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战役——第七篇 索姆河悲歌(上)
1940年6月,法国的局势危如累卵。德国的黄色方案已圆满收关,剩余的法军部队将在索姆河到埃纳河一线的魏刚防线上保卫祖国。德军即将对魏刚防线发动猛攻,以完成德国对法国的征服。
这,就是法兰西战役的决战阶段——长期不被重视的红色行动阶段。
事先声明,红色行动主要包含索姆河战役和埃纳河战役,本文讲述的为索姆河战役,也是红色行动中较为知名的战役。(因为隆美尔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而索姆河战役和埃纳河战役结束后,法国战役也就步入尾声了。
对于法军总司令魏刚来说,现在的战局实在是让他绝望。 哪怕魏刚的确是一位很有想法,经验丰富的宿将,他此时也感到无力回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看看兵力对比。

兵力对比
法国陆军经过5月的毁灭性打击后,在东北方向的部队只剩下了66个师,其中有不少是新组建的轻步兵师(DLI),这种部队编制小,武器少,简直不堪一击。唯一能让魏刚稍微宽心的是甘莫林战前保留的总预备队与在马奇诺防线养老的部队大致完好,特别是战前28个东北常备师还剩近10个,他们是此时陆军最宝贵的财富。但也就仅限于此了,魏刚面临的困难更多:机动部队几乎不复存在,许多步兵师也是缺兵少将,除了在本来马奇诺养老的部队,其他部队基本都严重缺乏装备,从海外驰援的部队也没来得及带上重武器。眼下的法国陆军,只能靠这些人保卫首都了。
那么请问,强大的法国陆军的精锐部队去哪了呢?怎么只剩下这些老弱病残了?
答:法军能打的部队几乎全在5月的战斗中完犊子了。
盟军装甲部队的情况比步兵部队更糟糕。经过阿布维尔的灾难后,4个法国装甲师的坦克加在一起也不足400辆,英国第1装甲师也损失了三分之二。这么点坦克平摊在漫长的战线上很快就会被蒸发掉。法国陆军中最强大的3个轻机械化师在比利时全完蛋了,虽然魏刚很快重组了这3个师,然而3个轻机械化师的坦克居然只有60辆!临时组建的第4,7轻机械化师也是装备短缺,人员缺乏训练的部队,不堪大用。
魏刚能用来保卫巴黎的法国师简直少得可怜——只有49个。(另外17个法国师蹲在马奇诺防线的工事中看二战大片。)这是法国的极限了,魏刚为了凑够这点可怜的部队还撤回了在挪威的远征军和一部分在北非的殖民地驻军,在马奇诺防线相对精锐的部队也都开到魏刚防线。魏刚已经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魏刚防线上———况且法军的实力也不允许他再设立一道新防线了。
法国人为了保卫巴黎,真的已经拼尽了全力。此举不成功,便成仁。
PS:从敦刻尔克及其他地方撤退的十几万法军也参与了魏刚防线的保卫战。比如第3,17,53,59,235,237,238,239,241轻步兵师就是由从敦刻尔克撤退的溃兵组建的部队(当然,由于在敦刻尔克丢光了装备,所以这些部队装备很差,根本不能打仗。)精锐的第1,2,3轻机械化师在敦刻尔克损失了全部的装甲单位,虽然其人员成功撤离,这3个师也很快用原先的人员完成重建,可是坦克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这3个师的战斗力。
由于这些从敦刻尔克逃出生天的法军战士后来的战斗在我国军juan知名度不高,所以某些人得以厚颜无耻地宣称“英国裹挟了十几万法军”,来借此甩锅英国。然而这种说法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英国陆军在敦刻尔克后就失去了战斗力,不用指望其能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当然,英国并没有像某些吃瓜群众想的那样在敦刻尔克后直接抛弃法国,他们反而是投入了仅剩的几个有装备的师驰援盟友。不列颠最后的老本——第51高地步兵师、第1装甲师、博曼师都已经在法国待命,英国国内可靠的部队只剩下了加拿大人。显然,短时间内大英帝国无法再给法国更多的陆军支援了。
PS:在索姆河防线瓦解后,英国还投入了临时拉来,尚未准备充分的第52低地步兵师和加拿大第1步兵师,准备在布列塔尼帮助法军防守。但因为英法很快就分道扬镳,法国也已准备停战,这个计划便胎死腹中了。(业余军事爱好者丘吉尔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吐槽过这件事。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法国已经完蛋了,想在布列塔尼继续抵抗纯属无稽之谈。)
盟国空军的情况更糟糕,经历了5月惨烈的空中绞肉机后,法国空军已经损失了338架战斗机。虽然魏刚东拼西凑,从仓库和飞行学院又弄来了329架战斗机。但问题在于,法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在5月的空战中伤亡了40%,其中89人牺牲或被俘。就算还有后备的飞机,法国空军已经没有足够的飞行员去驾驶它们了!以及,法国空军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飞机的备用零件和地勤人员严重匮乏,因此法国空军的装备完好率是很低的。这就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
到1940年6月5号,法国空军的可用战斗机只有367架,可用轰炸机为181架。

