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传新声,带鸣极致』——GNA铝带耳机主观简评

2023-02-05 05:25 作者:Phantara  | 我要投稿

前排经典唠嗑 DIY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同“不靠谱”联系起来的缩写词。“希望用更少的芒尼去换更好的声音”这样的折中人群无疑是不少心怀恶意之人意图剥削的对象,眼下不少血淋淋的坑蒙案例让人对DIY耳机行业嗤之以鼻。 但倘若,真的是用投入的心,用喜好融合事业去尝试DO IT YOURSELF呢? 如果是能有昼夜颠倒实践,百次不懈修改,无数商榷交流,甚至在手制物品寄出后偶有怀念的玩家,会有人信任并支持他吗? 答案有待诸位考证发掘,但若是我,也许我是会的。也正是同上文所述,如若没有无数次不懈的尝试,没有一颗把事业并兴趣一起实践的心,下文的主角也便不会诞生了。 铝带/Ribbon Driver,是有着悠久的研发时间却又不常出现于人们视野之中,更多应用于音响,话筒等高端设备上的扬声单元。在近些年来也有了诸多铝带耳机的出现,足见铝带单元的潜力之大。 铝带制作的门槛并不高,但如果想将之做至完美,开发完全,这样做下限的不会低。种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诸如因带片过厚,纹路规划,内外腔体设计等引起的低频共振失真,高频过激,单元短寿等巴拉巴拉的问题,另外一定程度上也需要考虑耳放的问题,铝带本身一般电阻较低,如果无脑直连通用耳放可能导致歌听不成设备暴毙的后果。或许它真的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搞定单元本身,很容易调试出不错的声音,成本也不会高,但真正难的也就正是单元本身的调试,正如一众音频产品的初期开发一样,单元本身的研发往往占成本大头(当然也可能是刻板印象吧)。想要压缩铝带单元研发的成本是非常不易的,无论是研发灵感,设计绘图,亦或者是实践运用,都难以避免地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物质。 待历经万难之后,做好了铝带的单元研发,那么恭喜你苦尽甘来,成功拥有不错的声音下限。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尽力完善其声音完整性,通过体验者的反馈和自己多日的聆听感受去改进不足,保留长处,继续钻研这门平衡的艺术。同时,也可以听取一部分个性化的意见,改善佩戴和外观,甚至是调音。可以说,以笔者这样一个小白的视角都可以从铝带身上窥见一点点数码产业的软规律。

前言暂至此,正篇如下 听音设备: 耳机:GNA铝带耳机 耳放:GNA特调耳放 解码:天使吉米Space(人声相对特化润泽化)/加素三孔 配线:GNA3.5平衡对录原线,3.5耳放连接原线,DOGELAB C对C纯银小尾巴连接线 理论音频响应范围:5hz-+∞hz 使用原装簿海绵作为耳罩,连接原配耳放及上文小尾巴作为连接部分,手机海贝独占/直连流媒体/电脑FB最为转盘播放音源

