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RI」腰椎-骨盆-股骨复合体:肌动学恢复-自学系列

2023-03-21 16:52 作者:海峰三脚喵  | 我要投稿

在前面“PRI自学系列”文章里,详细描述了人体不对称模式,在这种不对称模式中,骨盆与胸廓位置发生变化,造成上肢与下肢在运动时也出现了功能差异。

腰椎-骨盆-股骨复合体肌动学恢复,主要描述在人体不对称模式中,骨盆与下肢的肌动学改变;与髋关节运动障碍、膝关节运动障碍、骶髂关节运动障碍、骨盆底引发的疼痛有着较大的关系



在L AIC模式,下肢表现为:

“Right Stance in Right AF IR position”;

“Right Stance in Left AF ER position”;


在R AIC模式,下肢表现为:

“Left Stance in Left AF IR position”;

“Left Stance in Right AF ER position”;


说白了就是:

L AIC=右侧下肢承重,右侧髋臼在股骨上内旋、左侧髋臼在股骨上外旋;

R AIC=左侧下肢承重,左侧髋臼在股骨上内旋、右侧髋臼在股骨上外旋;


L AIC模式对腰椎-骨盆-股骨复合体的影响:

左侧髂骨(无名骨),屈曲、外展、外旋,伴有代偿性股骨外旋运动(FA ER);

右侧髂骨(无名骨),伸展、内收、内旋;


具体肌肉变化:

(LAIC模式,左侧髋关节肌肉变化)




(LAIC模式,右侧髋关节肌肉变化)


注意:以上是基于L AIC模式不对称模型给出的肌肉长度的变化,仅做参考。不要盲目套用,即便患者的L AIC相关测试符合此模型,但实际肌肉长度仍可能因多种代偿,与上述变化存在差异。

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与思考:

 ①哪些髋关节旋转肌是不易激活的?哪些是激活的?哪些是延长的?哪些是缩短的?

②股骨旋转肌群,也是骨盆运动肌群与骨盆稳定肌群;

③髋关节全范围屈曲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一是由骨盆旋后产生的,因此髋屈肌与髋外旋肌十分重要;

④盆骨异常运动学表现,可能是由左侧股二头肌长头、左侧大收肌纵向肌纤维(股骨髁部)右侧臀大肌薄弱(募集能力差)引起的;

⑤对髋关节来说内外旋运功能够激活更多的关节感受器(相较屈伸而言);

⑥股骨内收、内旋动作,延长闭孔内肌(FA);

⑦股骨内旋,可协助提升肛提肌和骨盆底,支撑盆腔器官,增加腰骶部稳定性(FA);



基于L AIC模式的肌动学测试:

1、内收坠落测试(ADT)

2、伸展坠落测试(EDT)

3、直腿抬高测试(SLR)
(Straight Leg Raise)

4、躯干旋转测试(TR)

5、股骨髋臼活动度测试(FA ROM )
(Femoral Acetabular (FA) Range Of Motion)

6、股骨髋臼神经神经肌肉控制测试(FA Strength)
(Femoral Acetabular (FA) NeuromusculaarE Control)

7、Hruska内收抬升测试(HAdLT)
(Hruska Adduction Lift Test )

8、Hruska外展抬升测试(HAbLT)
(Hruska Abduction Lift Test)


其中1、2、4测试动作在LAIC模式测试文章中有详细讲解:文章在公众号内。

站内文章不全仅做参考:L AIC模式测试动作


3、直腿抬高测试(SLR)
(Straight Leg Raise)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并拢、伸直;

测试者被动抬高单侧下肢,完成屈髋动作,期间膝关节伸直;

当受试侧臀部、腿后侧有明显张力限制,或感到不适;或另一侧腿出现抬离床面的趋势时,停止进一步抬高下肢;

此时观察被动屈髋幅度;


测试结果:

直腿抬高小于80度(上图红线),测试为阳性;

直腿抬高80~100度(上图蓝线),测试为阴性;

直腿抬高大于100度(上图黄线),测试为过度灵活\运动;


测试意义:

LAIC模式下,由于左侧骨盆旋前(屈髋),腘绳肌近端向上移动,左侧更容易产生活动受限;(实际情况并非单纯的关节、肌肉机械位置与长度改变,与神经肌肉系统功能关系更密切

若LAIC模式下,左侧SLR阴性,或过度灵活,可能存在神经肌肉无力、低张力、过度拉伸、腘绳肌被抑制;



