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论失望性情感隔离
在心理学中,和自己爸妈不亲的,被叫做:失望性情感隔离,表现就是和父母没有亲人的感觉,不想沟通,也不想有任何情感上的牵挂。
大家对父母的爱就像空气,虽然表达方式不明显,常常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是生命中最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许反抗过父母,也与父母吵过架,但对彼此的感情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一到关键时刻大家心里就很明白,父母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底线和最温暖的存在。
可在这个世界上也有另外一种人存在,他们跟父母从来不亲,就算一年半载不联系,心中也毫无波澜。
毫无疑问,这种关系是不正常的。
从血缘关系来讲,他们与父母是至亲血脉;可从情感角度来讲,他们眼中父母与邻居和熟人并无太大差别。
在某些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亲生父母还不如邻居和熟人。
如果可以,他们更愿意跟父母做陌生人。
对于这类人而言,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各过各的。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隔离机制,本质就是:对于父母过于失望,因为早年间缺三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很多情感诉求都没有得到回应,所以渐渐地,不再对父母抱有期望,不再把父母当做情感依靠。
一般这类人在外受到委屈,也不会对父母倾诉,并不是怕父母担心,而是潜意识里已经刻下很深的观念”一切只能靠自己”。
这类人在成年后会有很多心理问题,如:敏感自卑玻璃心,冷血绝情难接近。
失望性情感隔离的人,往往不知关心为何物。关心他人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
1. 学习更多关于他人的知识:你可以关注他人的日常生活,思考他们面临的难题,以及他们期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2. 调整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时,要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倾听他们的话语,展示你的关心。
3. 加强行动:展示你的关心,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比如主动提供帮助,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或者让他人感受到你的支持。
4. 练习社交技巧: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你都可以通过学习社交技巧来增进彼此的联系,比如学习如何谈话、主动发起话题、和他人沟通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