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惑-凝视模型
前言
事由5.20和8.10的物料,未曾想这关于理想异性的表述,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弹和讨论,特别是8.10,多次使用女权主义和男性凝视作为术语来伸张自己的权利,这反倒引起发我的好奇和深思。首先也是最根本的立场,我认为现代所宣扬的女权主义是大多虚伪的,是对女性的异化和对两性不平等的再构建,否定女性的生理特性,反而加诸男性角色特性,这可以称为女权凝视,这种错位使现代平权思想反而发展成夺权运动,中国曾经自上而下的平权运动,就已经比现代绝大多数的西方世界取得的成就,还要多、还要大。
魅惑与凝视
魅惑是个人利用自身全部要素尽可能地吸引他者,魅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被魅惑者施展魅惑,被魅惑者也因受到魅惑而进入对魅惑者持续的喜爱之中。自然界中天然的也必然的存在着魅惑者和被魅惑者,主体间的关系同样体现出魅惑的特征,魅惑者和被魅惑者在朴素唯物中体现为阴和阳的二元区分,在认识论中体现为主体和客体的区分。魅惑者通过符号化的特性,引诱被魅惑者采取行动,由主体间的行动而建立起关系,由此形成关系链,魅惑者展开魅惑行动,被魅惑者对魅惑做出反应行动。在关系链中的不同视角,魅惑者和被魅惑者都是行动主体,行动的对象也必然是与之相对的角色,而不会出现同为魅惑者或被魅惑者,也就是说魅惑的关系链的行动是交互的。
为了建立关系链并使关系持久化、稳定化,必定是魅惑者最先发起行动,即维持甚至提高对他者的吸引力,只有个人认同并接受魅惑才会转化为被魅惑者。被魅惑者对魅惑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行为,有感性的和条件反射性的,也有理性考虑的和利益关涉的,反应行动指向魅惑者。魅惑者的策略是魅惑尽可能多的人并维持关系,被魅惑者的策略是找到最适合的有持续吸引力的魅惑者,尽管策略不同,目的总是一样的,就是关系稳定和持久。在维持关系链的代价中,魅惑者付出了符号和资源,被魅惑者付出了能量和资本,不对等的成本付出,就需要行动去抹平,魅惑与凝视就是抹平这样不对等的行动。
凝视是被魅惑者对魅惑者的持久化注视,是被魅惑者一种特殊的反应行动,是一种群体的沉默的表达。凝视是对魅惑的反应和反馈,蕴含的是同类群体共同的未能表达或无法言说的喜好、倾向、意图等。凝视不仅对凝视的客体形成一种群体压力,还将客体物化以便潜移默化中使其达至理想状态。关系中被动的被魅惑者逐渐成为关系的主导者,因而形成了一种隐含的权力关系,即魅惑者者被赋予更强大的角色和更高的地位,而凝视就是在角色和地位赋予的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权威、拥有了权力、具有了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魅惑和凝视使关系中单向度的支配和服从转变为双向的控制,不仅关系链中的双方不断相互形塑,魅惑和凝视也处于相互形塑之中。从关系链向关系网延伸,魅惑-凝视以不同的社会关系的模式、文化的方式、制度化的形式、意识形态化的样式展现出来。
魅惑者的特性有三种分层:外貌型,通过符合大众审美和意趣的自身生理特性产生魅惑;技艺型,通过专业训练的技术能力产生魅惑;智慧型,通过持有的学识和信息的传播产生魅惑,从外貌到技艺再到智慧的特性,是先赋到自致的,由此获得的身份是逐步复杂的。由特性获得的社会资源和地位,能对冲魅惑-凝视的权力差异,但并不能消除,甚至权力的关系是随着关系链的加深而得到强化的。凝视是一种沉默的权威,无形的共同意志形成压迫,索要的是对自己欲望的服从,热爱、迷恋、虔诚、狂热在此处统合为一,假借的是煌煌道义,必须依照自己的期望塑造角色。
在文化分析中,魅惑者往往是女性,而现实的魅惑者是无特定性别的,被魅惑者也不指向特定性别,然而当女性作为被魅惑者时,同样体现出了女性凝视的特征。女性凝视不是简单的对男性凝视的挪用,而是体现在权力关系的逆向凝视,是地位较低者向地位较高者的凝视,体现出了单景监视的特征,也体现出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特征。
偶像与粉丝
偶像,在成为偶像的那一刻,便不得不成为被凝视的对象,接受的是粉丝的凝视,甚至是全社会的凝视,这是因为其魅惑的实在成为符号而进入公共空间,其角色行为便具有了公共性,利用公共资源以无差别的公众为对象进行社会行动,由此承受着关注者的凝视。偶像是最高层次的外貌型魅惑者,但在特性分层中处于最低端,也就是所谓的靠脸吃饭,但其技艺水平并不高超或是未受到专业团体的认可,由此仅是受到喜爱、迷恋、爱慕等情感,而无法收获尊敬、信奉、遵从等情感,粉丝往往并不认为偶像比自己地位更高,外貌的因素也无法使偶像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这种相对地位的差异使其自身往往处于矛盾中,由此偶像的发展道路显而易见的是维持外貌、熟练技艺、增进智慧。
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是魅惑-凝视的关系,魅惑是以优势的展现来讨好和吸引,凝视是凭借观看去解读意义和重构幻想,主要的方式是不在场的符号互动,这样的互动使相互处于动态的建构过程。传播技术为互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特别是粉丝之间的符号互动,借由偶像提供的文本,进行再解读和重构,使文本本身脱离原有的语境和意义,欲望附加在符号和文本进入了凝视。偶像作为魅惑者,不得不满足粉丝近乎一切的要求,讨好所有观看TA的人,自我控制的技术使自身逐渐丧失了身体的所有。
现实社会的地位差异和魅惑-凝视的权力关系,让粉丝有了不断实现自己欲望的冲动和可能,而粉丝团体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简单的目标,这都使得粉丝能聚集成群,成为了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粉丝们的柔和目光注视着偶像,偶像不得不按照粉丝们的想象扮演角色、做出行动,公众严厉的批判眼神穿透偶像,偶像们必须受到最严厉的规范约束。魅惑-凝视模型的动态过程暗含着权力关系,资源运用、符号互动、传播技术都是塑造模型结构的重要因素。
另外的,模型在团体也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偶像、偶像团体、粉丝、粉丝团体之间,都时刻处于相互建构之中,但主导建构方向的还是粉丝的凝视。粉丝通过凝视建构起具有欲望和爱恋的乌托邦,偶像的魅惑也变得纯粹的符号化,他们的性格被抽离出所有复杂的、艰深的、苦痛的、哀愁的叙事,天真和单纯、可爱和年少都是将其弱化成讨喜的社会地位较低的角色,年轻化的叙事让他们远离所谓的成人世界。所以当偶像脱离偶像的身份他们才能有二次的成长——真正的成长,这似乎是所有魅惑者共通的变化,当魅惑者不再接受被魅惑者的保护,走出被建构的团体,不再愿意去讨好他人的时候,他能看到更深刻的真实。
批评
显而易见地,分析对模型的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引入资源和技术的概念,通过权力关系和符号互动来阐释,呈现了结构的自我建构的动态过程,强调了地位较低的人也对地位高的人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的问题是,全篇是通过虚拟实践得到的主观想法,没有经过实证检验,各要素间关系松散,模型的动态过程仍需要不断完善,多种视角混合使用,逻辑不顺畅、用词不严谨、定义不明晰、模型不简练,尚且无法脱离其他理论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风林鸟
2020.10.18
广东 佛山
修改于
2021.4.5
广东 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