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开国元勋高兴,燕王朱棣没辙:懿文太子朱标多活几年,对明朝会有多大好处?

2022-10-11 18:08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作为国之储君、帝王副贰,太子比其他人更能理解“高处不胜寒”:表现优秀,会被皇帝老子认为有抢班夺权之心;庸碌昏聩,又让亲王兄弟们看到夺嫡希望。

上有现任皇帝的狐疑目光,下有亲王兄弟虎视眈眈,太子们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我们细看二十四史,首任太子能活到继承皇位那一天的,还不到一半。

在数不清的太子中,活得最滋润的,应该就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长子、后世称为兴宗孝康皇帝的懿文太子朱标了。

按照正史记载,古代最早一位皇太子应该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册立的刘盈,而不是秦代的公子扶苏或二世胡亥——正因为嬴政没有明确指定扶苏为继承人,这才给了丞相李斯和公车府令赵高废长立幼乱秦的机会。

立子以嫡以长,这是古代帝王传承的规矩,即使是不习惯按照常理出牌的刘邦,也不敢恣意妄为。

袁绍废长立幼引起内讧,曹操汲取教训后,没有立比较勇悍的曹彰,也没有立文采出众的曹植,这样归功于贾诩的一句话:“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明朝以前的中原帝国,基本都秉承了立子以嫡以长的原则,清朝坏了规矩,弄得骨肉相残之事层出不穷,最后干脆隔着口袋买猫,弄了个秘密立储制度,最后也没有真正执行。

随着多代近亲结婚的恶果显现,清朝后期的皇帝已经生不出许多儿子了,有的干脆是颗粒无收,只能从宗室子弟中黑夜拔萝卜熬汤——好歹也就是他了!

朱元璋没有文凭,但却很有文化,他游方万里,读书无数,深知废长立幼的危害,所以他在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册封长子朱标为王世子,并指定当时头号大儒宋濂为朱标的老师。

朱元璋对朱标有多好,网上有个段子说得很形象:“朱标造反了,朱元璋听了很高兴,马上写好了退位诏书,等待朱标的到来。在等待期间,朱元璋还很着急地询问身边大臣:‘太子带的兵够不够?你们要不要去帮他一把?’”

这个段子当然是笑话,如果朱标真要造反,朱元璋也不会惯着他。问题是朱标根本就不需要造反,因为洪武皇帝早就巴不得内退呢,朱标虽然名为太子,但是已经有了掌控朝局的全部权力:“洪武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谕曰:‘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朱老先生一心想把国事都交给自己这个最宽厚仁慈的儿子,自己跟马皇后游山玩水,跟老兄弟把酒言欢,有时间也可以给朱标再生几个弟弟。

但是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薨逝,朱元璋的天塌了,他在痛不欲生之际,做出了一个被后世视为昏招的决定: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很多人不理解朱元璋为何不立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这是站在帝王的角度考虑问题,半壶老酒是一个普通人,以一个父亲的眼光来看,朱元璋此举还是为了他的太子朱标:只有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才能追尊朱标为皇帝,有几个弟弟继位后把肯把亡兄追封为皇帝?

朱标之死,对朱元璋是一个致命打击,开国元勋们也迎来了他们的末日——洪武二十五年前,绝大多数公侯还都在东打西杀南征北战,朱标一死,朱元璋就开始杀人了:“二十五年二月,靖宁侯叶升等练兵于河南及临、巩、甘、凉、延庆。都督茅鼎等平五开蛮。三月癸未,冯胜等十四人分理陕西、山西、河南诸卫军务。夏四月壬子,凉国公蓝玉征罕东,丙子,皇太子标薨,八月己未,江夏侯周德兴坐事诛。”

朱元璋在朱标薨逝后先拿周德兴开刀,然后又大办“胡蓝党案”,功臣宿将几乎被一扫而空。

如果朱标多活几年,起码要送走老爹朱元璋后再离世,这些开国公侯可能就不用死了:“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朱元璋是个阎王脾气,但是有两个人的话他一直都比较喜欢听,读者诸君当然知道,能让朱元璋转怒为喜的,当年也就是孝慈高皇后和懿文太子朱标二人而已。

我们可以说,朱标在世, 朱元璋就没有必要屡兴大狱,自然也就不会折损大量文臣武将,即使燕王朱棣有心问鼎,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拍灭。

不管朱棣是什么时候起的靖难之心,也都是受了朱标早逝的影响,如果朱标还在,朱棣根本就不忍心、也不敢有异心,因为朱标对弟弟们实在是太好了:“太子为人友爱。秦、周(秦愍王朱樉、周定王朱橚)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晋恭王朱棡)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朱允炆没有父亲的宽厚,也没有父亲的威望,却要做父亲都不会做的事情——削藩。

按照朱元璋的本意,是儿子们镇守边关,功臣宿将拓土开疆,大家结为姻亲,既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互相制约。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朱标的薨逝而失去了平衡:诸位亲王中,没有人像朱标那样能得到所有将帅的拥戴,凉国公蓝玉跟燕王朱棣就很不对付。

如果朱标不英年早逝,开国元勋们肯定会很高兴,燕王朱棣即使有点小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因为朱标若在,功臣宿将们就不会大面积凋谢,靖难之役也很难引发,百姓们无需饱尝战乱之苦。

造化弄人,历史上最受信任器重的太子朱标,未及四旬就撒手人寰,只留下痛哭不止的朱元璋和战战兢兢的文武群臣,我们甚至可以说,从朱标薨逝到元璋驾崩,那一段日子对大明君臣来说都是凄风苦雨。

朱标早逝,功臣受戮,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还禁不住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如果朱标身体健康,朱元璋还会对功臣大开杀戒吗?如果朱标继位而朱棣起兵,其结果又将如何?


开国元勋高兴,燕王朱棣没辙:懿文太子朱标多活几年,对明朝会有多大好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