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现象需要用实验来演示吗?
重新看了下我发的第一个“坐顶板”的实验视频,评论里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在课堂上花这么多时间是否值得”的争议比较大,简单的回应一下: (1)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真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我们认为学生都该知道的事情,其实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或许他知道但是之前从来没有想过。 就像之前做的液体分层实验,很多人评论说“谁还没喝过一碗鸡汤呢”,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喝鸡汤时都能想到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即便是做了这个实验,他去喝鸡汤时还是不会想到,但这个实验做了之后,如果你问他,他能很肯定的告诉你: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不做这个实验,他就只能告诉你,大概是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吧! 再比如,高压锅我们认为人人都知道,但事实是,真的有部分同学家里没有,即便有,也很少有同学去想过其中的原因,甚至把它当做 高科技 看的。所以这次课堂上拿了一个高压锅展示(详情见17min长视频),作业布置了一道高压锅的计算题,做出的结果远好于往届教学时嫌麻烦没拿高压锅展示。 (2)课堂上做实验花的时间其实从作业评讲的时间里就挤出来了。实验做到位之后,作业评讲的时候就很快了,简单问题基本上课堂上就通过实验或联想实验解决了,即便做题错一次也很难再错第二次,主要时间处理下难点就可以了。 我的教学进度一直算比较快的,很多时候做实验的过程就是在做题,只不过换了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教学效果也一直都是不错的。 (3)课堂实拍这种方式,一方面都是随堂课,我也坚持尽量不做剪辑的方式。其实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很多的,就像我怎么也想不到,最简单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一次三个班都没有成功。另一方面,学生的层次是有很大差异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新课教学,需要把不同层面的学生都照顾到,所以节奏上肯定就不能太快,先慢一点,基础的懂了才可以快节奏。 (4)我的坐标重庆,教材版本是沪科版,跟人教版略有差异。 (5)《压强》计算复习中,今日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