿是整个魔教的总舵,但是游戏里却是鬼王宗的门派地,而且不管是端游还是诛仙世界或者是手游,都是如此沿用的,如果我没记错好像是后期鬼王宗一家独大所以盘踞了这里,那确实也说得过去。)

他们名声恶劣,整日征伐血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时不有。而且魔教历代传承下来的奇功异法,与中土修真诸门派迥异不同,可以说是集诸般阴毒杀戮奇术之大成,残忍不道,人所不取。(当然我个人觉得只是大家对于修行的方向取向不同罢了)
西北蛮荒乃是天下著名的险域凶地,传说中也是魔教发源的地方,自古以来传说有无数凶险横亘在蛮荒之中,外人几乎从来不能深入其中。魔教是一个历史十分古老久远的教派,甚至比中土历史最长的青云门都还要更久远许多,具体起源何时已不可考。据说在那蛮荒之地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古老圣殿,便是魔教起源之处,而魔教中人自称是圣教。
魔教传说,幽明圣母乃抚育万千生灵之神灵,而天煞明王却是开天地,掌刑罚之凶神,这与古老相传的巨神盘古开天大不相同。普通教众从来都是信仰无比的,不过在正道中人看来自然是歪门邪道。(作者也说明王圣母是魔教传说的神,不对等女娲伏羲盘古)但是肯定是有所参考的,于是查找了相关资料后推测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首先是天煞明王,那在这之前就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明王】:
梵语 Vidyā-rājā。又作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明,即破愚闇之智慧光明。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每个佛都有个对应的“忿化身”,密宗中的明王有很多,常见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
如果说如来代表佛的实际悟道,菩萨掌握慈悲救济,那么明王就是让人的内心培养出坚强的意志。

明王最为人知最流行的是五大明王,他们分别是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军荼利明王和金刚夜叉明王。
而八大明王出自《大妙金刚经》,由八大菩萨衍生出来,是八大菩萨衍生或化身成忿怒尊,他们分别是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军荼利明王,大轮明王,马头明王,无能胜明王和步掷明王。
十大明王分别是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马头明王,大威德明王,大火头明王,大秽迹明王,大笑金刚明王,无能胜金刚明王,大轮金刚明王,步掷金刚明王。
最后两位比较独特的明王他们分别是代表爱的爱染明王和代表美的孔雀明王。
那么根据魔教传说,以及在诛仙游戏和动画(尤其是动画刻画的很详细)里出现的明王雕像来推测结合,长相凶神恶煞,有人头、鸟头、兽头,人头上有蛇头,有八臂,手持剑,斧,棒,杵,或握拳或捻指,其中双手合掌与胸前。
如此一来匹配度极高的就是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步掷金刚明王和金刚夜叉明王,但其实我觉得是所有【明王】的集合体。不过天煞明王不仅仅是【明王】,还有【天煞】。【明王】虽然是佛的愤怒相,也只是面目可憎罢了,而对于【天煞】的解释我愿意归功于他还具备了阿修罗的性质,所以魔教人士才会如此热衷于杀伐。

