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粒好种子
2016,昆明 缘起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世界。”
小陈老师带着我穿过一片矮牵牛。
别觉得咱们做的事情很小,
这将来可是要有大用处的。
谁知道呢。
毕竟对一个被调剂来学生科的材料狗,
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
迷茫一片。
2017,重庆 流水账
抱着旅游的心态而来。
十月山城,流阳依旧。
师姐在享受火锅,而我和师兄对饮。
对两个吃不了辣的人来说,
这里不怎么是美食的天堂。
全国植物学大会
毫无疑问的,第一排都是嘉宾。
袁隆平的名字赫然在列。
我是个非常庸俗的人,时下并没有多想什么。这种大会,请大佬来开场讲几句,撑撑场面,在平常不过了。
不多久,前后簇拥着一位老者入席就坐。
袁老的席位是最靠边的,
方便老人家进出,我猜。
主持人简短的致辞后,袁老上台。
讲真,以前除了从课本上,从新闻上看到袁老之外,并没有特意去搜过老人家的讲演或是发言。
我以为,很可能就是几句官样文章了事。
可是万万没想到,当谈到他的杂交稻,当谈到他禾下乘凉的理想。
老人家高兴的手舞足蹈,
啊这个词用的太不合适,
但是,
眼角眉梢都看得出激动,
宛若赤子。
更没想到的是,讲到中途,
屏幕突然坏了。
真大写的尴尬。
主办方请老人家先就坐,等着屏幕修好。
袁老婉拒。
距离太远听不清楚,
但老人家就这么站着等工作人员维修。
八十多岁的老人。
我都不敢肯定我八十多岁还能站着。
但对他来说,既然在三尺讲台,
就得站得住,立得起。
说实话那天讲的什么我一句话都想不起来了,
但中途无数次和老人家对视,至今都忘不了。
都说神莹内敛,那目光里可能少了许多锋芒,
但却满是坚毅。
“袁老师,我是您的粉丝,跟我合个影好吗?!”
别激动,不是我喊的。
但我也真没想到,会真的看到追星的场面。
姑娘的疯狂程度绝不亚于今天追的那些……
算了我也叫不出那些名字。
袁老的回应也很有趣,全程不发一言,但一有机会,就会停下来和周围的群众合几张影。
比如大厅里,比如电梯前,比如楼门口。
我全程跟着队伍,
并不是不想合影,
实在是挤不到前面。
但合影这东西,谁说一定要在前面才行呢。
为什么不试试坚持到最后?
当袁老和工作人员走到专车前的时候,人群大多都散了,老人家要赶去西南大学。
毕竟也是知名校友。
就在上车前,袁老停了一下,对着还在场的人群挥了挥手。
而此时此刻,我站在他身后。
师兄适时的举起手机,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天呐,我的手居然还搭在老先生肩膀上……
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颤抖。
2017 昆明
“这照片你要好好珍藏,永久的纪念啊。”
小陈老师旅澳归来,课题组难得首聚。
“老师,袁先生正好比我大一个甲子,六十年。”
我不信什么宿命,更不是玄学爱好者。
但每每想起这个数字,总觉得有种莫名的魅力。
甲子,轮回。
2021 北京 首都国际机场 21:12
仅仅四年而已。
仅仅四年,世界早已翻天覆地。
今天上午,师兄发信,袁老走了。
当时我回复,不是辟谣了吗?
“现在的媒体为了流量什么都敢随便发了吗……不用负责任的嘛……”
这是我发的朋友圈。
历经造谣,辟谣。希望,绝望。人们的心随着媒体上上下下。
尽管如此,但心里还是隐隐的感觉,
可能不太好了。
正如朋友所说,
袁老大概是当下人们的最大公约数。
我不打算上高度,更不想带情绪,
只是,光是打下这些流水账一样的文字,
都心如刀绞。
历史是一群人的死亡,
死亡是一个人的历史。
袁先生您一路走好,看呐,您播下的种子,终会生根发芽。
我答应您,
做一粒好种子。
2021.05.22 21:39 于首都机场 T3航站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