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节后综合征”,李秘书认为重在“调”
五一劳动节小长假到今天就要结束了。过节有过节的乐趣,过节也有过节的烦恼,不少人节后都会出现“节后综合征”。而这种节后综合征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焦虑、心烦、失眠等症状;在生理上则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倦、头晕、恶心、腹泻等症状。
那么如何克服上述节后综合征呢?李秘书认为重在一个“调”字:
1、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心态好才能状态好,心情好才能情绪高。所以心态非常重要,心情也非常重要,心态或心情不好可能直接导致什么事都不想做了。有些人在假期快结束时会非常焦虑,感觉自己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有的担心未来工作或学习任务压力。这些状态都不是迎接节后工作和学习的良好状态,有必要及时进行调整。
2、调减强度,渐进工作。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工作,而应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先把紧要与必要的工作做完,不要太赶忙而给自己增加压力,以免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精神层面的问题。
3、调节作息,恢复常态。假期在聚会、游乐、刷剧、熬夜之后,很难迅速投入早睡早起的日常生活状态。突然一下改变生物钟,很可能晚上睡不着容易失眠,而白天又起不来感觉头痛。不仅影响一天的工作效率,心情也不会特别好。所以,应恢复原来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等。
4、调配膳食,均衡搭配。五一期间,很多人饮食无规律,尤其聚餐时多为荤菜,若饮酒过度,还会进一步加剧胃肠负担。所以节后饮食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可以适当少吃肉类,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
5、调养身体,适度运动。对于久坐不动的“上班族”与“学生党"来说,适度的运动再好不过了。它不仅有助于缓解疲劳感和紧张感,还能增强体力、促进活力开展节后工作与学习。因此,有条件的话,下班或放学后进行适合自己的一些运动,如健步走、慢跑、拉筋、振臂、游泳、跳舞、羽毛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