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一牛杂馆老板爱做公益 22岁乖乖女研究生毕业一回到家就端盘上菜

第一次接触付耀春是几个月前,在上饶城区的步行街原新华书店对面的一栋老房子里,他去看望一位老干部的家属。送鲜花送红包,送特制的纪念品,拍了的一通照片,加了微信,以后回来写了一篇文字,就这样算是和付耀春认识了。

开始的时候,看付耀春那架势和说话的水平,以为是一个有关部门的官方人士。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调的轻重缓急,确实是很老道。除此以外感觉他,做事比较急。有人说,三分钟看透一个人,那是忽悠。有的人跟他接触了几年,也未必了解。

两天前,付耀春又在群里招募志愿者慰问抗战老战士志愿者。他写道“端午佳节即将到来,这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日子,更是一年一度向老兵致敬的日子。为了让老兵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上饶守望公益关爱抗战老兵团队6月17日带着中华救助关爱抗战老兵基金会和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为老兵送来的3500元现金和大礼包,分别前往滨冮一号看望105岁老兵常舒诰,老地委党校的赵守信,沙溪余宏诗的遗霜,灵湲镇老兵杨新义爷爷,广信区县中旁的汪虎,铅山永平镇铜矿董玉明,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
看来这么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当然要去尽自己的一份力。当天上午,看了两位老人之后,时间就已经接近12点。小编和志愿者、调解员袁巧云,已经失业的志愿者方秋平、86岁的原市人民医院退休的徐凤珍等志愿者,水到渠成的来到了付耀春的餐馆。聊天中得知付耀春是,上饶曾经是郊区郭门村人,心理距离一下子就拉近,感觉到到了朋友家。当年,小编有个带传奇色彩的远亲就住这地方,还有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土狗”。

付耀春一回到餐馆就还原老板身份,脱离了我们的阵营,前前后后忙开了,开空调,安插插电风扇,端凳子。约莫过了20多分钟,餐厅就坐满了人。就在大家聊的开心的时候,一个皮肤白白净净,个子高挑,带着眼镜的女孩文绉绉地把热气腾腾的牛杂端了上来。

付耀春见女孩端上个菜,就开始介绍,“这是我女儿,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今年毕业了,下半年读博士。”女孩听父亲介绍她的身份,对大家笑了笑,彬彬有礼地后撤了。懂事的女儿应该第一时间为父母分担家务,这就是乖巧,也是父母的欣慰。

付耀春的妻子特意给女儿烧里一只土鸡。
付耀春的"老三牛杂馆”。由于食材新鲜,服务到位,每天的生意都非常好,特别是牛鞭是菜馆的一绝,这道菜要提前预约。

"老三牛杂馆”主打的就是“牛鞭汤”。在很多不喜欢荤腥的朋友眼中,像食物总是会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腥臭味”,别说是吃下去了,就连闻到了那股味道都让人完全没有了食欲。可是付耀春的牛杂店却不同,选用的都是新鲜食材,经过仔细的处理之后将所有的异味都完全祛除,同时煮牛杂的酱汁也是经过精心的调配,靠着各种香料让这个牛杂一点都吃不出来腥味。

入口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吃到牛肉本身的那股肉香味,而且这些牛杂在长时间的炖煮之后已经是彻底的吸饱了汤汁,一口咬下去的时候,浓郁的汤汁混合着一点肉汁在口腔中迸发开来,再带上牛杂本身含有的动物脂肪,那种满足感可真是让人难以忘却。

付耀春抓住空隙时间又坐到位置上,给我们聊天。他边吃饭边说:“我做志愿者这么多年,觉得对不起她,老婆付出了很多,我出去了事情就要她来做,所以我也尽量去分担。我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到菜场去买菜,回来以后该打理的打理,该烧炖的烧炖。”据介绍,原来店里曾经请过几个帮工到菜馆来做事,一旦学成之后,这些帮工翅膀硬了,就远走高飞,另立门户。想想也就算了,让老婆上灶,“老婆也很辛苦。”

说实话,"老三牛杂馆”菜的量其实超级足,因为物美价廉,老板也非常讲良心,来这里吃饭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加上就在东湖古玩市场的大门边上,生意一直是红红火火。

给人家一盏灯也照亮自己,这就是人生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