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一个睚眦必报民族的爱恨情仇
近日,巴以问题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最大热点。目前以色列已动员大军并蓄势待发,即将从地面攻入加沙地带,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一触即发。
以色列国防部长葛朗特公然宣称:“我们将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围困……没有电、没有粮食、没有水、没有燃料——全部封锁。”此番言论让国际社会忧心忡忡,担心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一触即发。
在本届以色列内阁中,“犹太力量党”领袖本格维尔和“犹太复国主义党”领袖斯莫特里赫都担任了要职。他们都不是什么善茬儿。本格维尔作为国家安全部部长,多次组织闯入清真寺向巴勒斯坦人示威,造成严重冲突,死伤人数都在数十人上下。甚至连阿拉伯世界第三圣地阿克萨清真寺,本格维尔都照闯不误。今年5月,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造成13人死亡、20人受伤,本格维尔居然公开表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斯莫特里赫作为财政部长,手握约旦河西岸犹太人新建定居点的审批权。上任半年时间内,就通过了13082套犹太定居点住房的建设申请,超过了过去近3年的总和。这个增长数量甚至让以色列的盟友都感到不安,他们纷纷来规劝以色列,但斯莫特里赫不为所动,公开反驳称“没有人有资格在人权问题上对我们说三道四”。斯莫特里赫还主张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出约旦河西岸,甚至将获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阿拉伯人也全部驱逐。对于沙特和以色列最近在谈的建交问题,斯莫特里赫更是连内塔尼亚胡的面子都不给,号称“以色列一寸土地都不会让给阿拉伯人”。仅在今年内,以政府内的这两位“卧龙凤雏”,就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伤亡和流离失所,还以超常规的速度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各位想一想,巴勒斯坦人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他们能长期忍气吞声吗?
为什么一贯以“大屠杀受害者”身份示人的以色列国家,竟会产生如此激进的行为呢?这背后不可忽视的原因,恐怕还是来自美国的影响和怂恿。
我们不妨先提一个问题:以色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说它是“犹太人回归应许之地,建立的国家”。也有人说它是“列强殖民中东,造成的后遗症”,众说纷纭。但起码有一个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即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铁哥们,是安插在中东的一颗棋子,是美国利益在中东的重要执行者。那美国在中东地区设置这个棋子的目的是什么呢?在冷战时期,美国需要让以色列维持强大的军事存在,用以压制阿拉伯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它们倒向苏联。而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则是将以色列作为牵制阿拉伯国家的工具。
回想1956年,以色列与英法一起进攻埃及的纳赛尔新政府。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这对进步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势力、特别是叙利亚和埃及的民族主义势力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美以关系正式确立。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色列介入黎巴嫩内战1978年以色列直接入侵黎巴嫩1982年以色列占领贝鲁特并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既然在美国的全球霸权中以色列是这样一个定位那么在美国看来以色列当然是越仇视阿拉伯人就越好要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和平共处了那美国还上哪里去找制衡阿拉伯人的棋子呢?所以说面对趋于疯狂的以色列极右翼势力美国官方往往只是“小骂大帮忙”甚至是“不骂只帮忙”。在利库德集团崛起之前以色列工党及其前身以色列的工人党曾执政30年之久。冷战结束后以色列工党逐渐成为了一个主张巴以和平共存的党派。虽然这种和平共存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味道比如他们要求新建的巴勒斯坦国不可以拥有军队但即便如此美国仍感觉不放心很快就抛弃了以色列工党和整个左翼转而拥抱利库德集团所代表的右翼。至于这些右翼越来越极端化这对美国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以色列离美国远着呢。甚至可以说巴以冲突反复上演根本原因是中东和平进程偏离正确轨道“两国方案”基础不断受到侵蚀联合国相关决议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以色列的偏袒