德军这边,纳粹为这场宿命中的决战已经做足了准备,。部署在魏刚防线方向的德军有50个师,第二梯队的预备军有40个师。虽然德国在整个西欧的部队有143个师,可是他们投入进攻魏刚防线的部队为90个师。(作为对比,魏刚防线的盟军只有49个法国师和3个英国师)。在马奇诺防线方向,德军部署了16个战斗力很差的师当做警戒部队。
空军就更不用说了,德国占据绝对优势。整个5月德国空军确实遭遇了严重的损失,然而家大业大的德国空军在法国的可用战斗机还有接近1000架。可用轰炸机也为近1000架。相比之下,法国空军实在太弱小了。就算有英国皇家空军的援助,制空权依旧被德国牢牢把持。

乍一看,德军的一线兵力为50个师,盟军为49个法国师和2个英国师,双方兵力貌似差不多。但需要注意,德军的部队大多是装备齐整,兵员充足,士气高昂的部队,还拥有10个已经得到充足休整的装甲师。盟军的师大多缺兵少将,装备匮乏,严重缺乏机动力量(战前精锐的机动部队全埋比利时了),又几乎没有预备队。考虑到德军单个师的实力远强于盟军,以及他们庞大的预备队,德国陆军对盟国陆军是有绝对优势的。真是想输都难。

这就是1940年6月法国的情况。相信诸位都看得出来——德国无论在哪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可以说红色行动对德国来说是一场闭着眼都能打赢的战役,不存在一丁点失败的可能。而法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战胜实力数倍于己的侵略者。
但有着光荣历史的法兰西军队会就此屈服吗?他们会被吓倒吗?不,这不可能。纵使明知不敌,法兰西的勇士也无丝毫退却之意,他们将为了法国陆军的荣誉与法西斯匪徒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正如魏刚将军所言,法兰西陆军将在索姆河血战到底!

“……如果某部队获悉友军阵地被突破,失去侧翼抵抗时,该部队不得后退一步,应直至全部战死。全力防守形成抵抗的堤坝,这是从师到连级部队都不变的真理!”——《对付闪电战的一般防御原则》魏刚,1940年5月26号。
总司令的命令激励着每一位法军战士,身后就是巴黎,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尽管包括博克在内的不少德军统帅都认为德军应该继续休整以恢复实力,可在希特勒的催促下,德军还是早早地发动了对法国的最后一击。
1940年6月5号凌晨3时30分,德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索姆河的英军阵地。法兰西战役中的决战——红色行动,开始了!
负责在阿布维尔和亚眠地区取得突破的德军机动部队是霍特的第15摩托化军,韦斯特海姆的第14摩托化军,在佩罗讷的是霍普纳的第16摩托化军,3个摩托化军共拥有6个装甲师。德军计划使用装甲兵多点突破,进行穿插包围,一口气把法国人赶进海里喂鲨鱼。负责守卫这里的盟军是法国第7,10集团军和新英国远征军,总兵力为23个师。


开战!
最先遭殃的是英国人。德军为了对付这1个英国师居然出动了5个师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德军步兵以一次大战时令人闻风丧胆的渗透战术攻向英军的阵地。
英国第51高地步兵师是一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英雄部队。该师在上次大战中参加了残酷的帕斯尚尔战役,利兹河战役和百日攻势,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这些士兵也没有辱没先辈的荣光,英军在兵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奋起反击,被德军包围后拒不投降,一直打到弹尽粮绝。第8高地营被分割包围后与德军浴血奋战,损失了80%的兵员,最后竟然成功突围。
虽然英国人顽强抵抗,但面对潮水般的德军,51师只得且战且退,防线最终在当晚18时被全线突破。法军第31山地步兵师为了防止被包抄,也选择跟着英国人跑路。(这一地区盟军的部署为:英51师的2个旅在阿布维尔北面,法31师在阿布维尔,英51师的另一个旅在阿布维尔南面。由于德军重点打击英军,导致法军有被包围的风险,故选择撤退。)
阿布维尔方向的盟军第一天就被德军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击退,当然这还不致命,盟军还有后退的空间。然而隆美尔在阿布维尔东南方向取得的突破将会彻底粉碎索姆河防线!

