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翻译】立原道造《致萱草》(萱草に寄す)SONATINE No.1

作者介绍

立原道造(1914-1939),诗人。大正3年7月30日出生于东京。起初,他在前田夕暮【1】创办的《诗歌》中发表自由律短歌,在受到三好达治【2】所作的四行诗的启发下转向诗歌创作,并师从堀辰雄【3】与室生犀星【4】,在融合津村信夫【5】、丸山薫【6】、里尔克【7】、《新古今和歌集》等诗歌风格的同时,以细腻的语言构建了极具韵律性的独特诗歌格式(十四行诗)。1934年,逗留于信州,以此处风景作为背景创作了大量诗歌,在《四季》、《Cogito》等杂志上发表作品。1937年(昭和12)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科,同年夏冬出版诗集《寄萱草》。从1938年3月开始,立原愈发感到疲劳和闷压感,睡眠愈发频繁并且常常感到阴热,后被诊断为胸膜炎。12月,他到达长崎并大量咳血,次年3月29日去世,享年25岁。死后,其诗集《立原道造全集》四次出版,并获第一届中原中也奖。




SONATINE No.1
致原初之物
小小的异变 降于这只身片影
灰尘纷扬 落于这村庄 珠贯贝联
灰尘宛如悲伤的追忆 回声嘹亮
或于树梢 或于房檐 飘飘落下
那夜 月光明朗 我孑然一人
窗边独凭默然低吟(窗外望见山峦几许)
房间的每个角落 宛如峡谷 熠熠生辉
洋溢着不曾间断的笑声
——说道洞察人心这事啊……所谓人心啊……
那人扑蛾的手势 莫非
是想将飞蛾擒住吗 多么令人诧异啊
究竟是从哪天起山巅升起了灰烟呢
火之山的物语和……多少夜晚的低吟 与幻梦一起
为我编织这伊丽莎白物语之夜
致另外某夜
我们久久伫立在 迷雾之中
雾气在山间倾倒出粼粼水光 映着月影
如飞镖般掠过 将我们笼罩
有如灰色的帷帐
我们或将分别 而不知不觉
或将相遇 而不为人所知
或将彼此忘记 而仿若游云
一如那潺潺流水
那是条银色之路 我们将沿它远去
直到孑然一人......(还记得既是孤身一人
为何仍独自等待黄昏吗?)
我们恐怕已不会重逢 旧日的印象
映在月镜中的那个夜晚
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追忆
致残阳傍晚
即便是那司空见惯的巨大、巨大的循环
也不曾有人注意过它
天空亦然 云朵亦然 照映云天的花亦然
早已不能触动人心
即使沉浸在淡淡的夕暮色之中
我也已无法感受其中的美好
鸟儿喧嚣嘈杂的一天
也只留下梦幻的物语和歌声
信步而来的路上
我们在路旁 无所事事
只是久久伫立
我们的梦想到底会辗转至何处啊
悄无声息 却又充满希望
正如那一天 那个美好的宁静般么?
致别离之昼
青色枝条 随风摇曳
青树果实 轻扭摘取
某夜 夜色因白昼而澄澈明晰
我最终归宿的故乡 究竟在何方
所有的一切 都因沉醉其中而变得亲切
比起回忆更加淡然 一派毋庸置疑的平静
单调的 浮云和风相互纠缠
回响着我昨日的歌声
将柔弱的心 掷向长空吧!
像是扔掉吃剩的青色果核(种子)一样
摇曳 不断摇曳
某夜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显得温柔
轻摇嘴唇 心已不再愤怒狂涛
致过后回忆
梦常常将我带回 那山麓间的寂静村庄
风吹过毛蓼草
草地云雀不住高歌
我在寂静无声的午后穿过林间小路
明媚的阳光高挂晴空 火山昏睡沉沉
——然后我
开始讲述所看到的事物:岛屿 波浪 海角 日光和月光
即便知道无人在听 却仍说个不停
梦想啊 自方才伊始 不再前行
林林总总 即便想忘记
但即便是忘却本身 也早已被我忘记
梦想啊 将在冬天的回忆中冻结吧
然后 它会打开门 在一片寂寥之中
穿过星星点缀之路远去吧!


【1】前田夕暮(1883 - 1951),歌人。著有歌集《收获》。
【2】三好达治(1900 - 1964),诗人、译者,文学评论家。多运用白描手法和四行诗的形式,描绘乡间的自然景物。
【3】堀辰雄(1904 - 1953),著名新心理主义作家。代表作《起风了》。
【4】室生犀星(1889 - 1962),著名诗人、小说家。代表作《甜蜜之哀》、《杏子》等。
【5】津村信夫(1909 - 1944),诗人。作品取材于身边事物,表达质朴的生活志向。
【6】丸山熏(1899 - 1974),诗人,多写叙事诗。著有《万象诗集》、《花芯》。
【7】里尔克(1875 - 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代表作《秋日》.

题外:各位有条件可以去立原道造纪念馆看看!本文图片均来自館報30号 (tachihara.j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