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 潘毅(全124讲)

b站默认是关闭字幕的,需要看字幕的,直接点击下面的,调节声音按钮左侧的按钮打开就可以
其他教师ppt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KQe1BOf83umBFUVE7vVhw?pwd=nxp8 提取码: nxp8

学习参考教材: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题库第九版》
《中医学大辞典》
《中医学小辞典》
中医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学习参考教材: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题库第九版》
《中医学大辞典》
《中医学小辞典》
医道 --> 医学 --> 医技(术)
仁术:学医之前先学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经》<---->《易经》
哲学:
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阴阳学说,解决规律问题
阴阳属性:
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轻清明
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重浊暗
阳:化气 上升 运动 兴奋 亢进
阴:成形 下降 静止 抑制 衰退
中医:重功能轻结构
爻:错综复杂的意思
周易 > 易经
周易 = 易经+易传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物极必反)
阴阳消长
阴阳交感

阴阳互藏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人体的阴阳:
阳:上 体表 背 腑 四肢外侧 三阳经 督脉 气 皮肉
阴:下 体内 腹 脏 四肢内侧 三阴经 任脉 血 筋骨
实热证
面红、舌红、唇干、小便少、大便干
实寒证
恶寒、畏寒、局部冷感、分泌物清稀
面白

虚寒证
畏寒、局部冷感、脉迟无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虚热证
低热、五心烦热、潮热(定时热)、颧红、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口干、小便短、大便干
八纲:
阴 里 寒 虚
阳 表 热 实
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注:养不是补,刚好相反

中症看李灿东
升浮:病位在上、病势在下
沉降:反之

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
木曰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 温热、上升、光明
土曰稼墙 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 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 滋润、寒凉、下行、闭藏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克我者为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相生

相克

肝病

肾病

酸补肝
甘草入脾:肝、平、黄、松
确定治则

相生治法

相克治法

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
精气学说



东方元气论与西方原子论的比较



二十四节气图

春夏养阳:
不要耗散的太厉害,不要大汗淋漓。
秋冬养阴:
早上运动好还是晚上好?
早上阳气生发,应该运动(大道)。
早上空气不如晚上(小理)。
小理要给大道让道。
学医,心态很重要。后期会“疑神疑鬼”,学到哪里并到哪里。不要总往自己身上套。

证举例:感冒


同病异治
- 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
- 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
异病同治
藏象学说概论

内脏

腑:中空

心系统: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兴奋

抑制

昏迷:叫不醒
昏睡:可以叫醒,很快又睡过去
恬 --> 淡 --> 虚 --> 无

心为阳脏而恶热

汗的病理表现

冬病夏治:是为了借助自然界的力量
小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
主受盛和化物
主泌别清浊


小肠功能失调症状:

广 -- |-- 气,类似自然界
义 |-- 血:红色液态,具有营养作用
的 |-- 津液:水分的感觉,具有滋润功能
气 |-- 精:液态具有生殖作用的,生殖之精
经络小铜人由来:有的人扎针后会出现经络线
脾系统
类比于解剖的脾+解剖的胰
主运化
统血

运和化

人体的虚多半是以脾胃虚为中心的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气虚:

中医有点类似你把水泼到地面上,还是斜坡地面上。每次泼的结果都不一样。

附子理中汤补 脾阳虚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
补中益气丸(汤) 补脾

肝功能

肝为五脏之贼

肾系统


膀胱


三焦
七冲门


三焦


奇恒之腑
女子胞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五神

魂 -- 敢
魄 -- 肺
意 -- 脾
志 -- 肾

承认别人比你强,是一种风度。
===================
精气血津液神
精

气

血

清肝明目 菊花
养血明目 枸杞子
安神补血 龙眼肉
津

液
神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


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手/足 阴/阳 脏/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