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准备从索姆河上的一个小铁桥“偷渡”过去,这一地区盟军的防御很薄弱。隆美尔在渡口只遭遇到了法军第5殖民地步兵师的第44塞内加尔步兵团。塞内加尔部队向来是第三共和国陆军中最优秀的部队,这次他们也没让法国人失望。

44团缺少反坦克装备,甚至机枪都没几门。但他们英勇作战,全力阻击德军,直到全军覆没也没有后退一步。隆美尔花了大功夫方才搞定了在桥头堡顽抗的法军将士,继续深入时又遭遇了第5殖民地步兵师其余部队的阻击,法军巧妙利用工事与地形打得隆美尔痛苦万分。直到5号晚上,隆美尔也没能取得大的进展,只是在桥头堡附近缓慢的清理顽强的法军。
第5殖民地步兵师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装备落后,兵力分散的情况下展现出了昂扬的斗志与法国军人的勇武。狠狠地打了那些认为法军“贪生怕死”的乳法小鬼的脸!
(这里顺便进行一下科普,虽然这个科普我之前已经说过了。法军的所谓“殖民地部队”是指驻扎在殖民地的部队,不是指由殖民地的人组成的部队。实际上一个殖民地步兵师约90%的官兵都是白人。)

由于法军的抵抗异常激烈,自诩清高的德国国防军在昂日杀害了大批法军黑人俘虏来泄愤,这实在是隆美尔军事生涯的污点。

隆美尔东边负责进攻的是曼施坦因领导的部队。作为曼施坦因计划的制定者,这位战略天才没能参加他一手策划的马斯河会战,但好歹赶上了红色方案的实施。曼施坦因这时想必憋了一肚子火,正欲找法国人的晦气。
不过法军可没有给曼施坦因好脸色。曼施坦因以27,46两个步兵师的兵力强渡索姆河,遭遇法军第13步兵师的猛烈还击。第13步兵师是从马奇诺调来的精锐现役师,实力强劲。而且曼施坦因选定的突破点是一片难以通行的沼泽地,这就导致德军伤亡惨重,曼施坦因和隆美尔一样在这一天没有取得大的成果。

亚眠桥头堡的战斗也十分激烈。德军第9,10装甲师和第9步兵师负责攻击法军第16步兵师。16师是一个战斗力相对靠谱的A类预备役步兵师,并配有118门重炮和69门反坦克炮,可谓火力强劲。同时16师根据魏刚的“刺猬战术”,放弃传统的线型防御,转而组建多个小的防御据点迟滞德军,且辅以星罗棋布的地雷阵。德国人在这里注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德第10装甲师轻敌大意,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并抛弃步兵,只有孤零零的坦克冲进了法军布防的村庄,结果一头撞上了反坦克阵地。德军在以巨大代价全歼村庄中顽抗的法军后,继续南下,遭遇16师更为猛烈的抵抗。法国人的重炮把德军炸得痛不欲生,德国坦克左冲右撞也没能突破法军的阵地。经过整整1天的战斗后,第10装甲师损失了约100辆坦克,灰溜溜地撤退了。法军新式刺猬战术的首战,就给了德国法西斯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佩罗讷的德军运气更差。德军第3装甲师先在384门火炮的掩护下发动地面突击,遭遇法军第117,41步兵团以及第22外籍志愿步兵团的阻击。这支部队表现出了惊人的战力,其在中路117步兵团崩溃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利用工事与反坦克炮把德军打得人仰马翻,41步兵团也表现得相当英勇,甚至发动反击击溃了优势德军,还俘虏216名德国兵,逼迫德军抱头鼠窜。法军又一次把霍普纳揍得鼻青脸肿!(上一次是在让布鲁)

