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的日本天皇为什么会穷到连小鱼都吃不起的程度?
日本孝明天皇(明治天皇之父)有一天吃到了一条小鱼,立刻觉得这是“人间美味”,命令把吃剩下的鱼骨头收起来,留到下一顿做汤泡饭吃。说起来日本是个岛国,就算是平民隔三差五也能吃到小鱼,更不要说社会上层了。那么天皇为什么会穷到连小鱼都吃不起的程度呢?

建久三年(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天皇朝廷从实际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上跌落。不过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当时还控制了少量领地,虽然财力不足以与幕府抗衡,但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到了战国时代,天皇朝廷的领地基本都在战乱中被武士大名抢占了。

战国时代的天皇朝廷一度是穷困潦倒,甚至要靠后妃宫女卖淫来糊口。永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天皇朝廷的穷日子才算过到了头。但织田信长并没有归还天皇朝廷被抢占的领地,而是将天皇朝廷的经费纳入武士政权的财政,这一做法也被丰臣和德川继承。

江户幕府每年要给天皇朝廷大约十万石(后来增加到二十万石)的经费,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名的年收入。但问题是这二十万石的经费不是给天皇一个人的,而是给整个朝廷的。根据史料记载,朝廷(公家)包括几百个大小家族,成千上万的人都要靠这二十万石经费养活。

在江户幕府发给朝廷的二十万石经费中,天皇能分到十分之一就算烧高香了,实际收入可能还比不上没有领地的御家人武士。更要命的是,一般的武士可以省吃俭用,天皇却必须花钱摆谱。正因如此,天皇每年的支出远大于收入,而幕府还切断了天皇的不少创收途径。

到了江户幕府中后期,连幕府的中央财政都入不敷出,就更不要说天皇朝廷了。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日本天皇只能在能省钱的地方想尽办法省钱,比如吃饭的时候尽可能地吃得简单,这便出现了孝明天皇穷到连小鱼都吃不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