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平常的一个下午,天空阴沉,有什么在压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连风都不愿意光顾任何一片树林。
“肝脏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解毒......”
“我们摄入的淀粉有百分之七十是在胃里消化的,所谓淀粉,主要是我们吃的米面一类......”
无聊地记着笔记,勾画着重点知识,望向窗外的乌云,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只有走神时的联想能力是最强的:我想到了上学期学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院士的田间看苗图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眼前,然后就想到了开始消化的过程......
奶奶去年除夕夜由于胆结石没有和大家一起团聚...袁隆平院士也因为要看着水稻匆匆回到实验田,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没想到两个年龄相仿的人会如此相似。
奶奶的手术很成功,虽然家人劝她少吃点,身体不好,但是她还是说“医生都让我吃点好的,他们肝胆外科医生还不比你们懂?”想到这里,我的嘴角就微微上扬了起来。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吴孟超先生,这个要了解,虽说不考,但是学生理的还是得知道吧......”
生物老师还在讲着,偶尔插入一句生理学史,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她说:我们不能只知道成就是伟大的,这些科学家一样伟大。想到她曾坚持让我们记住 HeLa细胞是来源一位名为拉克丝的女性,她说这个都记不住就应该挨打。
“还要想起来哪些科学家?HeLa细胞的来源者拉克丝要记得吧,;讲眼生理时介绍的夏德昭先生要记得吧,眼科学泰斗;还有吧,你们耳熟能详的袁隆平院士;还有一个跟肝胆相关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生,这个也讲了的吧。”老师看着我们,脸上有些生气和无奈,“你们这些...虽然不考,但是必须知道啊,学了生物连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不知道,那...我觉得是没学一样的,特别是中国的,中国自然科学本来就起步较晚,所以更应该记住那些为我们生物做出贡献的人。”
她看着我们,顿了顿,摇了摇头:“但凡你们把追星的精神拿一点出来关注他们,也不至于我反复强调吧...我们继续上课。”
......
“四点了,下课吧。回去好好看看生物学史,不说之前的吧,把近现代的看了。”
四点一刻,回到家,拿出作业准备开始奋斗,日历提示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打算先了解一下今天这个日子,当打开浏览器的那一刻,我就仿佛遭遇了当头一棒。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于5月20日去世,享年104岁。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于5月21日去世,享年94岁。
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于22日去世,享年99岁。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得者袁隆平,于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
没想到刚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如此噩耗!三天内,四位“中国脊梁”先后仙逝!也正是这时,那积攒已久的雨下了起来。
我听着雨声,望着窗外,远处的闪电撕破了天空。
于此时此刻,
我安静的听着雨,
想着长眠于远方的你,
当你书写你的人生时,
你是一首诗,
一首荡气回肠的诗。
如今,
你回首眺望,
望向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民,
他们在远处看着,脸上满是敬意,
你走吧,放心的走吧,
我们未曾忘记,
您身后的广大学子,
他们,
都将成为下一个你们。
致敬!中国脊梁!
于2021年5月22日下午5时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