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电行业报告:温故知新,家电行业促消费政策分析

2023-08-12 15:28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西南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 政策助力销量释放,国产份额显著优化

1.1 商务部+财务部牵头,补贴力度逐步扩大

自 2007 年 11 月 23 日由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牵头推动下,我国进入了长达 5 年零 7 个月的家电政策性补贴期。其中以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为目标的“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进行了 4 年,并在 2013 年 1 月 31 日全部结束。
“家电下乡”政策历经 4 个阶段。第 1 阶段从 2007 年 12 月 1 日至到 2008 年 12 月 1日,是政策第一次试点。试点范围仅限于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补贴范围为彩电、冰箱(含冷柜)和手机,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 13%给予财政资金直补。
第二阶段从 2008 年 12 月 1 日起到 2009 年 12 月 31 日,是政策的推广期。试点范围推广至 14 个省市自治区,品类增加了洗衣机、电脑、空调、热水器、微波炉和电磁炉。此外除现有九类产品之外,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农民需求选择一个新增品种纳入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
第三阶段是从 2010 年 1 月 1 日到 2011 年 11 月 31 日,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这一阶段补贴限价进一步大幅提高,并对提高限价部分所对应的下乡产品统一实行定额补贴。第四阶段从 2011 年 12 月 1 日到 2013 年 1 月 31 日,家电下乡按计划逐步退出。
随着地域、品类、限价的不断拓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刺激力度逐步加强。(1)产品品类:第一轮下乡政策补贴范围为彩电、冰箱(含冷柜)和手机 3 类,第二轮和第三轮产品品类拓展至 9 类;(2)补贴对象:第一轮和第二轮下乡政策补贴范围为农民,第三轮将国有农场、林场职工纳入补贴对象范围;(3)地域范围:第一轮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试点,第二轮政策地域范围拓展至 14 个省市自治区,第三轮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4)最高限价:随着政策深入,不同品类的最高限价不断提升。以彩电为例,第一轮阶段限价为1500 元,第三轮的限价已经提升至 7000 元。





1.2 政策催化消费需求,国产份额显著优化

1.2.1 补贴加快消费潜能释放,家电市场内销快速增长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家电下乡政策期间累计销售额 7204 亿元、累计销量 3.0 亿台。
家电下乡政策始于 2007 年,但是早期试点范围和试点产品有限,政策刺激效果有限。2009年 2 月份开始,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推广,同时 2010 年大幅调高最高产品限价,政策实施效果进一步显化。2010-2011 年大件家电的内销增速达到顶峰,2012-2013 年家电内销随着跟随政策的逐步退出有所放缓。根据 wind 数据显示,2010/2011 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 6750.2 万台/1.0 亿台,实现销售额 1542.7/2585 亿元。
在家电下乡政策助推下,政策范围内的家电品类销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08-2011 年家电下乡政策时期,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12.2%/26.9%/31.3%/18.8%。分品类来看,从政策刚开始试点起,彩电和冰箱就在补贴名单之内,因此彩电和冰箱的销量增速在 2009 年就有明显的提升,分别达 14.3%和50.7%;而洗衣机和空调分别在 2008 年年底和 2009 年年初被纳入补贴范围,因此这两个品类的增速高峰表现在 2010 年,2010 年空调/洗衣机销量增速分别为 36.7%/30.5%。





1.2.2 农村家电保有量显著提升

在“家电下乡”政策开始前,农村大件家电(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保有量相对较低,只有彩电的普及率稍高一些。2008-2011 年政策实施期间,补贴政策发挥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到 2011 年末,农村的大件家电保有量已有显著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 年农村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每百户保有量为99/10/30/49 台,而 2011 年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每百户保有量提升至 115/23/62/63 台。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大件家电的保有量提升速度相对平稳。在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市场需求被激活,农村与城镇大件家电的保有量差距逐步缩小。





1.2.3 深化下沉市场布局,国产品牌份额优化

由于家电下乡针对农村三四线市场,一方面推动了下沉渠道布局更加完善的国产品牌的份额优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了家电企业进一步完善三四线终端网点布局。以彩电为例,国产彩电品牌凭借着 CRT 时代积累的农村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优势,家电下乡期间市场份额得到明显优化。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海信/创维/长虹市占率从 2008 年的 13.2%/11.7%/5.7%分别提升至 2011 年 15.0%/11.9%/7.4%。白电方面,以美的、海尔、格力为首的龙头企业,借助家电下乡的机会深化三四线市场网路布局,进一步提高了三四级网络覆盖率和渗透度,优势产品份额得到明显提升。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政策期间,格力/美的空调市场份额从 2008年的 23.2 %/19.1%提升至 2011 年的 25.9%/20.3%;海尔“一超多强”领跑冰洗市场,海尔冰箱份额从 2008 年 25.0%提升至 2011 年的 29.4%。





1.2.4 产品结构变化推动行业零售均价下移

“家电下乡”政策的补贴对象为农村消费者,为了更加贴合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满足“家电下乡”政策的限价要求,家电企业主动性调整产品结构。农村家电消费需求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快速释放,推动中低端产品占比提升,结构性变化推动市场零售价格中枢下移。
以空调为例,在消费补贴政策的刺激下,空调终端零售价格呈现了下降的趋势,2010 年 5月,空调零售均价为 2723 元/台,相较于 2009 年年初降低了 25.4%。随着消费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加码,产品限价不断提升,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家电零售均价逐步回升。截止 2011 年年底,部分家电产品的零售均价已经超过了“家电下乡”之前的水平。以洗衣机为例,2011 年 12 月底,洗衣机的零售均价为 3285 元/台,相较于 2009年年初提升了 10.3%。