先行评分(小白主观评价,仅供参考,千人千耳请以自身为标准/以3为基础分,5分封顶,有特点可加分,具体三频评分原因可见于下文) 高频4.5 中频4-4.5 低频4.5-5 佩戴:3.5-4.5 当前铝带仍然使用的是木制外壳,约400g的重量并不算轻,直白的说,这也是铝带研发经费不足的表现。但相比前几代而言,都是有明显的轻量化的。在耳罩方面,手制GNA的老哥一直和笔者谈到最好用轻薄的原配耳棉,笔者也是不信邪地在一番对不同标配耳棉对比尝试之后(雾),发现原配的最薄的耳棉听下来声音最对听音喜好,但也缘于其轻薄,GNA内盖的压迫感会相对明显,久戴后会有一定的夹耳的痛感,这种感觉可以类比爱科技K420那种包不住耳朵的小头戴久戴之后的苦痛追忆,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更换普通皮耳罩,天鹅绒耳罩啥的,个人尝试后感觉声音相比薄耳棉略有逊色,但确实舒服一些,能延长一定持续听音时间。另外,GNA后期还会对外壳,腔体进行重新设计,继续轻量化优化听感,与其说是当前版本佩戴可待完善,倒不如说是未来的完善可期。 听诊/隔音:开放式不予评分 鉴于GNA是开放式耳机,隔音自然是不出所料的近乎等于0,而听诊来说,相对的开放也使得其哪怕有一定的重量听诊效应也并明显(戴着它到处走动的大概只会是楼主这样的屑罢) 外观:3.5-4 该说不说,GNA的外观已经是有过优化设计的了,简洁内敛的外观,朴实无华到像个老实人,蕴含的却是追寻极致的声音。还是一句老话,虽说略显简陋,但可待后期优化,有的是美化的希望。 配件:4-4.5 配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同价位产品中能为购入者提供后期配件升级服务,提供适配耳放的少之又少。虽然配备的线材并没有看上去那么HiFi,但声音听上来却不会让人失望。直言不讳地说,这就是很简单很廉价的搭配,但就是能做到好听,就是没有消费陷阱,就是很实诚的声音。极致的朴素,卓越的享受。 性价比:4.5-5 入门价格超模体验,一站式HIFI开摆服务,再加上手制带佬可谓入微的售后,很难不让人心生躺平的念头。同价位超位打击,往上对比也能拼的有来有回能让人道一句经典的“各有特色”。倘若把GNA放盲听会上参展,应该会成为估价事故高发区罢。 正篇

听感分享(纯主观评价,千人千耳请以自身为准) 直接谈谈结论,从聆听者的角度来说,GNA的声音是超模的,是能给人眼前一亮感受的,有诸多开放式头戴难以想象的低频,有同价位难以追及的解析,有拿手的开阔自然声场,有韵味十足的人声,有让人心生感叹的隆隆动态,无疑,它是能让人心生认可之意的。 三频浅析 高频/中高频

GNA的高频绝对说的上是可圈可点,当聆听钢琴乐/电子乐《

Alpha

》时,曲首琴键跳动演奏间,浮绘于眼前的是有如史诗般的一幕幕,顺滑而明亮的钢琴声随曲中小提琴拉响后将乐曲引向高潮。哪怕曲段末细微的用于展现乐意转换的合成乐器声也能被清楚的察觉到。生动展现乐曲中的丰富情感及其所描绘事物的转折起伏,仿佛能从中看见映射有自身记忆之影的玩家由世界的旅人变为世界的苟存者,家园的改造者,文明的创建者,旅途的追思者...也许这便是用GNA去沉浸于这首曲子中得来的体会。

另外在《

reBirth;Arranged

》一曲中,借由GNA所能听到的,是悠扬空灵的笛声,飘渺柔美的女声哼唱之尾的气息声,小提琴弦的泛音微颤,充斥着神圣与未知之意境,昭示着阿比斯的无限深邃,无限险难,也展现出GNA高频延伸性的强大以及对于类咏叹曲目的高适应性,高表现力。

明亮顺滑,富有表现力而不浮于其表,线条分明地表现乐曲高频色彩,以及惊人的高素质组成了GNA的中高频特征,无论如何说,这样的高频表现也不太可能出现在相同的千元出头价位。 铝带的高频得益于其极高的解析力,恐怖的频响范围(实际能够响应的范围理论上是无限),对歌曲本身的录音有一定要求,某些歌曲原本未能被我们注意到的瑕疵可能会被铝带放大。虽然GNA已经有对齿音进行一定的特化处理减弱但,对于一些渣录音歌手,齿音狂飙的歌手来说,GNA的声音便偶有可能出现刺激的问题(实际体验来说,这样的情况还是算极少的,更多是想让人怪罪于万恶的渣音源)。只是无论如何怎么说,相比初代GNA铝带以及上代的高频表现,GNA 2.0已经是进步了太多太多。借用几位带佬的评价,GNA的高频可以说是“亮到极致,但绝不刺耳过激”。 中频

