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八课--百家争鸣

2022-08-03 15:08 作者:不用管我在干嘛  | 我要投稿

一:老子

  1. 简介: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

  2. 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哲学)思考问题(以柔克刚、祸福相依、塞翁失马);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不过多干预)

  3. 代表作:《老子》\《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 孔子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3. 主张:核心、思想“仁”(马棚失火);

                治国主张:以德治国、德政(苛政猛于虎)

                 教育主张:创办私学,鼓励“有教无类”(有利于教育公平 );总结了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 代表作:《论语》

三: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经济变成了铁犁牛耕,政治上分封制瓦解)

  2. 代表人物及主张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尚贤节俭(光盘行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春秋无义战)提倡环保(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主张“礼治”,提出“君舟民水”

    道家老子、庄子,庄子强调治国顺应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韩非(韩非子)、商鞅、管仲;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加强中央集权专制(最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最受统治者欢迎)

    兵家孙武(孙子)《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 百家争鸣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4. 百家争鸣意义\作用\影响\地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战国末期屈原《离骚》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八课--百家争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