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44岁。患感冒病,周身酸痛,胸满,不欲饮食。午后发热,小溲色黄,脉弦细而浮。舌
一男44岁。患感冒病,周身酸痛,胸满,不欲饮食。午后发热,小溲色黄,脉弦细而浮。舌苔白腻。
辨证:湿热羁于卫气之间,治当芳化,少佐渗利。
方用:白蔻仁,杏仁,苡米,半夏,佩兰,连翘,滑石,通草,大豆卷
服两剂,病良已,午后发热已退,惟心胸烦满,胃脘痞塞,喜呕,大便下痢粘秽,里急后重,腹痛而急,脉弦滑,舌苔厚腻而黄。
此证为木火交郁,少阳气机不利,阳明胃肠不和,气火郁于中而心下痞满;热下迫于肠,则下利粘秽;木性急,而土性缓,又来自于湿热相煎,是以里急后重而腹中作痛。《伤寒论》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呕出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此证与论极为合拍。为疏: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枳实6克,大黄6克,白芍9克,大枣4枚。
服第一煎,周身汗出,而腹中有声;服第二服则大便排出臭秽之物,腹痛遂之而安,而痞满,喜呕等证悉蠲,方始信仲景之言不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