拿人声作为中频的代表,在《

us-From The First Take

中,milet酱特殊的略显厚实但又不失鲜活的年轻声音能以不错的方式展现出来,中性稍近的结项位置,偏暖但不失毒感的整体人声和背景,搭配十足的泛音,让人能很悠闲地长时间聆听,换句话说,很舒服的人声,很不错的体验,兼容人群极广。

需要人声亮度,需要人声厚度,需要人声中正又不失爽度?它都具备,令人觉得惊喜的全部具备。或许对笔者这样的hufi龙人来说,这样的人声就是很理想的了,该亮亮,该润润,该近近,同时人声表现兼容性也相当高,不会有薄刺亦或是过于厚实黯淡之感。 另用一首Fallout76电台里听到的经典的前流行乡村慢摇《

country roads

》代表性地具体感受了一下GNA的男声表现。曲首经典的末世前奏加上饱有乡村气息和沧桑感的厚实男声,似是诉说着对乡土的怀念,纵有回归乡野执鞭长驱田间却不得的遗憾,却又实是呼吁世人珍惜令人心安悠闲的乡村生活,追念过往和平年代的痛心与无奈。饱满有力的和声部分,略带磁性的人声加上背景轻快的吉他合奏,再加之经典的“

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

”,总能让人忘却戴于头上的耳机,去幻想西弗吉尼亚的乡道,一路奔过自己曾生活过的群峦,回归家乡亲人的怀抱。简单的感动,简单地将GNA戴于头上就能有所感受。

低频

抽象点说,是十分甚至九分惊人的低频体验。 你说的对,但这是有超乎想象的低频响应的开放式耳机,无论低频量感下潜质感都绝对远超定价,哪怕对比封闭式头戴也能悠哉对比的低频,像极了头戴小音响的低频感受,这就是全频铝带的魅力之一。 说来也是传统特长,铝带类扬声设备的宣传特点基本都包括了

“惊为天人”

的低频,GNA整系也同样如此,宏伟迅速的动态,正如某不愿透露称呼的带佬所说:“轰隆隆的动态,但就是不轰头,震撼但不震脑。” 用老鸽子Jacoo的chill曲

《Breathe.》试音,

可以很清楚的体会到包围感十足的低频下潜,恍若溺于深水之中,浮沉无力,只能任由海浪恣意拍打身体,隆隆的极低频,钢琴琴键敲下后的泛音,迷幻低吟的人声,都让人不得已心生感叹之想。但就算有相当量的低频,其整体的质感也绝对不会有所妥协,也并无些许轰头之感。

同样,再用偏电的胖鼠

TheFatRat

一曲

《Hiding in the blue》

试音。鼠叔经典的独创毛刺风Future bass碰撞上低频专精点奇高的GNA,不出所料的擦出了致命的抖腿冲动火花(雾)。配上GNA隆隆动态实听这首歌,加之干脆利落的低频回弹,氛围感十足,但又不会因听者刻意去挑这份氛围感的刺时显露纰漏,低频的能量感和爆发力都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铝带单元的强大之处及独特之处。用一句话表述对低频相对挑剔的屑笔者听完GNA低频的感受便是“真的很久没有听过能让我觉得舒服的低频了,铝带是很难得的满足了我怪异低频需求的头戴。”(毕竟也不会有几个人喜好要么人声极端突出高频靓丽低频残疾要么喜欢人声中正稍近润泽高频顺滑低频听着健康不抢眼但能耐人细品的声音)

本身就很史诗的它,经由GNA演绎,其背后的史诗故事更是显得喷薄欲出,巨大的像素画卷之中,藏于茫茫蓝天之中避恶者锋芒暗创传奇,亦或是匿于无法挽回一切的怅意之中兀自消亡。GNA澎湃感十足的声音为低频取向怪异的笔者带来了十足的铝带震撼。 同样是相较于前代有十足的提升,前代GNA由于振膜纹路以及振膜材质问题,在播放部分歌曲时会有因诸如金属疲劳,谐振干扰等原因导致的低频失真。好在手制GNA的带佬不会像某类(

