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高的问题好解决还是工作量大的问题好解决?
如果将所有的难题都拆解为难度高,工作量大两种类型,那么
工作量大的难题是人们已经建立了理性认识的难题,而难度高的难题是人们认识不全面,方法不健全,蕴含了许多不确定性的难题
。 对于工作量大的难题,我们是已经掌握了方法的,明确地知道了只要按这种方法去做就能够解决问题,至少是有九成的把握。只是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磨炼自己的耐心,才能最终成事。 而像那些难度高的难题,我们开始总是觉得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实现。这是我们缺乏信息,缺乏经验的缘故。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巧妙的思维或者灵感。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最需要克服自己的软弱性,最需要建立的是信心,通过调查研究寻找突破口。 但这两种类型的问题及其面对并非定式。有时也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工作量大的问题可以转化为难度高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外部目标之余再给自己设立个新目标,那就是搞方法论的创新,流程的改进。这样一来,工作量就被转化成为了难度。 难度高的问题同样可以转化为工作量大的问题,当然这个转化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信心。对于这些无从下手的难题,可以通过试错的思路来将难度转变成工作量——既然我们找不到思路,那就一个一个的试,最后总会找到。 当然了,了解了这两种难题的划分,特点以及转化之后。我们在运用这种思维的时候也要讲究
天时,地利和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要看时机和时间。有时候一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赶上一个时机,导致我们时间很紧迫,那我们就要适当的将部分工作量转化为难度去应对。又或者在某些时机,创新的成本太高,权威难以突破,那么就只能以工作量来弥补创新方面的限制。 所谓地利就是要看自身的位置,在人多的地方有市场有环境,那么就为工作量创造了条件,很多事情就不必通过一个人绞尽脑汁去解决。身居高位有时也会影响人的思维,因为用人成本太低,导致只愿意堆工作量而不愿意创新。这就是依赖于地利而忘乎天时。在缺乏帮手和资源的处境,我们就要多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也需要磨练自己身处逆境的韧性。从逆转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逆境中先进的方法论转化到顺境,而不是被环境所腐蚀退化。 所谓人和就是要因人的特质去进行转化。对于自身而言,如果自己擅长把简单的事情做快做好,那就擅长通过转化工作量去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擅长从复杂的事情中寻找窍门,那就适合转化难度去解决问题。这在用人方面尤为重要,有些人适合做工作量大的工作,他们能够很快很好的完成,而对于难度高的工作就容易产生较大压力;有些人适合难度高的挑战性工作,而在做工作量大的工作时容易失去耐心。因此,通过给这两类人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降低工作对于人的消耗。 总之,这样的认识最终还是
需要在实践中打磨
才能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