(PS:所谓“外籍志愿步兵团”并不是广为人知的外籍军团。他们是第三共和国陆军临时编成的特殊部队,其兵员来自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志愿军——犹太人,全球的左人,意大利的反墨索里尼流亡者,西班牙内战的共和军的残余人员等等。这支部队可以理解成新时代的国际纵队,因此他们的战斗力是相当强劲的。尽管战前很多法国军官看不起这些“乌合之众”,但在红色行动的诸多战役中,他们的表现甚至远远强于不少法国本土部队。)
这里顺便多提一嘴,外籍军团是正规军!外籍军团是正规军!外籍军团是正规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外籍军团确实是法军中非常精锐的部队(从他们在埃纳河战役中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可法军绝对不是只靠外籍军团那几万人的。他们也不是什么“炮灰”,第三共和国的“炮灰部队”一般来说都是本土的B类预备役部队。

6月5号德军的攻势宣布告一段落。在这一天,索姆河防线虽然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可是并没有被德军突破。兵力劣势,装备短缺的盟军在这一天顽强地抵抗德军,表现不可谓不英勇。总的说,英法联军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并不是什么“士气低落”,“没有斗志”。
但是这种情况又能持续多久呢?德军的人力物力都有绝对优势,盟国在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情况下撑不了多久。
6月5号的战斗对于盟军来说是艰苦的,魏刚也明白这一点。他在5号上午10时便发布了训令以鼓舞军队的士气:
“法兰西战役打响了!兹命令坚守我军阵地,绝不后退……受伤的祖国,将鼓舞你们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坚守你们脚下的阵地!……我们祖国的命运,民族自由的保证,子孙后代的未来,都依赖于你们的顽强战斗!”
然而总司令除了这样鼓舞士气外,无法给军队任何有效的支援——他手上没有哪怕一兵一卒的部队了。确实如魏刚所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命运,就只能依靠魏刚防线上49个师的战士们的顽强战斗了。
英法联军在5号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斗志,全体官兵都尽忠职守,英勇奋战。可惜只靠勇气不能打赢这场必败之战。
另外,已经元气大伤的盟国空军在这一天倾巢而出。德军第3装甲师还遭到了法国空军39架轰炸机的袭击。缺乏护航的德军轰炸机也不断被法军战斗机袭扰。在5号的空战中,英法共损失战斗机16架,轰炸机20架。德军损失战斗机12架,轰炸机26架。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王牌飞行员维尔纳.莫尔德斯被年仅23岁的法军飞行员勒内.波米耶.莱拉格斯少尉驾驶法军最先进的D.520击落,并被法军俘虏。这一战果极大地激励了盟国空军的士气。

也是在6月5号,埃纳河战役爆发了。当然埃纳河战役不在本文叙述范围内,在此先按下不表。

6月5号的高光之后,紧接着就是6号的苦战。
英51师和法31师继续撤退,德军则穷追不舍。虽然法军第11摩托化步兵旅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反击,但是这不能改变什么。英51师152步兵旅被德军57师以绝对兵力优势攻击,面对三倍于己的德军,英军拼死抵抗,身先士卒的旅长斯图尔特准将被炮弹炸成重伤,但152旅仍然顽强地守住了阵地。
这2个盟军师打得非常顽强,然而德军兵力为他们的两倍有余,所以51师和31师还是不可避免地跑路了。他们计划退到索姆河西南方的布雷勒河组织防线,再做他图。
为了防止撤退演变成溃败,魏刚从其他战线拉来了第40步兵师支援他们——可这也意味着,盟军没有更多的兵力阻挡隆美尔了。
魏刚会为此后悔的。

最糟糕的消息来自第5殖民地步兵师。这个师勇敢的战士们在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后,终于被隆美尔击败了。该师三分之二的力量已经被彻底消灭,尽管他们还在部分阵地英勇战斗,可这挡不住德国人的坦克。隆美尔已经把索姆河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由于法军没有预备队,所以现在隆美尔包抄盟国第9军的道路将畅通无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这种危急关头,第5殖民地步兵师涌现出了诸多战争英雄。如该师的一位少尉连长——45岁的加蓬人夏尔.恩乔雷雷。这位非洲裔的法国军官用生命的代价践行了他对第三共和国的誓言,他的连被德军包围后拒不投降,在一处村庄中顽强阻击德军第5装甲师数个小时。直到全军覆没。
事实上,1940年的法国陆军不缺少这种英雄人物,只可惜个人的勇武不可能逆转绝对实力带来的巨大差距。


