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SUYANG | 写意只是日常生活的某一种凝练

「拍广告就像画画写文章,都是一种表达,关键是我要喜欢自己的表达。」

广告导演,多年时装媒体工作经验,从业以来为众多美妆护肤、生活方式及快消类品牌客户拍摄商业广告作品。
她觉得自己是自由生长的导演,一直想在影像里构建一个天真、澄净、意味悠长的世界。
对她来说,广告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游戏。从理解品牌,到理解创意,到经由镜头表达给观众,好的诠释,在于创意的洞察,导演的观察。从光影,到情绪,她希望作为导演可以站在作品的背后,让观众在几分钟内能够像闻香一样,清晰感受到品牌的某一种调性,记住某一款味道。

在本次专访中,SUYANG导演将结合作品聊一聊:
护肤品类型的广告,如何把产品理念与影像画面有机结合?
生活方式类型的广告,如何在有限拍摄时间内,让艺人快速进入情境?
情绪氛围类型的广告,如何把抽象的感觉传递出来?
……

一、护肤品类广告:产品功能与叙事内容如何衔接?

( SUYANG导演作品《阿云嘎 x 悦木之源》)
问:能否分享一下,这部广告的导演创意构思?
SUYANG:我想每一部广告的创意都与一些特定的时机、缘由有关。去年夏天,漫长的疫情让所有人都想去自然里走一走,好像宅家待了几个月会让人重新发现一棵树,一片叶子的可爱之处。这就是这部片子创意的timing。
“带着无畏的心走到自然里,去找寻皮肤强韧的答案” 类似方向的命题也许很多导演都遇到过,但成片出来的风格、聚焦的重点以及让观众记住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从创意到导演,到执行完成的过程中,在无数个细节上做了不同的选择,血肉不同,面孔就长得不一样了。
这个一方面与产品直接相关。因为护肤品涉及到研发、科技、成分、品牌故事等各个层面的特性,有自己的内容逻辑和表达语言,这个是创意的一个根基。
另外也需要做一些研究和学习,比如我需要展现的是自然的广袤宏大,还是作为探索者的无畏?无畏的原因是什么?赤芝喜阴还是喜阳,它会不会和苔藓共生?一个享受自然的人,站在树林里应该是什么表情和姿势?嘎子哥的气质特点是什么样的?他在放松的时刻和庄重的时刻,神情的区别在哪里?很多细枝末节就会给你的画面去增加信息,然后当然也要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想表达的东西。
拍这部片子因为需要找到合适的树林,我跟小伙伴们走了很多路,就觉得大自然不停地在跟我打招呼。其实想想,大树也好,小虫子也好,它们都没有一分钱,也不会说话,只是在静静生长。但是我们总是喜欢举起手机去拍他们,可能就是人本性对于真善美的追逐吧。
拍摄那天刚收工,下了很大的雨。虽然还有几个镜头没有拍完,但我心里很感激,我觉得是这片树林给我们开的一个小窗口,就是天意吧,让你好好拍完。


问:产品画面如何搭配叙事画面?
SUYANG:一支广告的诞生,一定是因为产品有话想说。无论是某一种品牌的立场和态度,还是产品功效、工艺上独有的点,那对于我来讲,一个思考的出发点就是让这个话说得自然,说得生动。所以借助一个比喻,或者一个情境,把它带出来。肯定会有一些固有模式的限制,持续学习和思考吧,我也是一个小学生。

关于如何处理RTB产品画面的考虑:
1、故事的延续性
不论内容长短,片中都会有一些叙事元素,产品画面也要服务这个故事,确保整条片子的流畅度,不要让人觉得很唐突,感觉片子忽然被打断了。
在细化分镜时,就需要仔细斟酌RTB画面在片子里面出现的位置、节奏,核心目标就是要确保整部片的顺畅感,让人看完之后感觉是很舒服的,不能故事是故事、产品是产品,两者太割裂了。

