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这7位文豪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只留下唯一一副!
他们是文学巨匠,创作的诗词和文章流传至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 ...
但很遗憾,目前世上只能找到他们唯一的一副书法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哪些大文豪只留下了
唯一的传世书法作品,
看看这些弥足珍贵的书法作品背后又有哪些传奇故事~
排序按历史时间从远到近
01
曹操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代表作品:《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
衮雪
衮雪”——褒谷摩崖石刻十三品之第一品,书体为汉隶大字。刻石原在褒斜栈道南端重要的隘口——褒谷口,褒水中巨大的皛石上,摩崖石刻整体呈长方形,宽148厘米,高67厘米,字径35~46厘米。

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传为曹操唯一书法为“衮雪”二字,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次来到汉中,相传曾登临褒谷故地,一览大好河山。见石门外幽谷深滩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银涛做窝,犹如白雪翻滚时,豪情难仰挥毫即书隶体“衮雪”二字于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飘逸俊挺的字迹,不仅表现了褒谷博大的气势,更显示了魏武帝宏阔的气魄与壮志。

此石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后人因慕其名,又在“衮雪”二字左侧追镌“魏王”两个小字已示区别。“衮”字一撇一捺颇有动态之感,“雪”字则有静态质感。
02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作品共计900余首。
上阳台帖

作为李白的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帖》引首为乾隆楷书题写的“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瘦金书题写的“唐李太白上阳台”。不仅如此,纸面上还有宋徽宗、欧阳玄、危素、乾隆等人的题跋和观款,价值不可估量。
上阳台帖更多详情内容可以观看往期文章《李白唯一书法真迹欣赏,25个字的价值,就是461套北京四合院!》
03
杜牧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代表作品:《阿房宫赋》、《赤壁》、《江南春》、《泊秦淮》、《清明》等。作品共计486题524首。
张好好诗

杜牧诗书《张好好诗并序》,行书,纸本,墨迹,纵28.2厘米,横162厘米,麻纸四接,四十八行,每行八字不等,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首诗,不但是杜牧的传世之作,而且是其存世至今的唯一墨迹——《张好好诗并序》。全诗为五言叙事诗,前有序文。诗中的主人公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诗,就是为她而作。
从书风上来讲,杜牧的这篇行书书法东晋王羲之的影子。在那个崇尚二王笔法的唐朝,谁又能完全摆脱二王的影响呢,只不过是吸收接纳程度的多少而已。从这篇行书《张好好诗并序》来看,杜牧书法在吸纳王羲之的同时,也加入了类似颜真卿的粗厚雄壮,使整件作品看起来,遒美飘逸而又雄浑粗犷。董其昌曾这么评价杜牧书法:“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言语之中,可以看出,虽然杜牧传世书法作品不多,却有一流的书法水平,享有极高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