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托福教学之路
成为教书匠
我大学时看了一部电影, 叫《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正值青春迷茫的我一下就迷上了Robin Willianmes饰演的Mr Keating—一个非常有魅力和人文情怀的老师。

我觉得,如果在生命中能用知识和智慧去对他人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引导正确的方向,或者传递一些向上的精神,哪怕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那也是一件非常酷且有意义的事儿。我于是下定决心,要像Mr Keating一样成为一名教书匠,然后怀着对教育的热情,一直走到了今天。
教学心路历程
今年是我教书的第8个年头,我主讲的是阅读,也几乎把所有青春奉献给了这门科目。
我参加过近百场考试,最高成绩116,做过ETS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阅读题,所以我可以很自信的说,自己对这门考试是了如指掌的。
多年来,我也一直不断在进行教学反思,学科的研究:我在公众号和知乎上了写了大概5万多字的学术文章,在B站上分享了上百个教学视频,讲了近千道题,也有幸获得了大家的一些认可。

教学理念
托福阅读,表面上是语言学习,词汇语法规则的记忆,但实际背后是一套结构化思维模式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存在的客观存在世界的一个宏观知识体系的构建,很多同学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一直在做文本的分析精读和语言的积累,但是没有深入到更底层的东西。

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出现的是一个长难句,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句子的核心点,如果出现的是一个段落,能够牢牢抓住信息背后的草蛇灰线,这也是在这门科目成为高手的关键。

阅读以明理
小说《白鹿原》中有句话“凡人与圣人的差别就在眼前的那一张纸,凡人投胎转世都带着前世死去时蒙在脸上的蒙脸纸,只有圣人是被天神揭去了那张纸投胎的”。

这句话表明了人和人的差别:有的人一辈子昏昏沉沉,迷信,受人欺骗;有的人却能够对事物清晰、深刻地理解,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并不是说大家都要学做圣贤,我只觉得,人生在世,本能地会追求的东西,就是力,就是power。
有的人追求权力,追求财力,追求这些social power;男生健身,追求的是肌肉力量;女生整容变美,追求的是一种吸引力。
对于学托福的同学来说,大家把最美好的青春投入在看似和生命没有直接关系的材料,看似为了分数,为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其实大家背后在追求的是一种mental power,一种精神力,认知力,理解力,判断力,专注力。
正义的选择
十年前我曾问蔡澜,一个人应当是用一生去明白欲望就是虚幻?还是应当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满足?
没想到的是,这个一辈子酒色财气缠身的老顽童蔡生回了我八个字:学问可做,欲壑难填。
我很幸运在人生的转折和选择时听到了这句话,多少有了一些能对抗世俗的力量,让我做了“正义”的与学问有关的职业选择。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这样描述“正义”的含义:“所谓正义,就是一个城邦的公民,在灵魂理性一面的引导下,选择了他的天性所决定的他能完成的事情。”
成为了一名老师,也是理性思考下的结果,做的是我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教学,所以我应该就算是柏拉图定义的‘正义’的人吧,我也希望把这份“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们。
所以,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
I hope we can win this mental power, this capacity for keen observation, just inference, and sustained thought, for everything that we mean by the reasoning power of man.
That capacity will be the main source of intellectual joys and of weapons and wealth throughout a long and bus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