阿修罗,直译为“非天”,果报似天而非天,为六道之一,经常与天神进行战争。他们易怒好斗,骁勇善战,但也奉佛法,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佛经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可以合理预测鬼王女魔化了)。故阿修罗王常常和帝释天为首领的提婆神群战斗,因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而帝释天有美食而乏美女,两神相互妒忌,时传争战。故俗谓战场为“修罗场”。
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阿修罗王的形象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这些形象都难表现,画家们往往画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海上,身越须弥山。
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男阿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做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 女阿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故渐列之为恶道。
根据诛仙世界中男鬼王魔化后的形态,尤其是头上那个牛角,可以推测是参考了印度神话中的水牛怪摩西沙(Mahisasura),他是一位阿修罗,从梵天那获得“不会被世上任何男性杀死”的赐福 ,而后率领众阿修罗与众天神(提婆)作战百年,一度占领天界,最后被杜尔迦杀死。(所以你们魔教死在女人手里已经是定律了是吧)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说圣母的了,关于这个我还是首先采取了“媚外”的想法,毕竟他们魔教都不屑于中原的神仙嘛,所以我选出了四个较为符合的,就是吉祥天和杜尔迦,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吉祥天,又称为吉祥天女,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幸福与财富女神,梵文लक्ष्मी,音译“拉克希米”,藏语称“班达拉姆”。名称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在《阿闼婆吠陀》中被人格化。创造世界时她踞于莲花上随水漂流,故又名波德玛,意即莲花。(动画中的圣母像就是手持莲花的)
一说她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涌现的第三宝,手持莲花坐在大莲花上,美貌绝伦,天神和阿修罗为占有她发生争执,因而有乳海之女的称号。她的像多为丰满美女,面带慈祥微笑,有“大功德”于众,因而旧称功德天。
吉祥天女常见的外型特点有两种:文静型和忿怒型。文静型的她肤色洁白,头上有高耸的发髻和花冠,耳朵上附着大环,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开,身披白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左手端一只宝碗。
在藏教中的吉祥天女称骡子天王,为梵文Laks-mi(罗乞什密)和Sri(室利)的意译,藏语称班达拉姆(Dpal-ldan-lha-mo)。是藏密中十分重要的护法神,影响很大。(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在拉萨建大昭寺时,特请吉祥天母作护法神。直至今天大昭寺的神殿里一直供奉着她的神像。后来吉祥天母升格为拉萨城的保护神,据称吉祥天母给人以智慧和幸福,因而深受藏族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尊崇。)

那么接下来说杜尔迦,杜尔迦是一个尚武的女神,是印度教神谱中的主要的女神之一,在印度她作为降魔女神而受崇拜,她曾杀死一个使众神惶恐不安的化身为水牛形的恶魔摩西沙。
帕尔瓦蒂,Parvati(梵文:पार्वती,IAST:Pārvatī)、Uma(梵文:उमा,IAST:Umā)或Gauri(梵文:गौरी,IAST:Gaurī)是生育、爱情、美丽、婚姻、孩子和奉献的印度教女神。 众所周知,她是最高印度教女神Adi Parashakti温柔养育的化身,也是女神导向的Shakta教派的中心神灵之一。 她是印度教的母亲女神,并且有许多化身, 她的每个化身都用不同的名字表达,在印度的地区印度教故事中为她提供了100多个名字。实际上杜尔迦是帕尔瓦蒂的一个力量身份代表而已,包括吉祥天女其实也是帕尔瓦蒂的一部分。
原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达刹约尼(即萨蒂),为向对其恋人湿婆不尊的父亲达刹表达不满而投火自尽,灵魂转世为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并与湿婆再度结婚。
关于这个女神的词条太多了,大家自行搜索吧,毕竟她一个人就有100个身份……
最后说一说文殊菩萨吧,梵文Maňjuś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
之前在说八大明王时候提到过,《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说八大菩萨表现八大明王,一、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金刚明王,二、妙吉祥菩萨现作大威德金刚明王,三、虚空藏菩萨现作大笑金刚明王,四、慈氏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五、观自在菩萨现作马头金刚明王,六、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金刚明王,七、除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八、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
所以明王和圣母其实一开始就是相互对应的,只不过分成了男女而已。(破案)

明王和圣母说完了,那继续魔教的历史。
千百年来魔教传承枝叶蔓延,已然分出了无数分支别脉,虽然于信仰上都是信奉天煞明王与幽冥圣母两位神明,但教义传承上早已千奇百怪,许多分支也早就各立门户,互不统属了。还有一些曾经大放异彩显赫一时的有名宗门,但到如今早已湮没,传承断绝,只在绝少有人懂的‘古圣文’书卷记载中,才能偶尔略窥一二痕迹。
比较有名的是八百年前,魔教中炼血堂一脉独大,门中异人黑心老人更是不可一世的绝顶人物,除此之外,合欢派也是传承极远的一支神秘宗门,金铃夫人与黑心老人算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也是顶尖之人,更有诸多奇人异士名动天下,那时候的魔教以炼血堂和合欢派为首,纵横天下,可以说是一个极盛时代。
那一代人凋零之后魔教便陷入低潮,但于数十年前却又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四大名门为首的又一个兴盛局面,那四大门派分别是鬼王宗、万毒门、合欢派、长生堂。在《诛仙》故事的十余年间,在经历了多次正魔大战和兽神浩劫后,魔教在中土的基业尽毁,仅剩蛮荒圣殿苟延残喘。

