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动力的先驱!德军Me163“彗星”战机,德意志最后的疯狂!
在晴朗的夜空,偶尔会有一颗流星滑落。虽然人们给它赋予了许多积极的含义,但流星总是转瞬即逝。在二战期间,有两款装备的代号都是“彗星”。一款是皇家陆军的“彗星”巡洋坦克,另一款就是德意志空军的Me163“彗星”战斗机。它们都如同流星一样,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自己短暂的痕迹。相比之下,Me163“彗星”战机绽放出的短暂光芒,更让人印象深刻。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斗机。
火箭发动机在二战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它虽然可以提供短时间的强大推力,但发动机工作的时间太短,当时的许多人都认为火箭动力在战斗机领域无法应用,只能用来发射火箭弹。但德军设计师就是不信邪,在滑翔机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德军研制出了一种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的战机,研发代号为DFS-194,此时还是二战前夕。

到了1940年,德军在西欧战场上一路平推,德意志设计师也继续着他们火箭动力战机的构想。在测试当中,DFS-194表现非常出色,它最终得到了Me163的服役代号,德军都亲切地称呼它为“彗星”。

1944年,“彗星”终于成为德军飞行员的战斗机,从外观上看,它小巧可人,机头的小螺旋桨有点滑稽,整个机体就像是一个被啃过的苹果核。德军飞行员一开始对Me163战机充满好奇,但几场试飞下来,大部分飞行员都对Me163避而远之,开着它上天,闹不好是要丢命的。首先,Me163战机的飞行员必须带好氧气瓶,因为它的火箭动力采用的燃料是过氧化氢和甲醇,在飞行过程中机舱内弥漫的都是剧毒气体,一不小心小命就玩完了。虽然它就跟“彗星”一样快,但问题在于并不持久,飞行员驾驶它就像开着火箭一样,Me163甚至连起落架都没有,降落的时候只能迎风滑翔,寻找一片较为平坦的地面降落,每一次降落都是生与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