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文化比较
埃及之行历时十天,从开罗、亚历山大,然后沿着尼罗河而上,来到阿斯旺,最南我们走到阿布辛贝神庙。现在,我们到了埃及的红海之滨,这样,整个上下埃及,我们都走遍了。在途中,拜访了中国大使馆文化中心,拜访了埃及各阶层的人士,走访了他们的一些大巴扎和市场,对埃及和中国,我认为在此可以做个小小的比对,埃及和中国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都是文明古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两个国家都是大河文明,埃及尼罗河浩浩汤汤,哺育了沿河的两带和尼罗河三角洲,成就了北非的粮仓,甚至整个西亚的粮仓。中国也是大河文明,我们有黄河、长江,中华文明的农耕技术、农耕水平和农耕文明的成果举世瞩目。
两个国家的历史也有相近之处。两个国家都曾经遭受外来文明入侵,只不过埃及比中国更加多灾多难。埃及经历了亚述、波斯、希腊,还有罗马、阿拉伯、奥斯曼、英国、法国,多个国家前前后后长达数千年的入侵,而中国也经历过一些外族入侵,还要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一些入侵。1840年,我们受到英国、法国,后来八国联军的入侵,所以这两个国家都是多灾多难的国家。两个国家都遭受了沉重的苦难,所以,非常相似。
在相似之外,我们看到两个国家有不同的命运,甚至有不同的发展结局。埃及经过亚述、波斯的入侵,他们虽然曾经一度灭国,但他们的文化没有灭,他们又复国,后来又经历希腊入侵,希腊没有消灭埃及文化,相反,把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融为一体,使埃及文明又延续了数百年。但是,罗马入侵,因为信奉一神教,埃及文明被毁灭清理,埃及文化开始由活着的文化变成了死的文化。埃及的语言、埃及的文字,都被废弃了,甚至连埃及的人种也接受了改造。到了公元642年,阿拉伯的入侵,更是全面彻底的将埃及文化从它这片土地上毁灭。
至此以后,埃及又亡国又亡种,这就是这片土地的命运。相反来看,中华民族,中国人在外族入侵时可能也一度失去政权,但是我们的文化却成功的进行了反征服。你征服我的政权,我征服你的文化。最后,把对方融合到中华文明的体系,中华文化又获得了新生的力量。特别是1840年之后,中国面对西方的入侵,我们反思、奋发、图强,我们考虑为什么中国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是因为我们的船不坚、炮不利,船坚炮利方能自立,所以,我们开始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达到救国复兴的目的,我们接着又进行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因为保守派阻挠而失败,我们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中国从此开始走向共和政体,但是造物弄人,因为多种因素,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国家使命,我们又开展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即便是新中国,我们也没有采取完全僵化的体制。在1979年,我们开始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年,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五百年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就是人类历史上五百年来,没有像中国这样持续、高速、稳健的发展自己。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四十年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当然主要是物质文明成果,可能超过了历代总和,这就是中国,经过了一个洗心革面的历程,变革之后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和发展成果。
为什么中国有如此巨大的内生动力,使中国能够在每次遇到灾难之前、之中,都能够崛起,都能够反思、忍辱、负重,继续前行?要总结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埃及、中国的文化来进行比较。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发展必然受文化所影响,而文化又是地理禀赋的结果,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那么,中国和埃及,他们的文化本源有何不同呢?