隆美尔这边取得了突出的战果,曼施坦因也在经过昨天的苦战后改变了策略,德军利用法军兵力不足,防线难免会有疏漏的问题出其不意在布雷依突破索姆河,把法军第13步兵师打得措手不及,使其被迫撤退。
德军又取得了一处突破。

亚眠的第14摩托化军在昨天被法军一顿暴打之后吸取了教训,德军装甲部队在步兵的配合下缓慢而有效地清理法军的“刺猬阵地”。第16步兵师被德军击退,然而右翼的第4殖民地步兵师和第7北非步兵师寸步不让。亚眠的局势暂时还算安全,可鉴于德军已经在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而法军没有预备队去堵住突破口,亚眠地区被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佩罗讷的霍普纳为了挽回他的面子指挥第16摩托化军发起了猛攻。6月5号已经损失惨重的117步兵团在德军攻势下彻底崩溃,可第22外籍志愿步兵团拼死抵抗,又一次奇迹般地挡住了霍普纳的攻势。尽管法军在佩罗讷同样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气,但百密一疏,霍普纳从法军第29山地步兵师漫长的防线上发现了缺口,立刻突破了该师防线。29师为了防止全军覆没只得跑路。
这样,还在奋战的第22外籍志愿步兵团就失去了侧翼掩护,可这些勇士不屈的战斗直到6月7号才被德军瓦解。一群几乎从未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得到充足武器装备供应的志愿者,居然能打得如此顽强,实属不易。
第7集团军司令弗雷尔投入了第1装甲师掩护法军第29山地步兵师撤退,这个师的坦克已经减少到只有124辆,但仍然为法兰西军队发挥了她的余热。
霍普纳当天在佩罗讷突进了14km,距离彻底打穿法军在佩罗讷的防线只有一步之遥。

1940年6月6号,盟国空军同样与德空发生了高强度的战斗。法国空军损失了14架战斗机,17架轰炸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3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德国空军损失20架战斗机和2架轰炸机。
在6号的空战中,法国空军空袭了德军第3装甲师,霍普纳都承认他们遭到了“惨重的伤亡”。新锐的美国轰炸机也投入了战斗中,美制轰炸机当天出动34架次,只有2架损失。同时法军先进的D.520投入战斗代替MS.406之后,法军的战损比也明显好看了。
可见,法国空军失利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懦弱无能,如果他们有先进的装备,法国空军完全可以与德国空军一战。

到目前为止,法国的情况远远称不上是山穷水尽,雷诺等非专业人士似乎还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在6月6号雷诺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兴奋地表示:“我军的抵抗正彻底击破希特勒统治法国的幻想!”的确,英法联军在索姆河战役前两天的表现都堪称出色,占绝对优势的德军也没有取得他们预想中的速胜。不谙军事的政客们还天真的以为,英雄的法国陆军将会再一次把德国人拖进堑壕战的泥潭。

同样的,做一个小总结吧。
法国陆军成功地在索姆河的激战中捍卫了他们的荣誉,法军在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愈战愈勇,面对优势德军狂风暴雨般的攻势寸土不让,在部分地区甚至主动反击击退了德军!许多法军部队也都打到了最后一枪一弹,甚至法国的轻步兵能在一处村庄阻拦德军1个装甲师数个小时。这足以证明,乳法小鬼口中的所谓“法军士气低落”“法国人不想打仗”完全是对法军的污蔑,都是无稽之谈。
其实,只要对红色行动期间法军的表现有所了解,我们就会知道:法国军队不是不想打仗,法国军队也不是不会打仗。魏刚防线的激战业已证明,1940年的法国陆军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军队。1940年法国陆军的斗志,战术素养不亚于他们1918年的父辈。一些朋友认为法国人一战后就“颓废”了的观点是片面的。

