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清明节和春节离我很远

2021-04-16 19:27 作者:lorigh  | 我要投稿

我对清明节的印象真的很淡,我对其他节日也一样,我甚至说不清我到底从什么开始是这样的,在这里,我想讲述这种情况

清明节以前对我来说基本上意味着两件事,放假,到墓上,这不夸张,内在意义之类的对我来说就是空中飞过的鸟留下的痕迹.基本上,就是我早上要起来,然后坐车,买东西,到墓上,最后回来.这是一种流程,没别的东西.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去,我们回来.虽然政府限定了人们所能做的行为,但就算不限定,也不过是要做的事情多一点而已.

这种情况并非只在我身上出现,我母亲对清明只说是烧香,拜一下,烧纸(以前,现在不能),她说这些就是祭祖.当然,我父母还要有保佑(以前烧纸时说现在的状况的我也算到这里)这样的观念,但这或许称的上目的,却肯定不是内在意义.我父母对于这些也只是一种流程

 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表面了清明节这样的节日本质,他是一种社会节日,宗族节日,它的真实个人观念(追忆,怀念)只是少数,更多的其实是宗族整体,一种维持,这表现为习惯化,而这种习惯是为了宗族本身而存在的.

 当然,我不怀疑部分人本身他们亲人的怀念,但整体上,清明节就像是一些人去,只是表现他们要去祭祖(虽然他们意识不到).

 春节也具有类似的情况,一直要拜年,不拜的话是不行(我父亲曾说这一意思,不拜年的人是没用的),这是因为拜年的本质是在确认的自己的关系网,维持自己的社会关系,确认一种群体的概念。我拜年去的地方我家似乎一年去过的次数不到3次,但这并不妨碍我父母送礼物,而且还是去了后再出来买的,就这么夸张,而且收到的人估计也不太喜欢。(我这里有红包钱多了要给一点回去的现象<至少我母亲是这样做的>,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所以最终没添上).

春节不光是向外的,还包过向内的.过年回家团聚本身就是这样的行为,一种巨型精神观念,对它的必须性是一种正确意义上的,也许可以将它解释为孝,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为维持宗族本身的概念了。不过我不怀疑部分人对他家人的喜爱,但团聚这种行为至少在我这,只是吃个饭,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团员亲情或别的什么传统留存下来。此外,也有年轻的人讨厌年长的人,不愿意相见,只是被要求去.

 我母亲曾跟我说过,不能打爆竹了,没有了年味在。我们吃饭时,她是这么解释的。但就算能放爆竹了,我也看不出能将她认为的那种冷清感消除的理由,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形式随着个人个性的生长会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我的父母都用手机,每次都用,他们都这样,更何况最近20年的人呢?这种我们对自己需要,喜爱的确认和倾向注定使仪式礼仪化的习俗衰退,因为这种我母亲对年味,人们对过年的回忆,本质在变成一种对幸福时刻的怀念,它无法通过团聚这样的形式得到,人们很难再被这样的礼仪仪式吸引了。

到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有点混乱了,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下什么,所以我简短的说,像春节与清明节这样群体凝聚是核心的节日,即使宣传十分重视它,也很难在个人喜爱的确认下被维持住,这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清明节和春节离我很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