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志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喜欢武侠、历史和传说,时常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这样的句子而感怀。 然而在庸碌的生活中,又时常感到有心无力,满足于眼前的苟且,不能鼓起十分的干劲追逐远方,心头常涌起“志大才疏”之感,却又放不下雄心壮志,常幻想自己所志得遂的景象,对着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无限感怀。 从古至今,贯通中西,英雄的故事经久不衰,一直为人们所传唱,中国有三国演义描绘的三国群英、有金庸笔下的大小侠客;西方有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有阿喀琉斯和他的英雄史诗;红军和开国元勋们的英雄事迹,二战时的英雄史诗现在还在网络上争论不休。每当提起这些故事,人们往往能放下生活中的零零碎碎,撇开下顿吃什么之类的日常琐事,仿佛穿越到那些英雄时代,看他们挥斥方遒,生出无限敬仰。 我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普通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个科学家,做出改变世界的发明。我想诸位也是如此,在十二三岁的懵懂年纪,感觉自己能力卓著,未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富翁大官将军科学家等等仿佛唾手可得。后来长大了,对自己和现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就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但每当读到一段段英雄故事时,眼泪和雄心就常常汹涌而出。我为他们的优秀品质而动容,更想成为他们,让人生的火花点亮夜空的黑暗! 人生如烟花,短短几十年,绽放或只在一瞬;人生如大梦,碌碌人世间,可说者又有几人;人生如大河,流程虽然颇多趣味、难以割舍,没有东流入海之日,大河的生命永远不完整。有一个著名的思维实验,如果现在发明出了一种先进的机器,你只要躺进去,就能过上平安富足的一生,但这一生只会存在于你的脑海里,在外面,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你还愿意躺进去吗?如果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应该大部分人都愿意躺进去吧。但实情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因为我们嘴上说愿望是平安富足,平凡度日,但心中还是希望自己的一生不要毫无意义,希望能为世间留下自己的一份价值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就不详解了,放一张图。
自我实现虽然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但它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大部分人衣食无忧的时代,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本能般驱使着我们质疑自身的平庸,痛诉时代的不公,挑战公序的约制。它带来了“精神内耗”,带来了“创业失败”,带来了许多不能接受自己平凡的年轻人的痛苦。但它亦是良药,在失意的深夜,在孤独的小路,在落魄的出租屋,是它给了许多人力量;在和平的时代下,在富足的家庭里,在安稳的氛围中,是它给了许多人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所以我们的国,我们人类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前行。 安于平凡,接受平凡,然不忘雄心,自我实现,终能遂其所志,成一世英雄。所谓侠者,非以其武功盖世、宗门显贵;侠者有侠心侠胆,虽弱能不忘修其所学,虽穷能不攀附权贵变易初心,虽不得志能不忘志,常怀救世济民,锄恶扶弱之心,纵时世所限,龙困于野,也无负侠名。望诸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