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菊湘精神科医生:躁郁症——一种比抑郁症更加危险的心理疾病

2022-02-28 14:46 作者:深圳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 我要投稿


刘菊湘

40余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刘菊湘,中共党员,优眠临床部主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病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40余年,曾多次在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天津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多次受邀赴国内外学习交流与研讨,就临床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擅长领域

擅长情感性情绪障碍、心因性情绪障碍、癔症性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强迫症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适应性障碍、老年期情绪及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精神疾病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使众多患者获得康复,深受同行和广大患者认可好评。

行医格言:我要求自己对患者倾听、倾听再倾听,细心、细心再细心,作为医生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

提起心理疾病,大家首先会想到抑郁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心理疾病的了解,大家对抑郁症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另一种疾病,它比抑郁症更难发现、更难治疗、更加危险,那就是——躁郁症。

躁郁症并不那么广泛被公众所知,但它依旧困扰着众多人群,据统计,美国每25人中就有1人患有躁郁症。

什么是躁郁症?

躁郁症也称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患者时而达到躁狂状态,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可以几天不睡觉不知疲倦;时而呈现抑郁状态,兴趣减少、精力衰退、心情低落等。

由于大众对躁郁症的认知程度较低,患者能够得到的关注和尊重并不多,甚至身边的亲人也很可能忽略他们的感受。这种无人知晓的现状,甚至比抑郁症和躁郁症本身,更令患者觉得痛苦。

但躁郁症是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进行缓解和控制的,如果大众还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只会让本来就小心翼翼的他们更羞于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

那该如何正确看待躁郁症呢?

一位19岁的躁郁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从躁狂到抑郁的变化:“我像一只海豚,高高跃起在空中并欢呼‘我又要俯冲下来啦!’接着我钻到水下,所有的空气、阳光与和煦的海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躁郁症患者的心境像是随时游走于天堂与地狱的两极,他们时而精神充沛、脑子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想法,但可能突然之间,他们的情绪就会陷入深深的谷底,无法喘息。

歌手曹格曾自爆患有躁郁症,无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将家人拒之门外。电影《一念无明》的男主患有躁郁症,当躁狂发作时一个人在超市大口大口吃巧克力,被路人拍下发到网上,被人说为神经病。只有他们知道是躁郁症在作怪,他们也不想却无法自我控制。

躁郁症就是一种疾病,就像身体疾病一样,出现时不要惊慌,正确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先去接受它存在的事实,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去直视了解它。

其次,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去咨询,提出专业的建议。或是找到信赖的朋友倾诉,不要让自己沉浸在其中。

最后,严重时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

虽然近年来大众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对心理问题有一些了解,但还是有许多人羞于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敢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因为偏见。

及时就医,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的越来越发达,在精神障碍性疾病面前,我们已有证实有效的现代医学可以治愈。当自身或他人情绪出现异样时,积极就医遵医嘱,是对心理疾病最负责任的方式。

对于躁郁症,越早察觉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已经有很多人通过积极地面对,积极地治疗,回归了正常生活。

刘菊湘精神科医生:躁郁症——一种比抑郁症更加危险的心理疾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