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新中国》的评价
版本
书名:《新中国》
作者:陆士谔(1878-1944)
出版发行:九州出版社
版次:2010年3月第1版
整理这本书一两百面的书,整整用了我三天时间,着实让我意外。
这本书有一两百面,书的开头有一些初版的插图。这本书是两本书的合本,第一本《新中国》 到第98面,第二本是梁启超先生的《新中国未来记》,从101面起。
先说《新中国》,它分十二回,书中描述了主角陆云翔穿越(梦见) 到宣统四十三年(即西历1951年) 时中国的样子,主角穿越之时,正是书中的立宪四十年。陆云翔在好友李友琴(注,作者陆士谔,字云翔,陆士谔的妻子名叫李友琴)的帮助下,游历上海及其周围,看到各行业的发展,见识各种新鲜事物(虽然书中很多东西,现在也没做到),最后被门槛绊倒而梦醒的故事。
书中清朝成功实行君主立宪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起把国债还了,然后在各领域成功进行了改革,通过和平的方式,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国,陆海军也稳坐第一之位。
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物品,例如能在水上走的“水行鞋”,能在天上飞的“空行自行车”等,就不一一详细描述了,大家可以看这本书看一看,我个人认为,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与军舰有关的内容了,例如第14面一些的内容,又例如第86、87面,用橡皮(橡胶?)可挡炮弹,不过文中说“又不是寻常用的橡皮,这是我国化学大家殚精竭思,特制成功的呢”(第87面) 。
在第二十四面和二十五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当时人眼里,上海和浦东不是一个地方。
写点题外内容,这本书打碎了我对清末知识分子们的刻板印象,他们了解电车、X光还有空艇等物,这是我之前从未想到的。
再说《新中国未来记》,这本书作者梁启超,1902年发表。
书没写完,只有五回,这本书开头虚构了维新五十年时的情景,引出孔觉民讲说中国近六十年历史讲义,借此一转六七十多年前,引出主要人物黄毅伯与李去病,之后是他们二人长达一章回的辩论,随后是他们在俄占旅顺的见闻,最后是他们回到上海时的所见。我个人认为,在文学与宣传方面来看,第五章优于第四章,第四章优于第三章。本书满纸洋溢着爱国热情,但因为作者所处的年代,所以作者的一些观点在当今来看,是有局限性的,但这瑕不掩瑜。
我发现,这两套小说,在描述走在富强的道路中时,都支持鼓励工商业与教育发展,这点着实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我不知这是否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共识。不知道当时其他人写的类似的小说是否也是这样。
在文学方面,这两本书的一些描写,一些同学可能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用得到。对此,为了节约同学们的时间,我将它们的位置列出,需要的同学可以直接翻。
第4面(打牌九)
第28面(清朝官员穿着)
第70面(清朝人吸食鸦片的场景)
《新中国未来记》部分:
第五章,宗明的穿着。
第五章,两位女士的穿着
第五章,洋房里中众人中央混杂的穿着的描写。
这本书是本好书,我建议各位看一看,特别是《新中国未来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