1.3 政策助力销量释放,家电企业业绩亮眼

具体到企业来看,在“家电下乡”政策进入第二阶段,试点范围逐步推广到 14 个省市之后,家电企业营收增速才有了明显的变化。以美的集团为例,自 2009Q3 开始,公司营收连续 8 个季度增速均在 35%以上。而业绩端的表现和营收端存在一定的分化。在消费政策的刺激下,家电销售快速放量,家电企业业绩端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就增速来看,业绩端增速整体弱于营收端增速。
我们认为主要是 2009Q4 起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所致。2009Q4-2011Q3,大宗原材料价格呈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家电企业的盈利表现,2009Q4-2011Q3,主要家电企业毛利率几乎都同比下滑。
如果剔除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认为“家电下乡”政策期间,家电企业大概率受益于整体销售规模的提升,边际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009前三季度,在“家电下乡”政策逐步发力期间,在原材料价格并未上涨之前,家电企业的业绩端增速明显优于营收表现。2009Q3 海尔智家营收同比增长 44%,业绩同比增长 48.9%;格力电器营收同比增长 5%,业绩同比增长 69.1%。





具体到个股来看,在“家电下乡”期间营收业绩表现最优的是海尔智家,2008-2012 年海尔的营收复合增速达到了 27.3%,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达到了 43.63%。我们认为海尔在“家电下乡”期间经营表现最优主要是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

(1)产品品类丰富。“家电下乡”政策补贴的产品品类逐步从彩电、冰箱推广至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海尔产品品类齐全,从冰箱、洗衣机、空调到小家电都有布局。2010 年海尔冰箱、洗衣机、空调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 37.7%、19%和 18.8%。此外,自政策试点起,冰箱就被纳入了补贴名单,而海尔在冰箱品类上综合实力较强,率先受益于政策的推动。
2008 年第二轮家电下乡项目招标中,海尔投标的 15 个冰箱型号全部入选,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部代表性产品。
(2)下沉渠道布局完善。“家电下乡”期间企业的竞争也可以看作“最后一公里”的竞争,要求家电企业具备较完善的下沉渠道以及配套的物流售后服务等。从 1996 年起海尔就针对三四级城市进行布局。截止 2008 年,海尔在营销、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营销渠道来看,公司拥有 6000 多家专卖店;物流方面,海尔在全国 2000多个县建立了配送站,物流配送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国的城市和乡镇;售后服务方面,在整合专卖店资源的基础上,海尔建立起了 7.3 万个村级联络站。
(3)积极响应,针对性推出下乡产品。海尔积极相应家电下乡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家电下乡产品结构。考虑到农村早期电压不稳、家庭用电不安全等因素,海尔针对性设计出差异化的“宽电压与宽气候带”、防漏电冰箱。贴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叠加完善的营销、物流、售后服务,“家电下乡”期间,海尔终端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2 促消费二十条出台,龙头标的有望率先受益

2.1 促消费二十条出台,家电消费需求有望催化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多次发文指出,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 2023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针对扩大消费提出了具体的二十条措施。其中,与家电行业相关的主要如下:

1)在稳定大宗消费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等工作,“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措施》指出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加强废旧家电回收。”

2)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措施》提出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有条件的地区可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予以适当补贴,按照产品能效、水效等予以差异化政策支持。”《措施》提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即时零售,推动电商平台和企业丰富面向农村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

3)在拓展新型消费方面,《措施》提出推广绿色消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




政府多次提及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各地主要通过发放消费券、按销售价比例补贴的方式促进家电消费,具体情况可见附表。





2.2 温故知新,本轮政策推动下将有哪些变化?
2.2.1 传统产品更新升级,新兴产品有望加快放量

从目前已经发放的消费补贴来看,虽然力度上不如 2007 年逐步推广的“家电下乡”政策,但是我们认为本次消费补贴仍然能够对于家电的消费需求形成刺激,并且在渗透率相对较低的产品上刺激效果会更加明显。
传统产品更新需求有望催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迅速提升。农村家庭的家电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彩电、洗衣机、冰箱等主要产品的户均保有量已经与城镇家庭趋于一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城镇居民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的每百户保有量为 100.5、104.2、161.7、120.3 台,农村居民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的户均保有量为 96.1、103.5、89、116.3 台。距离上一轮家电下乡大力度消费补贴已经过了 10 年左右,考虑到大家电产品 8-10 年的使用周期,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老旧家电换新的需求。此外,10 年间家电产品大多实现了更新换代,在多样化和实用性上今非昔比。因此,传统大家电的更新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电商 / 零售 / 物流 / 餐饮 /

电商行业 | 跨境电商 | 生鲜电商 | 农村电商 | 内容电商 | 社交电商 | 二手电商 | O2O | 团购 | 社区团长 | 服装行业 | 儿童服装 | 纺织服装 | 服装定制 | 女装 | 男装 | 羽绒服 | 休闲服饰 | 快时尚 | 时尚产业 | 她经济 | 女性群体 | 消费者趋势 | 网购 |直播行业 | 抖音 | 快手 | 快递行业 | 食品行业 | 餐饮 | 茶饮 新茶饮 | 饮料 | 咖啡 | 预制菜 | 团餐 | 休闲食品 | 卤制品 | 轻食代餐 | 方便食品 | 速冻食品 | 进口食品 | 有机食品 | 珠宝首饰 | 黄金行业 | 钻石 | 家电行业

家电行业报告:温故知新,家电行业促消费政策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