首先点名BUG斯达

)游戏公司一般在画完大饼之后一直在尽心尽力地解决前代GNA的种种问题,最后才能有本代GNA出色的表现。 声场

作为开放式头戴耳机,GNA在意料之中的具有自然而开阔的横向声场,整体呈椭圆状。纵向的感知距离相对横向要略为逊色,但也能让人做到清晰的分辨歌手,乐器,乃至中等编制乐团的各组成成分位置。在聆听大编制乐曲时,则需要一定的优秀前端作为解码及电路放大作为驱动,以提供更为精准的乐曲定位能力。 GNA的声场在做到了声场相对规整偏大的同时又能有优秀的定位能力,人声与背景的分离程度也相对较高,并且原配的耳放就已经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声音下限,让各位能更轻松地去享受音乐,去接触自己可能喜欢的声音风格。总的来说,GNA的声场是值得肯定的,既是对声场大小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声场改变的可能的肯定,倘若要升级声音,声场的继续扩大也将成为一个尚有可能改善的点。 解析

虽然高素质与高解析并不挂钩,但GNA所展现出的便包括二者。说的上是离谱的解析力,与之共存的是优秀的素质,很容易让人心生“是否真实”的疑问。但实听确实如此,甚至没有搭建系统的屑笔者也能从一套普普通通甚至可谓简陋的搭配之中感受到铝带别样的快乐。直观的说,不少未曾发觉过的歌曲细节自使用GNA后在耳中出现,在验证并非歌曲底噪之后加倍欣喜的感觉,属实有些令人难忘。 亦或者是,演绎编制类歌曲时对各声部的精准定位,对泛音细节的展现,对临场氛围的营造,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GNA强大的解析能力。 但也是正如上文提及过的,过高的解析会让质量低的录音(非LOFI,中古音源,而是真正存在如录音问题如设备性能缺陷,收音结项怪异等)有所暴露,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听感,不过这样的情况终究还是少之又少。 适配/曲风适应

由让人心生刻板印象的流行乐谈起 音乐剧/蓝调 以经典的由The Andrews Sisters及Bing Crosby献唱的

《Pistol Packin' Mama》

为音乐剧例,曲中轻快愉悦的歌声下潜藏的是黑暗的历史背景,背景萨克斯加上风琴等节奏乐器共同奏鸣使之极具节奏感,同时也与颇有年代气息的男声以及和声部分的清亮女声组成了别有风味的黑色幽默剧曲。与其说是适配,更不如说有这类有历史感的慢节奏歌曲是GNA的特长,人声够润够对味,同时又能对本局限于技术的背景进行润色和还原,于个人而言,是很不错的声音。 同理,GNA对爵士乐的表现力也相当不错,对于乐曲节拍及演奏者/演唱者主体的把握都深得笔者的心。

摇滚/死核 核永远是考验放音设备控制力的好选项之一,同样也是容易让人对某个设备心生质疑、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的危机高产区。 同样,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和唤醒死去记忆能力的番剧

《寄生獸》

OP

《Let Me Hear》

用于试音(前方是耳膜地狱.jpg)。 “曲首,嗯,够劲,已经开始被寄生(抖腿)了。” “曲中,啊,酱紫核?” 情绪核的爆发自曲中部分喷涌而出,赌城键盘手经典的核嗓爆冲仿佛能从头上的耳机里溢出,极富冲击力的硬核人声配上背景bass轰鸣,鼓手的恣情敲奏,诉说着赌城乐队的特殊风格,诉说着番剧内天外生物疯狂却又理性的那一面。 相较于身边其他设备的三频分布而言,GNA的三频碰上这首曲子是让人担心的,毕竟它是笔者身边仅有的低频量正常而非残疾的那一个,万一它的表现让歌曲内bass爆冲到让人不可忍受呢? 好在心怀忐忑地戴上并承受了数次“

核试炼

”后,GNA的表现让我心头的那颗石头沉了下来,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完整而不糊甚至有爽感的低频。聆听GNA时感受到的或许更多是有充沛爆发力的低频动态,而非一味的量感。