5、股骨髋臼活动度测试(FA ROM )
(Femoral Acetabular (FA) Range Of Motion)

6、股骨髋臼神经神经肌肉控制测试(FA Strength)
(Femoral Acetabular (FA) NeuromusculaarE Control)

测试动作5、6可以在一个测试姿势与动作内完成;

测试动作5是测量股骨(FA)被动内、外旋活动幅度;

测试动作6是测试股骨(FA)主动内、外旋力量与感觉;

患者坐姿,双脚、小腿垂于床外(脚不触地),双下肢屈曲90度;

完成股骨相对髋臼(FA)的内旋与外旋被动活动,测量运动幅度;

股骨内旋(FA IR)、股骨外旋(FA ER);


测试结果:

L AIC模式下,或左侧股骨处于外旋(FA ER)位置,则左侧股骨内旋会出现受限,原因来自左侧股骨与髋臼后下方撞击;

L AIC模式下,或右侧股骨处于内旋(FA IR)位置,则右侧股骨内旋会出现受限,原因来自右侧股骨与髋臼前上、内侧缘产生撞击;

若未出现相关受限表现,可能存在病理性代偿表现;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测试的同时,可在测试过程中加入FA IR\ER抗阻,评价内旋与外旋肌力;

并询问发力时,哪个位置的肌肉更有发力(酸胀)感;

主要关注内旋时,臀中肌前束与阔筋膜张肌发力感受。



7、Hruska内收抬升测试(HAdLT)
(Hruska Adduction Lift Test )

HAdLT测试与评级


此测试共6个评级:0~5级,每个等级反映肌肉位置、力量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测试以放在检测者肩上的腿进行命名,例如患者左侧卧,右腿抬高搭在检测者肩部,可称为“R HAdLT”。


测试中,需要全程维持骨盆微后倾,并不出现骨盆旋转、倾斜,上侧腿伸直,下侧腿屈曲。


0/5级——无法完成侧卧位上侧腿外展同时将下侧股骨外旋动作(脚踝无法离开地面,触碰上侧腿膝关节内侧);



0/5级——无法完成下侧腿外旋动作


①无法激活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

②下侧腿闭孔内肌无力;

③无法获得下侧ZOA;

④骨盆角度分析,上侧缝匠肌、股直肌可能无力,需要被激活;

⑤上侧大收肌过度激活,需要被抑制


1/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进行外旋,使足内侧接触上侧腿膝内侧;


1/5级——能够完成下侧腿内旋动作但无法完成内旋动作


①无法激活下侧腿闭孔内肌;

②下侧腿TFL过度激活;

③步态周期中,无法维持骨盆绕股骨内旋与股骨绕骨盆外旋;

④需要下侧腿内收肌群抑制臀部后囊、骨盆后侧出口。



2/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外旋位,再进行股骨内旋,将下侧腿膝关节抬离地面;



2/5级——能够完成下侧腿内旋动作,同时进行内收、内旋无法完成下侧腿内旋,但无法抬升骨盆


①上侧腹内斜肌\腹横肌过度激活,使上侧腹壁缩短;

②若下侧腿内收、内旋时出现屈髋,则说明无法维持骨盆绕股骨内旋姿势;

③需要针对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进行激活;

④下侧髋关节后囊、骨盆后侧出口需要抑制。

3/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股骨内旋,同时抬升骨盆,使下侧髋关节离开地面;



3/5级——能够在下侧腿内收、内旋位,抬升骨盆,但无法抬高至肩、髋、膝一条直线


①下侧腹内斜肌无法促进获得ZOA,下侧胸廓无法外旋;

②下侧内收肌群与臀中肌前束募集困难;

③下侧后纵膈紧张,无法正常扩张;

④下侧腰大肌、TFL过度激活;

⑤上侧臀大肌与腹壁过度激活,出现骨盆绕股骨外旋。



4/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股骨内旋,抬升骨盆,使上侧踝、膝、髋、肩保持一条直线;


5/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股骨内旋,抬升骨盆,使上侧髋关节高于踝、膝、肩直线;



4/5级&5/5级——能够在下侧腿内收、内旋位,抬升骨盆至肩、髋、膝一条直线,或上侧髋超过连线


随着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内收肌群、臀中肌前束的募集越来多,上侧内收肌群与臀肌试图将其拖离此位置;上侧腿在此时正处于步态中、后期摆动阶段,正准备进入接触期。


