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制礼作乐,礼仪华夏 | 佾舞篇

2023-06-02 17:41 作者:西安外事古乐团  | 我要投稿


《周颂清庙之什图》局部  马和之 南宋


3000多年前,

周公于洛水之滨营建洛邑,

制礼作乐。

在华夏历代古圣先贤的提倡和完善下,

“礼乐”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鲁颂三篇》局部 马和之 南宋


音乐是人类普遍的文化现象,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像中国一样,把乐、舞作为礼仪用作人文教化,作为践行道德的仪轨。古人修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与乐也是居于重要的位置。春秋时期典章制度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會纲纪荡然无存,被称为“礼崩乐坏”。中正典雅,古人的礼与乐,是道德礼仪的规矩,是伦理思想的表达,包含着古人对人与自然的沉思。


西安外事鼓乐团的《朝乐》表演


西安外事鼓乐团一直以来坚持着“乐以载道”的宗旨,致力于发掘音乐的熏陶、教化功能,将对“道”的超越境界追求落实于音乐艺术形式中。《大唐雅韵·钟鸣鼓乐》的巡演,便是以“道生之”“德畜之”“物性之”“势成之”四大乐章十余个节目的顺序和逻辑精心设计,在继承“西安鼓乐”核心特质的同时,传承与创新融合,精品与新品交汇,传承和创编出几部经典礼乐。

 

在“制礼作乐,礼仪华夏”系列内容中,以佾舞为开端,后继有朝乐,庆善,上元……带你探索中华礼乐内涵。


 

佾舞篇

“乐者天地之和”——《礼记·乐记》

 


中国-中亚峰会欢迎宴会上的“八佾舞”


5月18日晚,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了中国-中亚峰会的欢迎宴会和文艺演出,其中迎宾舞——“八佾舞”,引发热议。古老而庄重的“佾舞”彰显“礼仪之邦”的气度风范,不仅是来宾,国人也被深深震撼。

 

什么是佾舞

 

又称周礼佾舞,是我国传统的礼仪性质的舞蹈,集诗、礼、乐为一体,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礼仪朝会,宴享国宾,国家军事大典及乡射礼活动等。

 

“佾”指行列,依据规定,以不同的表演的阵容行列人数表示阶级高低,天子八佾,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中国-中亚峰会欢迎宴会上的“八佾舞”


佾舞发展

 

最初的佾舞是祈福舞,到西周成为国家规制,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夫子看到鲁国季氏僭越而享八佾舞,愤而说出“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汉代尊儒后,佾舞作为国家专属传承的官方行为,用于呈献给尊贵国宾,是最高国礼,也是公祭天地、社稷、先圣先师的重要礼仪。向外,佾舞由周朝时传到韩国,唐代跨海到日本,奠定华夏“礼仪之邦”之美誉。

《雍正祭先农坛图》局部
雍正祭先农坛图 - 佾舞队列
雍正祭先农坛图 - 佾舞队列


习仪佾舞者称为“佾生,佾舞即是佾生手持籥(yuè)翟(dí)、干戚道具起舞,佾舞包括文舞和武舞,文舞又名翟籥舞,武舞又名干戚舞。

 

佾舞分为“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统称三献礼,每一献礼由三十二个舞姿构成一个乐章,三献礼咏唱三章四言八句歌词,配合九十六个舞姿。舞蹈时,佾生左手横拿籥(yue)在内、右手直拿翟(di)在外,在整个舞蹈中,籥和翟的持握舞动,要保持端正,象征正直的君子形象。

 

佾舞者为佾生


佾舞哲思

 

佾舞所使用的道具中,翟代表天,籥代表地,佾舞的表演,即是人与天、地的沟通,象征着“天地人”三才。翟、籥的舞蹈动作,呈现阴阳和谐、天地秩序,以表达对先师、天地好生之道的崇敬与赞颂;歌颂神明、感恩天地,提升人格素养;感受儒家思想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手持翟籥的佾生


小结

 

佾舞以最纯正的中华传统典雅之舞,形成诗、礼、乐、舞一体的高度艺术化的智慧,构筑历代“建国君民,教学为生”的国学内涵。通过佾舞礼乐教化百姓,可以使人修身养性、谦和有礼,而有道有德者对国家伦理教育有着特殊意义,这是古代先贤制礼的本意。


制礼作乐,礼仪华夏 | 佾舞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