不过考虑到个人喜好等因素,核曲对笔者来说还是坚持置于存储设备某处暗自吃灰的那种,更多的只能说用GNA能体会到的是有不错的冲击力,能让人爽到的声音,低频来的快而有力,收时也快速干净,整体对这类中小编制的band曲有不错的控制力和表现力。(使用笔记本作为解码尾巴供电的情况下,实测比起用手机供电听同一歌曲对于bass等容易让人有低频糊感受的乐器驾驭力要强不少) 最后曲末回归相对日常和平和的人声,寓意番中主角回归正常生活。随短暂平和人声之后的又是可看作为所谓天外生物的理性发问。

“因为人类是唯一能改变这个世界的物种,如果人类无欲无求的话,也会因此灭亡,难道不是吗”

“Tell me your answer,LET ME HEAR...”

现场/live 使用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prologue- (Live in BUDOKAN blanc et noir)》

,Aimer在武道馆的献唱试音。 绝对的经典——小星星经过变奏后,搭配Aimer特有的深情烟嗓、曲中纯真的歌词,所呈现的是一个童心仍存,怀揣纯粹之想的大孩子,在钢筋混泥土的丛林间不懈寻找独属于自己的一颗引路明星。 独有的现场临场感,加之带有感情冲击力的钢琴指弹让人别有画面感。总的来说,GNA干净利落地展现了现场乐特有的直面会场般的临场体验,些许的回声,更为翔实的歌手结项,有感情波澜的琴声,都让人能享受其中。

Rap/另类摇滚 使用NF的

《Time(Edit)》

进行试音。 曲前埋下名为“争吵”的因,曲中使用说唱的形式表达情绪,在节奏感和字句的连续冲击之下完善一个已经分崩离解的故事,或许这也是RAP的魅力之一。 曲中对于无奈,恳求之情的表露借由放音设备GNA生动形象展现而出,倘无视歌词仅被动融入歌曲之中,动感的背景节奏让人不自觉的随其点头摇动,却又让人在关注到歌词时陷入思考。

“I just need time.”

请给我时间,他如是说。 每个人也是如此,需要时间去改变,互相认识的过程也可以是相互影响共同转变的过程。 得益于优秀发动态及低频表现,GNA对于RAP类歌曲的表现还是相当有含金量的。

剧中曲/华语流行曲 使用由不才老师演唱的《我三》ed

《夜航星(Night Voyager)》进行试音。

“要多想。”

多少要带点感情听这首被无数次用于神插入的延续之曲。

“容我吹熄,藏起火种,向宇宙远渡。”

句句歌词之中,掩映着的是庞大的三体宇宙,是一位脑中烙下钢印,用“逃跑”为人类续火,用“残忍”留下教诲,用“坚毅”传递决心的老前辈传奇般的故事。 对细节加以还原,而不是赋予其细节,这句话或许也可以改用于GNA上。尽可能地还原歌曲中歌手,背景乐中的细节,表现其情感也是GNA开发初衷之一。这样的观念,都能在聆听之时有所体会,令人心生感动的体会。 能听到的是甜亮却又略带断腕般壮烈的女声,加之别有深意的歌词,不能不让人带着一份敬意,一分感动去聆听这首歌,感染力属实管够。

聆听稍微有些年代的由邓小姐演唱的

《漫步人生路》

GNA的表现也是令人心生追念之意。 歌中人声仍甜美,往时佳人再难见。人美歌也美她,是能让当日年轻一辈都能为之迷倒的优秀歌手,却不幸在六七岁月中被疾病夺走了生命。 她永远是老一辈人眼中的女神,无论男女。作为歌手,首首经典的歌曲她都带着深情去演唱,未因哮喘病魔的阻挠而失己歌唱本心,坚持为时人带去能慰藉劳顿的美好歌声,作为前辈,她婉拒歌唱比赛,把机会留给新时代的后辈,作为时代的弄潮者,她代表着一种自由创作的声音,向人们诠释歌曲是一种真正的来自非政治性、非传统性的自由创造。 自然而又深富感情,朴实却又总能让人爱的深沉,她的歌声永远是那样美的纯粹,正如她本身一样。 无需多言,歌本身就很好听,用GNA聆听时也是如此,足够令人沉醉于其中。