根据诛仙端游的地图来看,蛮荒西去死亡沼泽千里,雨水渐稀,气候干旱,造化成一片辽阔的荒凉戈壁,世称“蛮荒”。
沙丘累累,绿洲稀落,蛮族凶兽纵横其间,更相传在蛮荒深处有一处宏大的圣殿,是魔教发祥之地“蛮荒神殿”。圣殿周有巨墙,城守完备,坚不可摧,环城有四座瓮城遗址,城外不远,战争巨械偶有残存,可窥上古战争之壮烈。
蛮荒之中有两处景观,其一是碧水寒潭,积水蛮荒之中,供养一方绿洲,潭水寒凉,玄冰生焉,又有奇山二座,陡起于寒潭之上,疑为仙人行銮。第二处奇景乃“太虚幻境”,此处戈壁平实,但光线奇绝,误入者幻觉萦怀,痴迷难返。一百年前,鸿蒙古地有妖族作乱,将辰皇精锐军团引入太虚幻境,所幸青罗、归云二族来援,交战三日夜,遂大败妖族,至今仍有亡魂困于幻境,哀嚎不休。(来源于《诛仙3》)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蛮荒大漠之中,鬼王宗尽力守卫着魔教圣地——蛮荒圣殿。除了漫天风沙的侵蚀,还有一支神秘的蛮巫威胁着圣殿,他们占据着帝王陵,利用巫术操纵着野蛮的战士、巨人,向鬼王宗弟子发起一次次袭击。
因为没有一测资格,所以并不知道一测的时候蛮荒地图是什么样的,所以也只能推测大致上应该和诛仙端游差别不大,如果硬要扯上古今中外的版图,区域地理中的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西,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和甘肃省的西北部等。

所以如果按照诛仙端游的地图怪来推测,那《诛仙世界》大概率应该会保留蛮荒的巫族、蛮荒蚁人族、沙盗、沙虫、沙蜥、死在蛮荒的人神魔化成的凶灵、狂狮兽妖,真的有碧水寒潭的话那应该还会有鱼人族,真的有修罗界的话那白骨妖蛇、修罗鸟(十三妖兽)也肯定会有。

说说这个狂狮兽妖,为什么我会特别拿出来说,主要是它的性质很接近前面说的幽冥圣母的,怎么回事?听我细细说来:
狮面兽身镇墓兽于1972年出土于阿斯塔那216号墓,其面目威严凶猛,狮口大开,獠牙外露,怒目圆睁;阔胸细腹,头、肩、背部插六只木翅,似欲飞腾而起;头顶竖一撮长毛,其侧双耳直立,颏下有三撮须毛,两颊及肘部鬃毛上翘,背上耸立三撮长毛,体侧各塑出一只眼睛;尾部贴身上翘,前肢直立,后肢弯曲,牛蹄形足,蹲坐于地。通体用黄、白和橘黄色绘出豹纹,并用黄、绿、蓝等色在上翘的宽尾上绘出细密的鬃毛,眼睛、鼻、须及牛蹄足均施蓝彩,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以威严凶猛的狮子作为头部,反映了狮子这种外来物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中国不产狮子,汉代以后由西域传入中原。狮子长得威武雄壮,形象霸气,成为权势的象征,被历代帝王视为神兽、祥瑞。在古代,狮子与佛教关系密切,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被当作灵兽,有着护法辟邪的作用,所以狮子也成为古代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所以圣母是菩萨实锤了算是)
豹子作为一种猫科动物,身形比狮子略小,但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狮面豹身的结合应是从中原传过来的,所以吐鲁番的丧葬镇墓兽应是中原的丧葬习俗。(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战国,最后在五代时期没落。)

那么关于《诛仙》魔教的背景,大概就是这么多了,下一期的话就说说鬼王宗这个门派的事情吧。喜欢可一键三连,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