无法从3/5级进阶至5/5级,说明

①无法正常募集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内收肌群、臀中肌前束来维持股骨内酸位置;

②无法正常募集上侧臀大肌维持股骨外旋位置;

③无法正常募集上侧大收肌与fu腹外斜肌维持上侧骨盆位置;

④下侧耻骨韧带松弛;

⑤下侧臀部后囊、后纵膈、TFL、腰大肌紧绷;

⑥上侧腹内斜肌过度激活、髋关节囊紧绷。



8、Hruska外展抬升测试(HAbLT)
(Hruska Abduction Lift Test)

HAbLT测试与评级

此测试共6个评级:0~5级,每个等级也能反映肌肉位置、力量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测试以处在外展位,放在墙上的腿进行命名,例如患者左侧卧,右腿抬高,右脚搭在墙上,可称为“R HAbLT”;


测试中,需要全程维持骨盆微后倾,并不出现骨盆旋转、倾斜,上侧腿伸直,下侧腿屈曲,并将下侧腿足踝处垫高,使下侧股骨处在微外旋位。


0/5级——无法完成侧卧位上侧腿外展,同时伸髋至0度,或伸髋至0度时骨盆出现过度前倾\旋转,腰椎过度伸展



0/5级——无法完成上侧腿伸直,同时外展


①骨盆姿势异常

②髋内收肌群、外展肌群、外旋肌群在冠状面整合异常



1/5级——能够在上侧腿外展位下维持骨盆与腰椎的中立姿势



1/5级——能够完成上侧腿伸直,并在伸髋0度时保持骨盆姿势。但无法内旋下侧股骨,或通过骨盆倾斜进行代偿。


若无法完成说明:

①无法激活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

②无法获得下侧ZOA;

③上侧腹内斜肌\腹横肌需要抑制;

④上侧大收肌过度激活,需要抑制


此时下侧下肢姿势与步态周期中,支撑早期,初始接触有关。



2/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完成内旋,使膝关节抬离地面



2/5级——能够完成上侧腿伸直,并在伸髋0度时保持骨盆姿势,同时下侧腿内旋


若无法完成说明:

①下侧腿内收、腘绳肌、臀中肌募集异常

②下侧腿髂股、耻股韧带松弛

③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无法维持下侧胸廓内旋

④上侧腿内收肌、上侧腹内斜肌需要抑制


此时下侧下肢姿势与步态周期中,支撑中期有关。



3/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股骨内旋,上侧腿不离开墙面,完成股骨内旋动作,不出现骨盆旋转



3/5级——能够完成上侧腿伸直,并在伸髋0度时保持骨盆姿势,同时下侧腿内旋,上侧脚不抬离墙壁进行股骨内旋


若无法完成说明:

①下侧腹内斜肌\腹横肌失控,无法维持下侧胸廓内旋

②上侧髋关节后囊紧张

③上侧臀中肌募集异常

④下侧骨盆姿势异常,股骨与髋臼撞击



4/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股骨内旋,上侧脚抬离墙面,完成股骨内旋动作,不出现骨盆旋转,躯干侧屈



4/5级——能够完成上侧腿伸直,并在伸髋0度时保持骨盆姿势,同时下侧腿内旋,上侧脚离墙壁并保持股骨内旋


若无法完成说明:

①上侧腿臀大肌、臀中肌后束无力

②反映对侧髋关节内收肌和同侧髋关节外展肌(臀中肌)之间整合不良。


此阶段对应步态周期中,上侧腿支撑向下侧腿转移

5/5级——维持骨盆与腰椎姿势,下侧腿保持股骨内旋,上侧脚抬离墙面,完成股骨内旋动作,不出现骨盆旋转,躯干侧屈。维持上侧腿股骨内旋,同时进一步伸髋超过0度,不出现骨盆前倾与腰椎过伸



5/5级——能够完成上侧腿伸直,保持骨盆姿势,同时下侧腿内旋,上侧脚离墙壁并保持股骨内旋,同时进一步伸髋超过0度


若无法完成说明:

①上侧无法抑制脊柱伸展肌同时伸髋(脊柱伸肌过度激活)

②上侧TFL、大收肌需要抑制




扫描添加微信,加入微信交流群。
(备注:B站)



「PRI」腰椎-骨盆-股骨复合体:肌动学恢复-自学系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