ACG

BAND 这里用结束乐队的

《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用于试音。

依旧是熟悉的相对考验设备控制力的电吉他以及bass爆冲,但不得不说还是相当有四人色彩的一首band乐。 起手的鼓声用GNA听相当舒服,颇有节奏感,残响收的也快,搭配随之即上的吉他/贝斯,更是让这首歌有了律动的青春色彩。 GNA相对优秀的分离度为band乐的表现加上了不少分,同时人声也稍近,有一定的亮度,听来舒服,上头。 波奇:“真的吹不动力,总之挺好听的。”

BAND其二 ヨルシカyurushika

“我焯,拿!我焯,鹿!”

主唱suis小姐姐收放自如的音色加之超级带佬n-buna的编词作曲,碰撞出的是新星/明星乐队无数超级洗脑的歌曲。 这里食用的是

《思想犯》用于试音。

熟悉的前奏入耳,腿已经不自觉地抖起来了。这首陪伴笔者无数执笔(摸鱼)夜晚的在新的设备上还是那样的有感染力。 明快的节奏之下是别有深意的歌词,是对一个不太明快的故事的致敬。 单论歌曲本身用GNA听来的感觉,电吉他扫弦时引人律动的旋律,澎湃有力但回弹快速的鼓声,夹杂在高潮中极具冲击力的速拍低频,各司其职定位清晰的乐器们,稳而有趣,拿总的神级编曲作词加上suis酱应歌曲背景变得稍显压抑但又依旧稍带俏皮甜美的声音(别太过分了啊kora),几者加起来真的可谓是相得益彰,有如一盅互相调剂互有特色的药材泡就的酒,十分甚至九分的有特色,十分甚至十一分的过瘾好听。。。

传统风格ACG ED/OP 使用由Panda SAMA提供的

《days - full ver(Feat. 2G70》

用于可谓老前辈的番剧/视觉小说的内容曲进行试音。 有一定年代感但相当有风格代表性的开声加之稍有厚度却依旧抓耳的女声,以及背景的BASS/电吉他,让人很快能联想到到是某部经典作品的标志曲。 不得不说,GNA对于稍有年代的曲子表现力都挺不错,高演奏技术配合虽快但不至过激的节奏,加之感染力十足的贝斯伴奏,总能带给人强烈的画面感。 “哎,这不那啥番/GAL吗,好像有印象来着...”

Voaclvoid CN 使用由洛殿

《异样的风暴中心》

用于国内v曲的试音。 已经相当成熟的调教方案使得现在的v曲很少存在刺激的齿音,字句之间的起承转折也相当自然顺滑,通过歌词表达情感时的爆发力也相对到位。 说来好笑的是,洛殿的形象越来越凝实生动了,想到多年前自己能喊洛姐的洛天依,再看看现在经过十年时间的自己,甚至有几分羡慕仍然能纯真快乐地献唱的她,也请洛殿能永远,永远地保持这份纯粹,去唱自己喜欢的歌,一直一直喜欢唱歌。 JP 一首经典的术能让他人惊呼你为"

xx二次元"

,这里用RSD调教出的

《City Girl Syndrome》

用于兼容Citypop属性的日系术曲试音。 穿插全曲的pop节奏透露出些许都市快生活之中珍贵的午后慵懒,miku酱熟悉的声线仿佛也染上几分惬意之色。刻意营造的有损氛围,不急不缓变化的背景,让人在戴上耳机聆听的同时也不经意间生发稍憩片刻的冲动。 本身人声甜润,氛围感到位,加之本身对慢节奏乐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之后又用一堆由各路神佬提供的多到难列举的术一通感受总结下来,GNA还是挺适合v曲乃至JPOP大类的。

