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日本海军巡洋舰介绍-川内级

2020-07-13 23:13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川内级巡洋舰是旧日本海军在“八八舰队案”中推出的最后一型5500吨级巡洋舰,该级舰是长良级的改进型,原计划建造8艘。但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各海军强国之间掀起了条约重巡的比拼狂潮。因此除已开建的三艘(川内、神通、那珂)外,后续建造计划被取消。

川内号1924年状态(可见前部主炮上的飞机滑轨)

相比较前一级的长良型,川内级减少了重油锅炉数量增加了燃煤锅炉数量,增加的一座烟囱使得该级舰成为了IJN唯一一型四烟囱巡洋舰。这种退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考虑到了一旦对美开战,日本的石油供给百分百会被受到影响,所有采用了这种方式省油。此外除首舰川内采用垂直首外,神通和那珂安装的是飞剪型舰首

    首舰川内号于1922年2月16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3年10月30日下水 ,1924年4月29日竣工;神通号于1922年8月4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开工,1923年12月8日下水,1925年7月31日竣工。那珂号于1922年6月10日在横滨造船厂开工,1925年3月24日下水,1925年11月30日竣工。

舰员:452人

标准排水量:5195t

满载排水量:7210t

舰艇尺寸:163.03m×14.17m×4.91m

装甲防护:舷侧64毫米,甲板20毫米

动力:8座舰本式燃煤锅炉,4座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90000马力;四轴

续航力:5000海里/14节

航速:35.25节

神通1941年状态

武备:

7座单装三年式140mm/50倍径舰炮

2座单装四一式76mm/40倍径高炮

(后换为2座双联装九六式25mm高炮)

防空强化改造后

6座单装三年式140mm/50倍径舰炮

1座双联装八九式127mm/40倍径高炮

2座三联+2座双联九六式25mm高炮

1座双联装13mm机枪

4座双联装八年式610mm鱼雷发射管

(后换为2座四联装九二式鱼雷发射管配九三鱼雷)

2座反潜深弹投射器+2座滑轨

(备弹48枚)

1架水上侦察机

带领水雷战队的川内级巡洋舰

   三十年代中期,旧日本海军著名的“友鹤事件”发生后,耐波性不良的川内号进行改装,四个烟囱截为同一长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内号参与了协助日本陆军进行上海作战、杭州湾登陆作战。1940年担任第1护卫舰队旗舰,参加了支持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行动。1941年2至3月参加对中国华南方面的海上封锁作战。

神通号1932年状态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由于最新的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尚未完工,三艘川内级巡洋舰是IJN最新的水雷战队旗舰,分别担任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旗舰川内)、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旗舰(神通第二舰队第4水雷战队旗舰(那珂

川内号1939年状态

   在掩护陆军南方作战的过程中,1942年2月27日神通号率领第2水雷战队在泗水海战中与荷兰的多尔曼少将指挥的盟军英美荷澳四国联合舰队激战,击沉了1艘荷兰驱逐舰。

   中途岛海战后,IJN开始走下坡路了。3艘川内级先后被投入瓜岛战场,主要负责为偷运物资上岛的“东京快车”驱逐舰队提供掩护。

   神通号于1942年8月在白昼运输中遭美机空袭受损,修复后重新担任第2水雷战队旗舰,1943年1月参加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撤离作战,1943年7月13日在科隆班加拉夜战中遭遇到了美军火奴鲁鲁号轻巡洋舰(USS Honolulu CL-48)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USS St. Louis CL-49)、皇家新西兰海军利安得号轻巡洋舰(HMNZS Leander)以及10艘驱逐舰组成优势舰队,最终被齐射沉没。

神通号1939年状态

   川内号于1942年11月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随后进驻特鲁克岛,担任对所罗门海域诸岛的支持作战。1943年11月2日参加了布干维尔海战遭美军舰队伏击,沉没于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阿古斯塔帝王湾水域。

最后一艘那珂号也于1944年2月17日在特鲁克西南海域被美国航母特混舰队的埃塞克斯级邦克山号(CV-17 Bunker Hill)独立级考佩斯号(CVL-25 Cowpens)的舰载机围殴沉没。


旧日本海军巡洋舰介绍-川内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