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超过45%!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由外资在华贡献

2023-06-24 17:25 作者:朱笑川  | 我要投稿

芯片,又称半导体,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芯片制造是一项高技术密集、高资本密集、高风险密集的产业,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安全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2022年,中国芯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0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8%,在全球占比达到了18.9%,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而在2013年,中国芯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仅为16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6.4%,在全球占比为6.2%,位居第四。


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由外资在华企业贡献。根据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的分析,2016年至今,内资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7%,但外资企业的增长更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外资半导体制造企业对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增长的贡献是内资企业的2倍。这些外资企业包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公司,如英特尔、三星、东芝、SK海力士、恩智浦等。


外资在华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二是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2022年芯片进口额达到4156亿美元,超过了石油进口额。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外资企业纷纷在华设厂或扩建产能。同时,中国政府为了促进芯片产业发展,给予了外资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补贴、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


尽管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在全球领先,但仍面临着技术瓶颈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技术瓶颈是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最大难题。目前,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仍落后于美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最先进的3纳米芯片目前只有三星和台积电能够量产,而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工艺还停留在14纳米水平。不过,中国也在加快追赶。


国际竞争是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另一个难题。美国作为全球半导体技术的领导者,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包括对华实施晶片出口管制、禁止华为等中国企业使用美国技术生产或购买芯片、向在美国生产半导体的公司提供巨额补贴等。这些措施对中国芯片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难以获取先进的设备、材料、设计和人才等资源。


面对技术瓶颈和国际竞争的挑战,中国芯片制造业仍然要坚定向前发展,因为这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安全有重要意义。

芯片制造是支撑数字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失去话语权和主动权,甚至被他国断供或封锁。因此,提高芯片制造水平和自给率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芯片制造是提升国防实力和安全保障的关键。芯片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导弹、雷达、卫星、航母等。如果依赖外部供应链,就会存在被窃取机密或植入后门的风险,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因此,掌握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保障。


芯片制造是参与全球合作和共赢发展的桥梁。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和分工合作的产业,没有哪个国家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环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重要的生产基地,有责任也有能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维护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福祉。


结语

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由外资在华企业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芯片制造业没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相反,中国芯片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共赢做出贡献。


2022年超过45%!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由外资在华贡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