中国和埃及两个国家,文化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种文化是和合文化,是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文化;一种文化是以神本位为中心,固执、保守,甚至是封闭的文化,这还要从两个国家所处的环境谈起。
埃及的大河是尼罗河,尼罗河浩浩汤汤6670公里,最后注入地中海,这六千多公里的征途,两岸几乎都是荒漠、戈壁,甚至是沙漠。第一次见到尼罗河很震惊,没有想到在大漠深处有这么一条大河。因为这条大河太过神奇,它不仅穿越沙漠,最关键的是,每年定期泛滥,泛滥季节的时间前后最多不会超过一周。泛滥之后,泥土非常肥沃,埃及人就在河流两岸洒撒下种子,等待收获季的收成,所以,埃及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在大漠深处有这条大河?为什么这条大河每年都定期泛滥?为什么每次定期泛滥都开了如此丰厚的土壤、土质,让庄稼能够生长的非常丰满,最后几乎年年都是大丰收。所以,他们把这些归功于神,归功于太阳神对人类的恩赐。


而中国的河流,无论是黄河、长江,尤其是黄河,经常泛滥,泛滥之后的黄河给人民带来的是沉重的叹息和民生的艰难。所以,中国人就在不断的反思、反省,为什么这条河不定期泛滥决口?他们要研究这种现象,就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就是对自然的深入、全面、系统的观察总结。然后,抽象出现象背后的内在机理,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源头。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河图洛书,河图是定量的,洛书是变量的,定量和变量融合,构成了中国文化一动一静的特质。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文化一开始就是一种本体学。在七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中国人就已经窥测到天地之间运行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其实,就是阴和阳在发挥作用,阴阳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成全、相互一致,构成了内在的生生不息的动力,可以用太极、两仪来表现,可以用思想、八卦来表现,所以,中国人很早就找到了本体论模型,通过模型,可以进行推演,推陈出新,进而产生384爻。384爻是事物发展的384种可能,这384种可能其实就是大数据的推演。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人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这样的本体推演来把握未来的趋势。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不需要神,因为神所能做的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神的功能、神的价值、神的位置,对于中国人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们看八卦为什么都是三爻,三爻很简单,代表天、地、人。天地合在一起是大自然,大自然和人的融合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思想使中华文化产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本思想进一步发展,就是以德为本,以德为本进一步发展就是以民为本,民本、德本和人本,这是中华文化内在的源头。
而埃及一直沉醉于神化,以神为本,结果就是人失去了思考。人失去思考,只能是崇拜,只能是盲从,只能是五体投地的来信奉。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怎么可能会有生生不息的动力呢?自然就没有。所以,埃及亡国亡种,既是偶然因素,也有必然结果。
反思埃及的文化,我们更加自信中华文化的内涵、内敛和内在动力,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国家治理发展中建立起自己治理的模式,才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埃及因为是这样的文化,后来进入的文化,无论是基督教文化、还是伊斯兰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文化,他们尤其缺乏变革的动力,缺乏变革的勇气,因为他们的教义有一些明文记载,使变革非常困难。没有宗教的变革,就没有思想的变革,所以,这就是埃及目前的现状。
这个国家虽然有丰富的石油,有浩浩汤汤的尼罗河,有富足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还有数不清的历史文明废墟,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当然还有天然的良港和海滨,但是都没有阻挡国家经济的衰败,社会的凋零。文化使两个国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文化也成就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文明。
从埃及回京,最想读的就是威尔·杜兰,走过的文明越多,想保持一份激情和理想就越难,而杜兰却做到了。他有一种使命感,终其一生,杜兰都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读他的语言有疼痛感,但却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事实。
他说:不平等不仅是自然的和先天的,而且还随着文明的复杂化而增长。
他还说:对人类来说,一个人无论下多大的决心,无论进行多少反思,他的行为举止依然不会改变,从出生到死亡,他必须做一个连自己都厌恶的人,就好像在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直至落幕。
他再说:我们的人生越是成功,我们就越是无聊。欲求是普通大众无休止的痛苦之源,而无聊则是上流社会的痛苦之源。对于中产阶级,休息日代表着无聊,工作日则代表着欲求。
他又说:现有的罪恶据说都是私有制带来的,但实际上,这些罪恶完全来自另一个根源,就是人性的恶。
这些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文明比较不是图书馆里的学术流水线,亦不是书斋的文学把玩。文明比较中有天机,有机理,有机制,更有机变,大可治国辅政平天下,小则规划人生修身齐家。
这是一门大学问,只有求真、求实、求通,方可有价值,否则就会坠入寻常套路,成为文字堆砌,徒耗能量与资源。
把文明比较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服务普罗大众。
追随威尔·杜兰的脚步,争取并努力要比他走得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