Voperwave 同样用相似蒸汽风格的

《Summer lover》-SpoonBeats、Thomas Ng

对GNA进行试音。

相比日系citypop浅酌一口下午茶的感觉,这首更多的像是在讲述小情侣之间清新的恋爱故事,悠闲地坐在空旷的草地上,面向蓝天白云去放空自我,忘掉所有的忧虑。 同样是得益于优秀的慢节奏抒情把控,GNA对于欧美系蒸汽的表现也可谓不错,够迷幻够慵懒够对味。 欧美流行 电子 除了使用上文提及过的胖鼠的作品试音外,此处使用烟鬼

《Wish On An Eyelash Pt. 2》

进行试音。 虽然是新歌,但烟鬼独有的元素还是有较多的融入,同时其中高潮部分的人声更是毒性十足,初听的冲击力可谓十足,是一耳朵能让你塞近歌单的感觉。 实听下来,GNA本身高水平的低频表现对于烂大街的Future bass,浩室,trap等等曲风还是有相当不错的表现的,再加之欧美歌曲录音相对较好的辅助(刻板印象了属于是),喜欢EDM,那么用它听歌一定能让你爽到。

OST/中大编制 使用老滚五

《Dragonborn》

用于对有人声的ost曲的试音。 论史诗感和氛围感,老滚这首在菜单界面常驻的歌曲绝对是个人心目中永远的第一。英灵们厚重而严肃的龙语传唱声中,都瓦克因勇猛的形象跃然纸上,古老传说的末代继承者和群龙为伍,同天际子民相伴,带着众神的意志,以其荣誉起誓,必将讨伐恶龙,为被黑翼笼罩的天际带来黎明。 一首主题曲能让听者窥见一个被人们传颂的传奇,这或许就是OST特有的表现力。GNA将曲前战鼓擂动,号角吹响的细节丝毫不漏地展现了出来,英灵战士传唱时极富磁性的声音加上渐进高亢的背景大编制乐队演奏,曲中女高轻声吟唱,都得以尽数展现。 可以说,GNA强大的动态能力保证了其在RPG系OST的优秀表现。

“Fus~Ro Dah!”

纯净OST 使用辐射4菜单界面曲

《Main Theme ('Spinner' M》

用于纯音乐类OST试音。 依旧是富有画面感的背景乐,曲前钢琴初响预示废土恶人的苏醒,徘徊废土间,寻找核战后的希望,演奏中数次敲响的鼓声配合弦乐将乐曲拉向高潮,仿佛能让人看到废土上的纷争场面。 曲中大小提琴拉动时的抒情部分表现力和冲击力依旧没让人失望,依旧给人身躯一震的感觉,而这也正是OST音乐所应该具有的感染力。

古典 纯飞舞俗人,这里用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进行古典曲试音。 算得上比较吃动态的曲子,不过或许好在GNA的动态是大优势,能够在保证大声场的前提下,做到对各乐器的精准定位,另外对于逐渐紧张的旋律也能快速响应。 压迫感在节奏逐渐加快的时候蹭蹭地就上来了,不得不说有优秀的动态真的能对很多歌曲的聆听有较大的帮助。哪怕我一个不怎么听古典的也能觉得GNA的古典乐表现响应快速,能够驾驭得住古典大编制这种大场面,虽说可能不是精通,但也有远超同价位的表现。

