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折叠屏怎么才能“常用”

2021-12-22 21:50 作者:酷美科技  | 我要投稿

最近发布的OPPO Find N,因形态新颖、价格亲民、宣传到位,受到了不少的关注。

我今天本来去附近的小的苏宁易购,想要摸摸这个手机,但店里却没有真机,连机模也没有。

无奈,只能依靠云体验发表一些思考。

折叠屏面向大众已经有几年了,但至今也没有真正普及开。我身边唯一见到用折叠屏的,就是我们公司老板,当初一万八买的华为mate X一代,用了一年,前一阵子屏幕坏了,去店里维修说换屏要9000块,或者加1万换新的mate X2。。。最后,老板选择了换iPhone 13 Pro Max

折叠屏普遍都在一万多

所以说,折叠屏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是,有相当足够消费能力,愿意尝鲜,注重社交体面(商务人士、时尚女性)的市场早期用户。

手机市场,从当初的功能机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经过过去1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创新乏力,等待创新形态、创新品类出现的阶段。而折叠屏,是当前市面上最创新的手机形态,大家都在等待这样的全新形态、全新体验的产品,来打破智能手机市场的无趣僵局。

往往这样的创新品类出现,更多是技术进步和成熟量产的结果。所以这种新品类,往往都是从超高的价格区间进入大众视野,然后经过多年迭代和探索,产品定位和体验逐渐清晰,市场认知和产业链逐渐成熟,然后才真正开始有了蚕食原品类市场的势头。

过去几年的折叠屏,不管是三星还是华为,抑或是关注度不高、产品成熟度也不高的摩托罗拉、柔宇等,都有几个致命问题,让大众对折叠屏一直持观望态度,不会纳入购机考虑范围:

  • 高不可攀的价格。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和正常的手机完全不是一个level。普通手机都在5000元以内,就连iPhone顶配也就一万出头,但折叠屏上来就是1万五左右,甚至有的被炒到几万块。这个价格绝对是普通消费者想都不敢多想就劝退了。

  • 无法放心的耐用性。在大众固有的认知中,屏幕都应该是直的,至少是固定形态的。而不应该像纸一样可以来回折叠。因为在大众认知中,屏幕的材质基本就是玻璃,大家还没见过能弯曲的玻璃,更何况要每天用的手机。而且量产上市的这几款折叠屏,也都出现了没使用多久就损坏甚至裂开的情况,因为给大家都留下了折叠屏太脆弱了的印象,没法当成主力机日常使用。

  • 充满疑问的体验提升?直板手机虽然创新乏力,但这一形态的使用方式和软件体验已经非常成熟,大众都已经非常习惯,各种软件和交互的适配也相当完善。但折叠屏内外屏和普通手机的尺寸比例可能都不同,而安卓厂商的软件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Android系统的底层适配。所以现在市面上的折叠屏虽然大屏很爽,但大部分软件打开依然是手机端的放大版,显示内容甚至还不如直板手机多,所以很多消费者担心花这么多钱买个折叠屏,并没有带来体验上的提升,反而更重更厚续航更差,还更容易坏。

虽然OPPO把折叠屏手机价格降到了7699的价格,但消费者对比的是普通手机,而不是友商的折叠屏。所以依然还是要面临上面3个核心问题的挑战。

  • 7699的价格都能买个iPhone 13 Pro了,到底是买iPhone还是买个折叠屏呢?

  • 宣称是2万次折叠,但有不提供碎屏险,换一个屏幕要四五千块,这谁承担得起?

  • 虽然尺寸更小巧了,分屏也不错,但单个app全屏使用依然体验拉跨,除了看视频,大屏了个寂寞?

所以,OPPO Find N的slogan“从尝鲜,到常用”确实是没错的。对于当前愿意花钱用折叠屏的消费者,它大概率能做到比其他几款更常用更好用。但技术、价格、体验注定成为目前折叠屏普及的限制因素,大众消费者,依然更愿意花钱购买iPhone、华为的直板手机。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OPPO已经把折叠屏的价格拉到了7000档,所以我认为现在最需要提升的,是大屏形态下的软件体验,包括平板pad。当然,我们看到最新版Android好像已经能对屏幕尺寸比例做更好的优化,所以,最快1年内,估计我们就能看到有突破性体验的折叠屏出现。


折叠屏怎么才能“常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