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也曾被列为禁书
《水浒传》明清时期被列为禁书,曾国藩:我恨这部小说! 导读:《水浒传》明清时期被列为禁书,曾国藩:我恨这部小说!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曾说过: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其中“少不看水浒”的意思是小孩子看了会学坏,可是大多数人却没有遵循古训。恰恰相反,在中国四大名著里,小时候最早接触的不是《西游记》就是《水浒传》。 小人书里告诉大家有《水浒传》这部著作存在,小孩子看单章节故事问题不大,如果系统看过一多半《水浒传》,不管是70回还是100回,或是120回,随之而来就会产生很多疑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如果细细揣摩,这本书应不应该被列为禁书呢?对于这个疑问,曾国藩直呼内行。 明清两代,《水浒传》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封禁,因为在封建统治者眼里,《水浒传》如同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经常败北于太平军。湘军主帅曾国藩更是多次惨败于石达开手下,甚至两次试图投湖自尽。 对此,曾国藩曾愤恨地说:“兵法战策,草野罕有,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该有二三狡贼,采败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其取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尤多。” 另一位湘军名将胡林翼更是斩钉截铁地说:”一部《水浒传》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 原来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杨秀清、萧朝贵等将领大多是文盲,自然是看不懂《孙子兵法》或《吴子》等兵书。因此,他们常常将《水浒传》放在旁边,当成行军打仗,建军建政教科书,石达开从小就喜欢看《水浒传》。在很多人看来将小说当成兵书,简直是胡闹,肯定会打败仗,但历史证明《水浒传》还真能当打仗和造反教科书。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曾亲身经历过元末农民战争,并且和张士诚关系匪浅,他的徒弟罗贯中曾当过张士诚的同僚,对于军国大事早已了然于心。与《说唐》、《说岳》、《杨家将》等评书作者不同,施耐庵和罗贯中真的懂军事,真的懂该如何造反,将《水浒传》当成军事初级教科书不成问题。 朱元璋以造反起家,建立明朝功勋集团不过是成功的梁山108将。造反者在反抗暴政时,秉持的是“造反有理”的理念,一旦造反者打下江山,登上帝位,就得防备别人造反,反倒开始宣传“造反有罪”。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水浒传》刚成书不久,流传不算很广,实施文字狱的太祖朱元璋没有把这部书封禁。朱元璋死后,明朝处于上升阶段,国力和民生状况发展的很不错,社会矛盾没有那么剧烈,明朝统治道义合法性比较充足,《水浒传》的传播没有受到官府大规模干预,甚至有一些士大夫非常推崇这部奇书,从嘉靖到崇祯一百多年间,《水浒传》被刊印了31次。 崇祯年间,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明朝统治者面临和元末蒙古统治者相同的危机,大明王朝遍地烽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起义,更有山东李青山在梁山故地聚众造反,明朝江山岌岌可危,此时《水浒传》成为统治者眼中最不合时宜的一本书。 自北宋以来,评书早已在市井流行,《孙子兵法》等兵书都是朝廷垄断的军事机密,私学兵法会被问罪。即使将《孙子兵法》流传到民间,在文盲眼里也等同于天书。在历代农民战争中,绝大多数农民领袖都不懂兵法,朝廷镇压他们也毫不费力。 然而,看了《水浒传》后,百姓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兵法。如果进行造反,这些不识字的乡野村夫就能利用谋略让军官吃尽苦头。 对此,清代文人刘銮在其著作《五石瓠》:“水浒小说之为祸条载,张献忠之狡也,日使人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诸书凡埋伏攻袭咸效之。”在他看来,张献忠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就是因为他在行军打仗时,经常找人给他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不是唯一一个喜欢《水浒传》的领袖,许多义军首领沿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称号,如张汝金混名燕青、许得住混名雷横、王中孝混名宋江。在作战中更是能将《水浒传》中的计策融会贯通。 在一次作战中,农民军趁着天降大雪突袭明军大营,俘获了明军主帅。对此明军主帅很好奇,曾向农民军发问:“你们不识字,不通兵法,何以知道利用此天时?”农民军将领回答:“吾等不知兵法,只知宋公明雪夜赚索超耳。”出于对《水浒传》的仇视,在明崇祯年间,朝廷便开始大力禁止《水浒传》传播。 公元1642年,山东爆发李青山起义,李青山义军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占据了梁山地区。李青山被镇压后,崇祯立即下令“凡坊间家藏《水浒传》者并原版速令烧毁,不许隐匿”。同时还命人丈量梁山,将此地收为国有,以免再有人效仿宋江在梁山发动起义。 清朝建立后,继承了崇祯皇帝禁止传播《水浒传》的政策,《大清律》甚至直接在律法中将《水浒传》点名。在清朝统治期间,清政府对《水浒传》共计毁禁23次,却仍然阻挡不住《水浒传》的流行。毕竟《水浒传》实在太好看,太吸引人,很多地方更是人手一本,根本不可能全部销毁。 水浒传上+下共2本 墨虫图书语文新课标 小学生三四五六年级课外书 ¥ 22.8 购买 拼多多 已下架 封建文人见《水浒传》风行难以禁止,便另辟蹊径撰写小说大肆攻击《水浒传》,比如金圣叹腰斩百20回《水浒传》只保留前70回,并添加“卢俊义惊噩梦”一节,让梁山义军统统被官军杀死,成为清朝近300年最流行的本子。 其后,文人俞万春又写成《荡寇志》一书,书中108好汉没有一个好下场。此书流传甚广,影响力很大,喜爱《水浒传》的太平军诸将更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只要攻陷一地就会将《荡寇志》焚烧殆尽。 《水浒传》的魅力是封建文人无法抹灭的,也只有无道的封建政权才会恐惧区区一本小说。如果政权治理的好,国泰民安,百姓幸福,让百姓造反他们也不会造反。 尽管整部《水浒传》不乏叛逆,甚至“很暴力”,笔者觉得普通人看的是好汉们的快意恩仇、侠肝义胆,不会太过计较人性的丑恶;文人看的是人物故事的安排和描绘,有题材可以议论;当权者看的是结果和作者的意图,把《水浒传》当成禁书大可不必,你们觉得呢?#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