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福州台江心理医院:如何区分孩子是青春期叛逆还是抑郁症?

2023-10-14 08:41 作者:福州台江心理科  | 我要投稿

为何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回答:“因为青少年处于特殊身心发育阶段,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略。”是啊,是有多少的青少年抑郁症被大人误解是孩子青春期叛逆,从而导致孩子心理问题加重,直到孩子出现自残自伤行为,才发觉孩子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以下几点区分青少年叛逆与抑郁症

1

情绪不同

抑郁的孩子情绪一般会处于低落、悲伤和难过的状态。即使在让人开心的情境中,也高兴不起来;有的青少年陷入抑郁时会表现得易激惹,因为不起眼的小事而愤怒。

叛逆的孩子,虽然会反抗或顶撞父母,但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可以随着情景而变动或被转移,不会持续的处在易怒或易悲的状态。

2

行为不同

抑郁症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感觉有心无力,比如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社交,不想上学等。

“叛逆”的孩子,精力充沛,愿意和同龄人交往,对生活有兴趣,对未来有打算,“叛逆”总体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没有明显影响。

3

想法与动机不同

抑郁的孩子会产生自我否定或自我责怪的想法,变得难以专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反应变迟钝等。

而叛逆的孩子,他们也许会对未来感到彷徨,但不会完全的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

4

看孩子的行为是指向外部还是针对自己

“叛逆”更多的是一种指向外部的攻击,比如跟老师或者家长反着来——家长说要快点出门,孩子偏要在家里磨磨蹭蹭。它是通过冲破外界“束缚”,违反外在“规定”,来树立个人意志,表达个人想法。

而抑郁症更多的是一个指向内部的自我攻击,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比如觉得自己学习不好,生活也管理不好,和同学也相处不来,认为自己做啥啥不行,导致长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其行为本质是将矛头对准自己。

但是面对抑郁症,很多家长,包括老师都有一些认知误区——比如孩子是不是就是作、矫情;或者是不是情绪不好过几天就好了?还有的家长讳疾忌医,有一种病耻感,认为抑郁症是精神病,不敢去治疗;还有的家长认为吃抗抑郁药人会变傻……

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或讳疾忌医是导致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就诊率低的重要原因,以下这几个认知误区一定要避免:

首先,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不用操心工作、收支,物质条件好,所以没什么可抑郁的。

青少年虽然不会去考虑工作、收入,但是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在意学业,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在意自身的成长和改变。超负荷的学习压力、过重的思虑和睡眠不足,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防线受到破坏,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干预,长期的慢性压力和痛苦会催生他们的抑郁情绪。

其次,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外向,平时不上学、不学习的时候都乐呵呵的,所以不可能抑郁。

吃不下、睡不着、不愿动,这些都只是抑郁症的其中一个表象,也是大众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但很多孩子的抑郁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有的孩子会觉得抑郁是不对的,因此通过“微笑”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痛苦。这时,倘若父母没有及时觉察到孩子的异常,反而去责怪他,那么,就会催生孩子的抑郁情绪。最后变得厌学、逃学,甚至不再愿意上学。

还有不少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后,抑郁症就自己好了;或者去旅游一下,去外面散散心就好了。

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有儿童抑郁症病史者,在成年期再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4倍,很大一部分成年抑郁症患者在回顾病史的时候也会发现,最初的患病时间就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抑郁症并不会随着孩子长大就自动好起来,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抑郁症是一个疾病,就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一样,生病不是受个人控制的,是疾病就得接受治疗。

福州台江心理医院:如何区分孩子是青春期叛逆还是抑郁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