2、找到产品独一无二的特点
在出现产品画面时候,可以大家一起去琢磨,什么是只有这个产品才有的?
如果产品画面在其他片子、其他类别里面,都出现过了非常相像的内容,那这样的画面可能就是无效的。要拍出独特的辨识度,可以把产品画面和品牌联系起来。


问:在和客户沟通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
SUYANG:有的时候,导演会被客户问到,画面与画面之间“如何接”(如何转场)?
关于“转场”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的思考面向。转场有很多种,当然最核心的,就是内容、逻辑要通顺衔接,故事的通顺感。
这就让人想到韩炳哲在《美的救赎》中说的,当代社会大家都追求一种平滑的美学,就像丝滑无阻地出机场上滴滴、玩手机的时候毫无阻力下单一样,皮肤也一样要平滑、无瑕疵,看片子也要“丝滑”,无缝衔接,算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吧,不怪客户。
丝滑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停顿、卡壳、对抗,也可以是让人记住的表达方法。
我一直记得小学的时候看的一篇作文,里面有一句“爷爷的眼镜盒,摸上去生疼生疼的。”到今天我都老琢磨“生疼”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用这个词,为什么我会一直记得这句看似不合理的描述。今天我对这句的解释是,这个眼镜盒很有肌理,摸上去充满体验。
生疼,与平滑相比,是一种体验。

二、护肤品类广告:如何结合明星艺人,呈现品牌态度?

问:在拍摄现场,如何和艺人沟通?如何帮助艺人进入不同空间的状态?
SUYANG:黑川雅之在一本书里面提到“气”与“间”的审美概念,这个一句话说不明白,但是写得很好,我觉得启发了很多对我自己工作的思考。
概括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场景,是基于艺人来打造的,那“融合感”就很重要。我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去看艺人的作品,想象基于创意脚本,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是和他/她融合的,能够让他进入这个空间以后就短暂投入进来的?然后再去补充细节。


还有一点,就是我到底要捕捉到什么。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而是余白,余味。那我会自己去先准备好一些联想,现场表演就可以演绎出更有余韵的感觉。



三、生活方式类广告:如何呈现惬意舒适感?

问:能否分享一下,有关这支片子的思考?
SUYANG:有关这一大类别的广告,我个人的感受是,写意是日常生活的某一种凝练。
就比如今天刚到深圳,车子开在城乡结合部,耳机里是The Dream Waltz, 一辆小电瓶车载着两个头盔,一直开在车窗构图的最下沿,他们似乎可以永远这样开下去,我觉得这一刻非常写意。
我们要表达的可能是一瞬间的mood, 涌上心头的快乐或触动,一种期待或等待,带海水味道的风吹向脸颊的轻松感,都有可能。它可以很简单,但越简单,对于凝练的要求就会越高。这个我觉得是导演的画板吧。如果遇到一块任由你发挥的画板,是很奢侈的事情。



拍广告就像画画写文章,都是一种表达。
手执画笔,面对一种可能性,能画出什么取决于画家对题材、笔性的了解,必须要不断地练习。所以再小的画框,再简单的一条片,我觉得都是值得好好去拍,去琢磨的,是一种笔性练习吧。
另一方面从自己角度来讲,我觉得导演的文学性很关键。所以保持一定量的阅读和书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视觉上,情感上,制作沟通上都有。
关键是我要喜欢自己的表达。因为一支广告从接到创意,到最终成片上线,中间的路还是蛮长的,也承载了很多方面的期待、想象和汗水,我希望每一次都能表达出一点点真善美吧。

#075期 美感与诗意,广告如何传递情绪氛围?
直播课程大纲:
1. 聊一聊最近的拍摄体验
2. 如何找参考,管理参考,沟通参考?
3. 面对低成本预算制作时的工作思路?
4. 如何把控拍摄现场的团队写作和整体?
#免费报名
直播时间:3月14日 20:00
课程形式:PPT+在线视频
分享嘉宾:SUYANG导演
免费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