总结

GNA/盖娜 是能给人带以惊喜感的声音的高性价比设备,中性偏暖的声底走向、对多种曲风的强大适配能力、饱满而甜润的人声、广阔的声场、优秀的分离度、绝对不俗的解析、一站式解决的设备配齐,再加上并不高昂的价格,使得它在使用稳定研发方案后在低成本的代价下也能收获高定位的声音,亦即拥有多种意义上都能成立的高性价比,做到满足大部分人群的听音喜好,让听者听到令人惊喜的声音,同时一定程度上保证后期的迭代改进以及个性化定制需求。 可它也正如人乃至北欧众神般,并非完美。 听感上神似两个全频铝带小音箱戴于头上的GNA,重量也是令人面露苦笑地像极了两个小音箱。目前400g往上的重量,加上因为避免尽量过度调音而使用的薄耳棉使得它的佩戴堪忧,需要自行更换耳罩改变一定听感方能满足部分听者长时间舒适佩戴的愿望。 其次,由于目前仍然处于对声音的研究改进阶段,外观方面则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而在不少人看来,GNA的外观略显简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是的,这是一个好消息,还能够改进,也是一个坏消息,还需要改进。在如今非卷即润概念映射的市场上,产品不能迭代改进,会很容易被推陈出新的洪流淹没,即使有相当的实力,也难以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之下长久存在于人们视野之中。当下的人才市场或许也是如此,面对极少的更高学位名额,你不卷自然有人卷你,徘徊者自然会倒在逐名的路途上,而有门路的人已经看到了眼前的残酷,纵身跃向了新的赛道,开始了新的赛程。 一通废话下来,实则要表达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产品能守住初心,别让从前的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的所创所思而生发失望之想,如果可以,请肩负责任继续创新,让更多的人听到,感受到"新"的声音,乃至让你的产品,能自豪的称道一声“创造”,能让每个热爱音乐的玩家,接触到独属于自己的“极致”。 对GNA的未来展望:选用轻量化的壳体减轻耳机本体的重量;增加薄海绵网减少铝带单元和外界的直接接触;改用天鹅绒/天鹅绒拼蛋白皮耳罩优化佩戴体验使之能长时间佩戴。 外篇

浅说(水)下GNA命名相关。 并非甘油氨酸或某游戏制作公司,风之女神盖娜是北欧神话中神后弗利嘉的神使,一般只是默默作为信使驾驶八腿战马迅驰者为弗利嘉传言探世。她本身具有操控,感知风的能力,有强大的细节的感知与重现能力,由她得名的铝带耳机也正同这位无闻的女神一样有着优秀的解析和还原能力。

被冠以风之女神之名的GNA传递的是大背景之下对研发和实践运用有着执着追求的拓展者对于新型材料运用的尝试(虽说已经有先例),无论是不是厂牌,有没有过硬的参数考虑,亦或是有没有强大的设备作为驱动,精密的仪器用于测量,以个人玩家的角度来说,能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去开发研究,去实践操作,耐心帮助有需求者解决问题,能做到节约一定成本用于提升自己想要做的设备的完成度,并让人心生认可,也许这已经意味了很多,很多... 而作为一个听者,能够用低成本低要求收获自己觉得满意的声音,能让自己听完省去一些折腾器材的费用,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从制作者处达到听感,外观等等个性化定制的需求,或许,也是一件好事,一件难被正名的"DIY"偶能成就的好事,一件让人减少焦虑的好事... 作为一个初入坑的小白,或许能接触到有不错声音又能节约学费的器材是很理想化的事,虽说入坑时非常非常非常不推荐尝试入手对听音观形成有较大阻碍作用的定制/DIY设备,但倘若你真正找到了自己觉得喜欢的声音,外界的言语也难以改变你对自己设备的认可,更多的只能说是,尽量在斑驳的器材市场,迷人眼的经验之谈,各式的刻板印象中仔细甄别,在理智的选择间取一称心者为瓢饮,在考虑周全的前提之下,由兴趣和喜爱为引,再有所针对地做升级,去探索开拓新领域,又或者是你对目前的设备已经足够满意/做好了利害权衡,想稍做停留甚至就此止步,也毫无不可。毕竟在名为选择的常年萦绕有大雾的长河之中,只有“我觉得满意的”港湾,才是对自己这小舟更亲切、合适的港湾。(什么废话文学) 风传新声,是对鲜有人尝试的领域进行实践探索的成果之声的传递,带鸣极致,所鸣为对材料的潜力挖掘,对理想声音的极致追求。 最后,新的一年,祝愿每个行舟人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港湾,又或者能顺利行舟,同雾博弈,泊至希冀的远方。也祝愿有需要的人能找到理想的出路,不要被种种重担压倒,去想方设法地解决它罢!

『风传新声,带鸣极致』——GNA铝带耳机主观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