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一次面试
之所以用“纪”这个字,是因为他觉得这一次的面试足以成为人生中一件不大却深刻的事。
失业一年,闲居于室,啃老,不恋爱不结婚,低欲望,基本不社交,可能这些就是目前生活给他打上的标签,挺准确的!
他确实失业很久了,住在家里,缓慢地消耗着上一份工作攒下的一点存款,也没什么朋友可联系,就是联系了又能说些什么呢?好的说有多好,差的乱言搪塞,忙的谈不几句,闲的倒是很少。至于恋爱和结婚,也不在他的考虑之内,既力所不及,何必劳心伤神。他的心态很好,对于当前失业的难堪状态似乎不太忧心,难堪是存在于别人嘴里的,他不怎么交际,便不那么难堪了。但若是以上述所说就判断他是个懒惰自私、毫无上进心而吃白食的人,应该或多或少是冤枉了他。至少,他是真的希望得到一份工作的,作为一名社会人而工作起来,也清楚工作会让生活变得充实,努力后的休息总是更安心且舒适。不过他同样担忧害怕着,工作成了生活,生活只有工作,二者并不对立,只是难以兼得,通常还是工作占极大地位的,生活倒要从时间的缝隙里去抠、从海绵里挤,充实得麻木,休息得机械。
不知道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是不想面对工作的现实,他从不海投简历,每天只向一家公司投出一份简历,绝大多数石沉大海般没有声息。像个放风筝的懒汉,小小的风筝、细细的线,带着理想、拖着现实。他喜欢给自己回复的公司,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行还是不行,一句话说明白就好。以沉默作拒绝,就好像他是个乞丐,将碗颤颤巍巍地伸了出去,只是人家径直从旁走过,连眼神都未作停留,可能这就是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企业管理的高效率的表现吧!不过,他还是接到了一个面试的邀约,线上进行笔试,再之后是线上一面,最后才是线下终面。能有个机会,他还是挺激动的,想着尽力争取一下。
面试开始,是线上笔试,点击链接开始答卷,不过是五十人一起!他看着几十个名字在屏幕上闪动,几十个头像方块组成的网格使他想到了筛子。笔试并不难,答完后他就点击了第二个链接,那是应聘登记表,HR特别叮嘱要填写的。刚刚毕业时的他,参加面试时一板一眼地如实填好了。现在的他,因为常常收到垃圾短信与骚扰电话而不愿去过分详细地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何况这才是笔试,他们这些“沙子”还不一定过得去,又何必收集如此详尽的信息?登记表上除了个人信息外,还会“照例”地写些自我评价啦、个人优劣啦、兴趣爱好之类的,对于这些东西,他只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填写之人可能照实直说,也可能略作美化,但公司应该也不尽信吧,与其说那是登记表,不如说那是张盖住脸的厚纱!最后依然是:通过的人会有电话通知,明天XX时前未接到电话的人默认没有通过。他感到一丝紧张,刚才是不是答得太快了,是不是应该再检查一遍,因为只有通过的人才有电话通知,想必一定是通过的人少而未通过的人多,这才只给通过的人打电话。想到这里,那丝紧张反倒消失了,他整个人又多了几分释然。
当天傍晚,他接到了电话,通知他通过了笔试并约好了明天的面试。他想,这公司人事部门的效率还是挺高的,当天就电话通知了,而且面试就安排在明天!第二天,面试,依旧是线上,不过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早上,他照常慢吞吞地洗漱,吃了早饭,还看了会书,依然穿着在家里穿的T恤。提前十分钟,他进入线上“面试间”,总共有五个人,五个头像,其中一个的头像就是那公司的标志,显然是HR了。时间到,HR的声音响起,她的声音比昨天笔试中的那位多了几分沉淀,没有了“啊”“嗯”“呃”之类的语气停顿。HR让他们打开摄像头,不过她自己倒没开。另外三位面试的人显了真容,他看得明白,那两个女生还没毕业,因为她们的背后分别是挂着衣架的敞开的阳台和宿舍里的木板床。至于那个男生,要等他开口,才能从声音上知道也是个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四个人开着摄像头,露着脸;看不见HR长什么样,只有公司图标在静静地盯着他们。如此情景,他觉得HR像是躲在帘后,扫视着他们的一切表情,像被监视一样。
面试也是按着流程来的,内容如同昨天填写的登记表的plus版,她问,他们说。
“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吧。”
果然,除了他,都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那个男生自我介绍时中气挺足,因为其他几人都读的普通一本,那个男生读的是某211大学。
“你们再说下自己都有什么优势吧,还按刚才的顺序说吧。”
他的优势就是有些工作经验,两个女生说的是一些实习经历,那个男生则说自己的成绩优异。特别地,每个人都说了抗压能力强或同一意思的话,他以手遮唇,心内掩盖不住的笑溢到了嘴角。看见这几个学生,他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管应聘什么,“抗压能力强”一句如同公式一般广为使用,当然,还有别的公式,细致认真、学习能力强、性格和善、善于沟通等等。
问:“你们对这个岗位有什么看法,认为需要什么能力?”
答:套用公式!
问:“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答:兴趣爱好!
问:“对公司有什么期待或要求?”
答:平台很好!
问:……
答:……
问:“对加班有什么看法。”
答:可以接受!
听到这个问题,他莫名地松了口气。想模棱两可地回答,但设问看似开放,实则只有一种正确答案。他略作了些曲折婉转的接受之意,那个男生毫无迟疑,女生们则力证自己可以接受加班的安排。
问一个一个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回答着一个一个的问题,他觉得面试的四个人不再是沙子了,而是卵石,被人用手扒拉着、旋转着、翻倒着,测量大小,抚过形状各异的外形,或圆润,或尖峭,从中挑出合适的。
最后一问:“关于公司,大家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一个女生,低声地说:“就是,嗯,就是公司加班会有加班费之类的吗?”
稍顿,答:“这个,嗯,就是公司会有一个补贴,但具体的要等终面,谈薪资的时候会详说。”模棱两可的回答。
他是没什么想问的,因为只有终面后,公司判定你是符合需要的材料,才会告诉你想知道的答案。暗自叹气,这不过是空耗时间而已!
最后依然是:通过的人会有电话通知,明天XX时前未接到电话的人默认没有通过。
当晚,他没有接到电话。自然,第二天也没有接到电话。
当晚,他做了一个梦:过了筛的沙,圆润的卵石,和着细密的水泥粉末,在搅拌机里翻腾、旋转,沙石敲打着铁壁,电机依旧转动。时候到了,混凝土沿着长长的管道,作着长长的形状,送到了夹板钢筋之间,又作了扁平宽阔的形状。不几日,楼厦明净光滑的墙面坚固而美观,只不过,楼下的人径直走过,连眼神都未曾停留!

本作遵守《非AI创作宣言》,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挪用。
起笔于2023年4月15日,落笔于同日,校稿于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