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羞耻感的一点话语

2022-12-19 02:47 作者:我决定不用默认昵称了  | 我要投稿
{"ops":[{"insert":"我小时候看到人生格言之类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有的格言说话不太客气,我不喜欢。要是说我现在为什么反感那些东西,那是老师和语文题的文本拿那些东西作为批判别人的工具之后。小学语文让背那些格言,也加剧了我对它们的反感,不过这是次要原因。\n\n自由就是莫大的负担,哪怕最负责和自律的人也要赶紧丢掉才是,这样才不会被身边的人和网上发文的陌生人批判羞辱到不是?\n\n不喜欢励志文章,因为文章写得往往不客气,不用建议的语言,动不动就“人应该”“做人要”。而且不怎么问读者的梦想是啥,上来就要别人努力坚持追求他们的梦想无论最终是否实现,这是个挺奇怪的事,也多少暗示着这种文章的消费品性质。你冲着各种各样随机的读者,就要去做人家的人生导师,写出来的当然是一种消费品。现在一些人们也似乎终于把这种文章当成一种消费品了,人要是想找人“看着”自己努力或者批评自己就去看这种文章,不想就不看。我倒是从来没信过这些文章,因为我还没到要找随机的人做自己人生导师的地步,小学时也没有,那时我只信老师的。我懒,我招谁惹谁了,你一个陌生人就要发文批判?这种流行的文章,也就是那些老师批判学生的话语,还是那些管理者批判下手的话语,也是人们批判他们自己的话语。我还是宁可它们只以这三者中的最后一种形态出现,别的未免太恶心了些,原因见我烦这种文章的理由。但,如果是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却用“人应该”“做人要”这样的话语,也太自大了些。\n\n为什么这些话语能让我感到羞耻和生气呢?有三条。第一条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在听到可能是批判我的话语之后会先认同这句话,然后想这话有没有什么问题。本来我应该先不知可否的,但是我小时候的思维方式是先认同,所以在从认同到想出这话有什么问题的时间档口我就会生气。这大概就是某些人说的“在意才会生气”的道理。第二条是我觉得他虽然只是说话,但万一这话影响了管事的人的观点并且被管事的人付诸实践,就不只是话语了。第三条是看到这些话语,就想起当初看到类似话语的时候跟人诉苦他们不支持我,所以生气。我没想到同一个社会里类似环境长大的同一个年龄的人,想法竟会如此不同。\n\n话说,你们敢不敢跟比你们强的人交朋友?我不太敢,因为害怕对方会批判自己。不过,如果对方不会批判我,那我就无所谓了。不如人家就不如人家了。我可以跟比我强的朋友说,“你比我强,比我勤奋,比我深刻,比我见识广。我懒还胆小,整天就在意自己那点破事”。我知道对方不会趁机教我做人的道理,顶多只是怕我自卑随便说两句我要如何“提升自我”之类的话,所以我才给了对方听我讲我不如他的资格。不想着做我人生导师的人,反倒才能在我心里有位置。不如就不如,我要怎么做,还是我的事,别人管不着。\n"}]}

关于羞耻感的一点话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