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二十三)---全武大意
光化三年(900)九月,王坛兵败,掉头前往宣州(今安徽宣城)投奔杨行密。钱王亲自到达婺州,安定民心,任命浙西营田副使沈夏权婺州刺史,这里的权就是暂代的意思,就是沈夏成为了金华的代市长。引发这场动荡的另一个罪魁祸首东阳镇将王永伏法。王永其实死的也不冤,他修筑东阳城的时候乘机也修建舞榭歌台,并且听信一些狂妄的术士的建议,窥视婺州郡城,阴谋夺取刺史职位。为一己之私欲而陷黎民于水火,实属丧心病狂。
也是在九月,钱王处理完了婺州之事后向西而行,来到衢州。陈岌望风而降,也算是识时务。钱王解除了他的实权,改任命他为浙东安抚副使,顾全武被留下来暂且处理衢州大小事务。
转过年来,天复元年(901)正月初一,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响应宰相崔胤的号召,和孙承诲、董从实在崔胤撕下衣襟来书写盟约,如同当年汉献帝的衣带诏一般。他们在安福门伏击了准备上朝的刘季述、王仲先等人,破门锁救出唐昭宗,登上丹凤楼复位。
二月,钱王再次回到故乡临安衣锦营,用锦缎包裹了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同时大摆酒宴与家乡父老同乐,这时的衣锦营当真是名副其实了。五月,复位的昭宗皇帝敕封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镜山为衣锦山,大官山为功臣山(石镜山在今浙江临安区城南,功臣山也在浙江临安锦城镇,明代的唐子吕也留下过“功臣山峻势凌空,春半登临日正融。万瓦人烟归眼底,千峰锦绣入胸中。”这样的诗句,可见应当是可以眺望临安城中之景的。)

然而太平的时光很快又被淮南的铁蹄踏破,有人密报杨行密说是钱王已经被盗贼所杀,杭州乱作一团,劝杨郡王乘此良机一举吞并两浙。杨郡王自然不会坐失良机,命令淮南名将李神福领军寇边,直取杭州城。顾全武再次临危受命,连绵八个大寨守住隘口抵御淮南军。
李神福眼见久攻不克,也明白了钱王还健在,两浙地界没有发生变乱,于是就有了退兵回去的想法。不过他心生一计,先安排审问两浙军的俘虏,然后假装忘记他们还在自己帐中,就直接和众将议事。大声宣布自己准备连夜撤军的消息。同时暗地里放松了对俘虏们的看管,有意放任他们逃回去。
顾全武一直以来未有败绩,非常轻视李神福,认为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在得到假情报后,也没有思考太多,点起兵马就准备追击。李神福还怕顾全武不上当,先派出自己的老弱士卒先行,自己带领精锐殿后,秘密派出行营都尉吕师造伏兵青山下。(青山就是今浙江临安东二十里青山镇)果然顾将军轻师冒进,一到青山就伏兵四出,而李神福则率领精锐转身杀一个回马枪。顾全武猝不及防,两浙军登时阵脚大乱。
顾将军左冲右突想要稳住阵脚,约束部下,但是月黑风高消息不畅,另外山道狭窄,又是遭遇伏击,军心已乱,就是白起孙武再世应该也难以反败为胜。两浙军大败,被斩首五千余人,顾全武也成了阶下囚。钱王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失声道:“折损我一员大将!”
李神福已然重创两浙军,于是挟青山大捷之威,再次围困衣锦城。被天子赐名尚不足一年,就有见兵戎,有点福不双至的意思。两浙军内部人心惶惶,将领秦昶率领自己部下三千人投降淮南,对于钱王来说情况真是雪上加霜。
那么接下来失去了得力干将顾全武的钱王要怎样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呢?请看下期---加衔越王。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五)(卷七十七)(卷八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八)
《吴越备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