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PVTU造船厂】海上雷霆---清海军11型驱逐舰(下)

前篇的11型驱逐舰 11型驱逐舰改进
1914年最后一艘11型驱逐舰完工,中国第一代大型驱逐舰的建造就此结束,但如前篇所述,11型驱逐舰并非算得上是一型非常优秀的设计,各种实验性的新设备和一些保守的就设备拼凑在一起导致该级驱逐舰并不让人非常满意,在11型建造过程之中,一系列改进方案陆陆续续出炉 ●基于11型驱逐舰的改进设计 ●废除10.5cm主炮双联炮座,重新采用单装炮座,但是必须安装更多的主炮 ●安装口径更大射程更远航速更大的鱼雷 ●采用全燃动力 ●航速不低于32节 ●吨位不超过1200吨 同样与11型驱逐舰的设计过程相同,改进的11型驱逐舰的设计依然由各个造船厂竞争来定下 江南造船厂提供的方案基本上就是在原本11型驱逐舰的基础上改用全燃动力,并且采用三座单装10.5cmL45主炮,鱼雷则换成进口自德国的500mm鱼雷,鱼雷的布局不变,但是这个方案航速只达到了30节,并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强行改进11型驱逐舰的动力舱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这个方案被否决 马尾造船厂方面则提出了另一型设计,新设计和11型驱逐舰相比差距甚大,其船体被重新塑型,但是依然保留了围井甲板的设计,主炮被扩充到4门10.5cmL45舰炮,其鱼雷数量遭到了削弱,但是马尾造船厂大胆的在设计采用了超大口径的550mm鱼雷(当时正在研制,进度较落后),该型鱼雷具有可怕的毁伤效果,其装药稳定性好,安全系数较高,在动力系统方面,马尾造船厂的动力舱设计与江南造船厂和已有的11型相比基于全燃动力做了更大的改进,3座新型的海军型燃油锅炉提供的澎湃动力足以驱使该驱逐舰达到32.5节的最高航速,续航力达到3500海里/15节
11型驱逐舰 根据各个造船厂之间的对比,海军部方面认为马尾造船厂的设计最令人满意于是决定批准其设计,定级为11改型驱逐舰,但是出于平衡各个造船厂之间利益的关系,11改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由马尾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分别负责,其中马尾造船厂3艘,江南造船厂9艘,在随后补充的11改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中马尾造船厂独占3艘
改进型11改型驱逐舰 进入1916年,海军部希望继续提升11型驱逐舰的潜力,于是希望进一步加强该舰的火力和动力。在其基础上,天津造船厂自行改进了所分配到的新一批11型驱逐舰的设计,主要改进在于更合理的火炮安装位置,并且挤出了多塞一具550鱼雷的操作空间,动力系统没有变化,但是新生产的燃油锅炉经过工艺上的大改进,提升了燃烧效率,使这一批11改型驱逐舰在航速上反而提升到了34节(正常载重下的海试)但是因为该驱逐舰依然不算很大,较少的船体搭配这样重的武备导致这一型11型驱逐舰在较高海况下适航性很差,因为重心过高,是一型难以驾驭的驱逐舰 这批11改型驱逐舰被定级为11改甲型,由天津造船厂建造7艘,马尾造船厂建造4艘 性能特点
尺寸:90x8.4x2.73m 标准排水量:1150t 这一尺寸在同期的驱逐舰上依然不算小,大大超过了那些800吨级的驱逐舰,但是跟费舍尔的超级驱逐舰比起来依然是小巫见大巫,但是11改型驱逐舰的火力上远胜前者 在主炮上,虽然初始设计采用的是源自德国10.5cmL45主炮,但是在最终确定方案上使用了自研的10.5cm10式甲1型L50舰炮,该型舰炮由陆军的10.5cm10式加农炮改进而来,为了适应驱逐舰上的环境进行了减重处理,其火炮操作半径小,火炮旋转速度快,并且该舰炮版本射速也较为出众,火炮的整体性能在同期同口径舰炮(英国俄国美国的4英寸,奥匈的10cm舰炮,德国的10.5cm舰炮中)并不处于下风,唯一的缺陷就是早期型的11改型驱逐舰观瞄火控系统非常落后,实战命中率较他国驱逐舰来说低 鱼雷方面,11型驱逐舰搭载了大口径的,极具特色的550mm鱼雷,该型鱼雷的射程较远,对重型战舰的威慑力大,但是鱼雷前进速度较慢,并且早期型的550mm鱼雷可靠性不足(引信问题)后期使用的model1918型550mm鱼雷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近距离模式下航速提高了30%,但是在远程射击模式下航速依然有限 动力系统上,11改甲型驱逐舰已经达到了34节航速,不过同期已经有相当多的驱逐舰已经可以达到35-36节的高速,英国莎士比亚级驱逐舰领舰甚至在还是过程中突破42.5节的高速,11改型驱逐舰在航速上不占优势,同时因为武备过重,11改型驱逐舰难以作出大幅度机动,机动性也比较一般 服役与战争还有改进
11改型驱逐舰全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东亚1917年初-1918年末的战争中表现活跃,26艘11改型驱逐舰中有7艘被击沉,另有2艘毁于事故,战争结束后剩下17艘11改型有4艘最早建造的一批在1920-1921年间被拆解在随后1922-1926的NZ中,另有6艘被击沉,在这期间,GMJ下属的武昌号,汉阳号两舰多次在扬子江沿线作战,重创过忠于北洋的的一艘装甲巡洋舰,并且击沉过一艘驱逐舰,3艘运输船 在新的中国海军中,有4艘11改型驱逐舰在1941-1942年接受了现代化改造,并且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护卫驱逐舰1942型(前11改型) 主要改进包括 ●主炮换成3座双联装88mmL52防空炮 ●拆除一座鱼雷剩下的一座鱼雷换成三联装的新型550mm鱼雷 ●加装2座4联装25mm37式防空炮 ●护A和护C号在1943年另外加装了对空搜索雷达,舰尾安装深水炸弹投掷器 ●护B号在1943年于舰首安装了刺猬炮 ●舰桥扩建以容纳火控模块 ●动力系统也得到更换,护驱1942型依然可以保持31节的航速,满足了护航的需求 在二战,只有护卫舰A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其余三舰除护卫舰D因为触礁损坏外护卫舰B和C均在战争中被击沉,而护A号在1947年又转手送给朝鲜人民军海军改名为“罗津”号,在1959年退役并且改造为博物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