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28P)斜下针技巧,听宫穴治疗耳朵问题,足太阳膀胱经
支正穴:手腕骨上五寸,络穴,虚实都可以下针
小海穴:合穴,属土,小肠经子穴,手臂弯曲时手肘两个突出骨连线做正三角形,第3个点就是小海穴,1寸针即可,很浅
臑俞穴:大肠经的肩俞穴往内侧走,有个骨缝位置是臑俞穴,比如病人肩膀疼痛,刚好指自己臑俞穴痛,问痛多久,答痛3天,下针小海穴解痛,答痛3个月,下后溪穴可解,取对侧穴位,一针即可去痛,不要在肩膀上到处乱下针,扎成刺猬也没效果,那是庸医。
臑俞穴是手太阳和阳维脉、阳跷脉的会穴
肩贞穴:臑俞穴往下3寸位置是肩贞穴
天宗穴:后背肩胛骨正中间位置是天宗穴
肩井穴:(胆经上的)肩膀上三角肌正上方中间处,下针太深会扎到肺
曲桓穴:肩井穴往后3寸位置
秉风穴:曲桓穴往后2寸位置
如果病人肩膀顶端痛,在胆经治疗,如果是肩膀后痛,距离肩膀顶超过3寸,在小肠经治疗,在3寸和肩顶中间痛,在三焦经治疗,所以如果知道病痛在哪条经,就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或原穴做补泄,原穴是阳经才有。
肩外俞穴:督脉第一椎下的位置是陶道,陶道穴外开4寸是肩外俞穴,
肩中俞穴:大椎外开2寸位置
肩膀酸痛近取穴上面2个穴位,项强(太阳中风表证)、高血压、头昏都可以近取穴这2个穴道
斜下针技巧:背部下针是从督脉方向朝外侧斜下针,不是直下针,也不是朝督脉下针,自古相传就是这个下针法,斜下针时距离5分或1寸距离下针,斜下到穴道,斜角30度,只要扎中了穴道,就可以看到针皮肤处有一圈粉红色的气
天窗穴:人迎穴横后开3寸就是天窗穴,可以治疗喉咙问题
天容穴:耳朵正下方是天容穴,下针时只下5分即可,用手切脉避免针到动脉,这里可以治疗甲状腺肿瘤
颧髎穴:太阳穴下3寸位置,上牙痛会用到
听宫穴:耳朵位置,张开嘴时耳朵旁边会有一条骨缝打开,骨缝上面是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有3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都进入耳朵,正中间的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顾名思义,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里化脓、发炎、耳鸣,都可以下针听宫穴,下针时必须张嘴,闭嘴时没有穴道,为了避免下针后病人闭嘴,导致针被牙关咬变形,下针时要让病人嘴里咬毛巾,下针时间大约3-5分钟。直针进去,下1寸即可,可以左右捻动,插提也可以,无所谓补泄,因为没有母穴子穴之分。
一般来说,看到耳朵流黄色、腥臭味的都是实症,属于热证,用泄的手法;如果是耳朵里面听力很差,有耳鸣、有火车、鸡叫等等怪声,用补的手法。
耳朵流脓一般用的有喷剂硝石矾石散、色香矾石散,保持干燥就不会生炎症。
足太阳膀胱经
州都之官膀胱,膀胱后面是小肠火,膀胱是水,水有两种管道进入膀胱,第一种按照三焦油网渗透进膀胱,还有一种就是从肾脏的输尿管进入膀胱,蒸馏酒时,第一次蒸馏的酒是最好的,第二次蒸馏就是比较差的酒,人体会蒸馏多次水,水一点都不会浪费,这是正常人。
当来自肺脏的水进入肾脏时,肾脏和小肠靠的近,受小肠火的影响,肾脏的水就会气化,气化的水会进入所谓命门的地方,因为小肠不断的加热,这个水就很热,命门就很热很热,进入命门后这个水和肾脏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到脑部去,这是水第一次的气化,质量最好的提供给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