英国也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在敦刻尔克后直接“卖队友”。英国陆军最后的精锐部队都在法国与法军并肩作战,他们在法国的表现同样英勇。敦刻尔克之后,损失惨重的RAF尽管不愿意再派出宝贵的喷火式战斗机,可RAF的其他飓风战机中队仍然在法国的天空直面德军的战斗机,直到法国北方尽数沦陷。
诚然,英国皇家空军在1940年对法国的支持是有限的,特别是喷火式战机没有大量投入法国战场,这对于盟国空军对抗德国空军十分不利。
(需要注意,喷火式战机没有大量投入法国战场≠没有投入,事实上,1940年5月20号到30号仅仅十天时间,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损失了整整41架。考虑到1940年第一季度,英国单发战斗机月产量(不是只造喷火,也算上了飓风等其他单发飞机)仅为159架。再考虑到这只是10天内的损失,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非常可笑的是,某些人以喷火式飞机没有部署到法国这一事实就断定“英军没有在法国投入喷火式战机”。似乎在他们眼里,英国本土的飞机一直都是在机场吃灰,是绝对不可能飞到法国参加战斗的,战斗机司令部损失的几百架飞机一定是英国人摔着玩的。皇家空军的上千名在法国战役中牺牲的官兵都是在英国本土被德国人吓死的,德军在5月打下的喷火也一定都是无能的纳粹飞行员吹的(笑)。
经常被指责“不出力”的战斗机司令部,其下属的飓风战机从5月20号到30号,同样是短短十天时间就损失了54架,如果算上AASF和海岸司令部的战斗机损失,皇家空军的实际损失是极为惨重的。)
显然,皇家空军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在法兰西战役中毫无作为,只是在浑水摸鱼。英国空军为了保卫法兰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今天,皇家空军当年的英勇牺牲却被一些地摊英黑所刻意忽视。
根据卡尔.海因茨.弗里泽尔《The Blitzkrieg Legend》的数据,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战役期间的损失为1029架各式飞机。詹姆斯.霍兰德在《西线之战》中则认为,英国从5月10号到法国停战损失了1067架各式飞机。(只有约200架栽在敦刻尔克)相比之下,法国空军的损失为892架各式飞机(弗里泽尔的说法)。可见,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的损失也是相当之大的。不是某些人声称的所谓

根据詹姆斯.霍兰德的《西线之战》的数据,道丁的战斗机司令部到6月已经打到只剩下331架可用战斗机了!根据罗伯特.福泽克《红色方案》的数据,英国仅仅是静坐战时期就生产了1020架单发战斗机,这还不算战前的储备。
那么请问,英国人是怎么做到在“连空军都不派”的情况下短短1个月就至少损失数百架战斗机的?难不成这些飞机全是英国人闲着无聊自己摔的?
至于有些言论就更离谱了:

无论某些人再怎么试图贬低英国皇家空军对法国战役的贡献,他们也不可能改变英国空军在法国战役中的损失比法国空军都多这一事实!

法国战役结束后以贝当为首的右派军官为了给自己的卖国行为找借口,并解释光荣的法国军队为何战败而歇斯底里地指责英国人,甚至声称“英国没有派出他们的陆军保卫法国”,从而导致了法国战败。借此来为法军的失败找理由,顺便撇清第三共和国军官团对战争失败应付的责任。这无非就是新时代的“刀刺在背”。只不过上一次是德国人骂犹太人和共产党,这一次是法国人骂英国人。
但贝当等人忽略一件事情——1940年的6月英国人也在明知法国已经保不住的情况下派出了他们包括未训练完毕的部队在内的几乎所有陆军师。而在1940年5月开战之时,英国国内只剩下了正在训练的第52低地步兵师,其余常备军和地方自卫军全部在法国待命。认为“英国没有派出他们的陆军保卫法国”纯属无稽之谈。
法国的沦亡,更应该为之负责的是法国陆军和贝当这些右派军官,而不是陆军人数不到法军20%的英国远征军。
说法军被击败是因为“英国人坑”,未免太荒谬了。英国不过是魏刚,贝当这些家伙为了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拉出的甩锅对象。此种说法就跟德棍认为德皇陆军战败是因为“奥匈军队不给力”一样可笑至极。
更可笑的是,这种法国右派当初的甩锅言论后来居然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尤其是在当下的“反乳法”浪潮中,诸多“反乳法”小将把锅全都丢给了英国,正如十年前的德棍为了解释德三的失败把锅都丢给意大利一样。这种人实在让人无语。

在经过了2天的惨烈战斗后,盟军和德军都已经损失惨重。可德军拥有更充足的后备力量,在消耗战中,势单力薄的盟军注定会逐渐不支。魏刚等专业人士其实心里都明白,一时的胜利算不得什么,盟军被德军击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6月6号之后,战局便开始急转直下。
那么索姆河战役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隆美尔会在此战中创造怎样的奇迹,埃纳河的法军是如何力挫侵略者的,法国为何要放弃巴黎。这就是接下来几篇文章要讲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