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题专题系列第三弹:这篇文章带你彻底搞定概括归纳题

2020-12-19 10:20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哈喽各位淀粉大家好鸭!今天是咱们的大题干货,小编给大家带来概括归纳题,概括能力可不光在大题中有所体现,整张历史卷子都需要大家有这个技能,快拿起纸笔,一起来学习吧

小编依旧为好学的你准备pdf,领取方式在文章结尾处哦,下面咱们进入正题——

  • 今日内容
    STEP1定义

  • STEP2试题表现形式

  • STEP3解法与技巧

  • STEP4真题及解题示范

  • STEP5能力培养

  • STEP6真题演练

一·定义

概括,是指对信息、事物、现象或知识进行一种本质上的简化和提炼。

概括类试题指提炼出所给定历史文献、图表、漫画等史料中的背景、措施、意义、特点等,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描述、总结,如概括背景、措施、意义、特点等。


二·试题表现形式

概括特点;

概括趋势;

概括成就;

概括变化;

概括影响/意义;

概括表现;

概括原因;

概括共同精神;

概括阶段特征;


三·解法与技巧

1、读分值---根据分值确定答几点

如4分答2点;6分答3点;7分答3点;8分答4点;9分答3点;10分答5点;12分答6点。

2、读问题---找出问题的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A、找状语确定答案的来源。如“根据材料”,答案在材料中(概括材料,抄关键词);如“根据所学知识”,答案在教材中(概括教材,书写准确简洁);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答案一定在材料和教材中(概括材料和教材);如“综合上述材料”,答案在材料的题引中、在材料间递进或并列的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答案,抽象出认识和结论即可。信定哥上一本

B、找谓语确定答案的思路。如“概括”,即运用全面、准确、客观、简洁的语言描述历史现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史料的概括能力。

C、找定语确定答案的时空。如“明清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诸如此类的时间定语,就确定了答题的时空角度。

D、找宾语确定答案的类型。如“原因、条件、措施、意义、作用、特点”等,就可确定答案的类型即背景类、过程类、影响类、比较类等。

3、读出处确定答题的时空主题。

如“据×××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据×××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4、读材料确定答题的段落层次。

运用分值划分段落层次,如“6分划3个层次、8分划4个层次”等,阅读材料要语文化、层次化,注意标点符号,如“。”“;”“……”是一个层,是一个答分点;求主题句即题引,找关键词即句子里的主、谓、宾,尤其是名词,也就是概括出答题的关键词。

5、写答案确定答题的规范整洁。

卷面书写要做到:精准化、要点化 (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整洁化、层次化。


四.做概括题的关键

1、注意对材料分层和划分角度,注意句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2、划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提炼概括。

3、找共性,不是每个句子都要概括,而是同一类概括成一句。

4、表述要做到不抄原文、不简单翻译;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达。


4·真题及解题示范

1、概括变化类:

41、(2018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关注我们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历史如何考高分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6分)

【解析】

①读分值:6分确定答3点;为了保障所写的答案关键词与高考标准答案相靠近,学生可以多答2点,可以回答5点。

②读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变化。”

答案来自材料和所学知识,考查概括能力,时间定语为宋代到明清,题目类型为概括变化类试题。变化是一个历史事物的动态过程,即宋代乡约制度发展到明清有什么变化,即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是属于比较题的一类。

③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3点变化,方法是先找出材料划线部分的关键词,如宋代:道德教化、民间组织。明清:宣讲“圣谕”、地方官吏、乡约组织、每月召集。

【答案】变化:6分(提取材料中关键词) 

 由宋代道德教化到明清宣读圣谕;由宋代民间宣讲到明清官吏宣讲;由宋代民信定哥间组织到明清乡约组织;由宋代不定时宣讲明清定时宣讲。(写出3点即可)

2、概括特点、作用类:

41、(2018全国2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上一本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解析】

①读分值:概括特点6分确定答3点;概括作用6分确定答3点。为了保障所写的答案关键词与高考标准答案相近,学生可以分别多答1--2点。

②读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特点和作用。”

答案来自材料和所学知识,考查概括能力,定语为“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题目类型为概括特点、作用类试题。特点是指某一历史事物呈现的显著特征,此题重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大豆种植和利用的特点;作用是指某一历史事物的影响、意义。

③读材料:阅读材料充分提取大豆种植、利用的特点,至少概括3点;同时提取材料中种植利用大豆的作用,至少概括3点。方法是把材料中关键词句转化为所学的历史语言。

【答案】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6分(写出3点即可、材料中关键词句转化为历史语言)

1、“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 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

2、“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

→ 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政府推动;

3、“《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

→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4、“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

→ 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答案】种植利用大豆的作用:6分(写出3点即可、材料中关键词句转化为历史语言)更多干货在:历史如何考高分

1、“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有利于保障食物来源)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

2、大豆对于改信定哥上一本良土壤的作用

→(有利于改良土壤)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3、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

→(有利于救灾、务种)备荒物资;

4、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有利于改善食物结构)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


五·概括能力培养

1.养成先整体再局部的思维习惯

2.从教科书当中学习和体会概括

(单元、课题、子目、段落、图文等,都体现概括)

3.动手整理知识,提升提炼能力

小编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例子,大家可以跟着一起来

概括从具体现象到抽象概念,有些内容材料中会提示给大家抽象概念,但也存在需要自己概括的部分,我们在试卷上进行圈画,找到共性,提取上位概念


六·真题演练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啦,不知道你有没有收货呢?概括题可以说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啊,还没掌握的淀粉宝宝可要抓紧时间了。不过不要担心小编给大家准备了201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所有高考历史试题附赠解析哦!想要的淀粉可以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概括归纳题就可以获取啦!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大题专题系列第三弹:这篇文章带你彻底搞定概括归纳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